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網路長城非長久之計
2015/05/05 19:01:58瀏覽10|回應0|推薦0

    中共官方自去年九月以來,要求網路業者必須要在網路伺服器加裝網路信息檢控的「藍盾」軟體,進一步控制信息流動。一度封鎖Google旗下的G-mail電子郵件系統,造成中國大陸民眾與國外交流遭到系統系阻絕,甚至連能翻過伺服器的翻牆軟體「VPN」亦將被中共當局封鎖。配合強力執行的微博、貼吧等網站實行實名制之作為。網路長城已經將中國大陸人民壓的喘不過氣,種種跡象顯示中共當局對言論自由的箝制越來越強。

   這樣的作為,已經可以斷言習近平總書記對於中共言論自由的改革程度,遠不如上任之初,多數政治評論家對其改革步伐的期待。解讀十八大後中共箝制言論自由的方式,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四種方式:

   首先就是「封鎖」。舉例而言十八大後中共官方一度對黨內改革派「炎黃春秋」雜誌動手,封鎖網站。此外,當然也包括深受年輕人喜愛炙手可熱的FacebookTwittergoogle,以及即時通訊軟體LINE等,只要是有可能進行群眾動員的軟體一律封鎖。挾市場以令這些軟體商接受其管制,這樣的封鎖常常是間接性的,而間接性的封鎖,讓有意透過這些軟體與外界聯繫的民眾申請意願逐漸降低,同時中共官方培植國內類似軟體,半強迫民眾接受被政府嚴格監視的軟體。

   其次,就是「撤換」。十八大以來,中共對開民派雜誌「南方周末」的新春賀辭加以控制,同時用省委名義直接撤換總編輯。史的原本就以官方管制為主的報章雜誌不敢真實地為民眾發聲,新聞工作處處受限。風聲鶴唳的傳播界陷入沉默螺旋。此外,不只是媒體界,學術界巨頭也被革職。從早期發表「致中宣部長劉雲山的一封信」的夏業良教授就被《求是網》發表一篇署名評論文章,批評北大教授賀衛方和清華教授陳丹青利用大學講臺抹黑中國大陸,中共當局已從被動出擊轉向主動,檯面上如此,更不用說有多少檯面下教授因為撰寫真誠之言被迫落馬。

   第三,就是「刪除」。2013910日,中共頒布法律,限制網路貼文轉發,轉發達五百次及瀏覽五千次之文章必須受到審查,可視情節嚴重加以判刑。簡單來說,就是不被中共中央認可的重大議題會立刻被刪除,此舉大大的降地網民舉發政府問題的意見。當期中共當局更以「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之法律加以管控及時通訊軟體,甚至連解放軍報都說微信(we-chat)部分公眾帳號「謠言惑眾,從根本上動搖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用意十分明顯」,強行刪除部分帳號的意圖明顯。

   第四,就是「驅離」。習近平上臺後發布「九號文件」名令「七大暗流」,以「西方憲政」作為首要批判對象。舉例而言紐約時報與彭博資訊做出令當局不悅的報導,中共當局即宣布不再延長紐約時報與彭博資訊社二十四位記者的簽證效期,算是習上任後首次對於外國新聞機構採取施壓。

   這四大手段比當時至中國大陸外交部「中國大陸沒有新聞審查制度,中國大陸政府依法保護新聞自由」之聲明,實屬自欺欺人而已。也應證了中共當局對於「新聞自由」與「媒體獨立」是何等的恐懼。

   然而,隨著互聯網世界一體化的趨勢來臨,歷史的洪流必將衝破這座網路萬里長城。再多的防備終究無法壓抑中國大陸人民追求資訊的心願,尤其是當全球青年網路運動的力度正逐漸增強。築起高牆不如放寬管制,中共當局應學習臺灣政府為因應網路時代做出許多相應措施,包括成立行政院青年顧問團加強政府新媒體溝通管道、政治人物設立專業與民眾溝通、各級官員向資訊人員重新學習請益等作為,將「封鎖」、「撤換」、「刪除」、「驅離」四策轉變為「開放」、「合作」、「聽取」、「溝通」等策略。網路長城絕非長久之計,萬不可將自己至於世界主流之外,重蹈閉關自守之策,最終必然會被民意反制。

原文網址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2281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