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大陸擴大內需拼經濟能否奏效待觀察
2015/02/11 10:57:41瀏覽67|回應0|推薦4

中國大陸國務院近日內陸續祭出多元擴大內需政策,不同於以往只會靠「鐵公機(鐵公路和基建工程)」撒大錢以刺激經濟增長,此次多箭齊發,從刺激進口消費、替中小企業減負、調控產業結構吸納就業、刺激消費,進行「有效投資」,多重力道,展現實踐世界市場戰略的決心,但面臨挑戰不少,能否成功,有待持續觀察。

伴隨大陸阿里巴巴、淘寶網等拍賣網站,正在俗稱光棍節的雙十一,創下單日成交571億元人民幣的全球網購奇蹟,大陸國務院在1116劍及履及推動內貿流通,政策宣告將借鑑國際標準,打造商務大數據資訊服務平臺,擴大市場採購貿易方式的試點範圍,並鼓勵流通企業「走出去」。這波內需調控政策最大的亮點是改變以往靠貨幣供給和財政支出擴張的刺激政策,而是從產業政策和消費政策兩方面著手,創新了擴大內需的方式來推動經濟快速成長。

    新擴大內需政策雖有新意,但近年大陸經濟成長欲振乏力,工業生產、用電量、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漲幅回落,企業信心指數下滑,國際機構紛紛下調今年大陸經濟成長預測,同時,當前大陸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結構性失衡,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企業債和地方債的債務率偏高;製造業過剩產能問題等,目前力推的內需政策,能否力挽狂瀾,對大陸經濟低迷不振的處境產生作用,還有許多挑戰待克服。

    舉例而言,去年中國大陸出境旅遊人數為9,700萬人次,支出為1,200億美金,雙雙居全球之冠,所謂「陸客」似乎也都帶給人購買力旺盛的印象,但從資料上顯示,大陸民間消費占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長期走低,由2001年的約40% 降至去年的近35%,表示大陸民間消費成長率長期偏低;在與OECD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主要開發中國家的相互比較中,大陸民間消費比重更居各國之末。

大陸民間消費占GDP比重偏低的原因很可能出在所得分配不均上,亦即「貧富差距過大」與「藏富於政府」。貧富差距過大,通常使一國消費傾向偏低。中國大陸官方公布的Gini係數(吉尼係數,衡量貧富差距的重要指標,吉尼係數應在「0」與「1」之間,愈大表示分配愈不均)連年增加,目前已超過0.45的警戒值;但偏向公有化的經濟體制,即藏富於政府,才是中國大陸消費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

   再以此波內需政策最重視的「有效投資」而言,徵諸實際,大陸經濟自從2014年初開局明顯失利後,因為李克強的「微刺激」政策,造成5月官方經濟資料略見起色,但國際專業機構已事先預估,大陸第2季經濟成長率應該不會超過7.3%。又,根據紐約研究機構CBB國際公司(CBB International的調查,全中國大陸「僅有半數企業」還在「投資加碼」,這種不到半數比例的境況,是2012年首開資料記錄以來,初創的最低水準。「企業投資的放緩」對於社會雇用水準與市場工資水準,都將造成相當重擊。

    另一方面,大陸擴大內需政策固然存在挑戰,亦帶來商機,李克強在2014410會見前副總統蕭萬長時指出,大陸願意首先與臺灣同胞分享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在兩岸經濟合作中照顧臺灣同胞的利益,在對外開放的時候先一步對臺灣開放,或者對臺灣開放的幅度更大一些。這樣的宣示,無疑是給大陸臺商擁有更多獲利的機會與商機。但隨著許多臺商依然侷限於品牌代工製造商之領域,加以大陸工資上漲、成本增加,轉進通路與服務業,又面臨地方保護主義與陸資企業的夾擊,大陸臺商是否有機會分到內需這塊大餅,又是另一個有待持續關注的議題。

    綜言之,大陸擴大內需政策戰術多元,但實質不會脫離消費拉動和投資驅動兩部分,前者面臨貧富差距、後者面對企業投資信心疲弱等難點問題,仍否順利拼經濟,的確只能持續觀察。

原文網址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2085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