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落實「憲政夢」才能讓「中國夢」成真
2015/02/10 10:52:34瀏覽19|回應0|推薦0

    去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是中華民國行憲六十七週年紀念日,實施憲政是國家進步的大事,六十七年來,中華民國雖然歷經艱鉅考驗,卻仍然能堅持行憲初衷,在行憲大道上奮發求進,使紀念行憲具有極其重要的時代意義。對此於中華民國在台灣地區行憲所獲得的成就,我們相信,「憲政夢」的落實才真能讓大陸地區全面正常發展。

   近代文明國家為保障人民權益,乃根據「憲政主義」創立出民主國家的憲政體制。所謂憲政主義,主要是指確保人民自由、限制政府權力的憲政原則。這項原則不但主張人人都有其不容剝奪侵犯的基本權,也強調政府權力必須受到節制。在這個原則之下,政府施政要依法行政,行政體系要嚴守中立,以及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乃至於每個人都可以享有言論、行動、結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所以,一般我們所說的憲法,就被稱之為國家根本大法及人民權利保障書,而推行憲政則是以鞏固國權、保障民權、奠定社會安寧、增進人民福利為目的。由此可知,行憲確實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指標,是代表國家進步的大事。

  就中華民國追求行憲而言,孫中山先生當年領導國民革命,推翻滿清,與傳統改朝換代最大的不同,就是希望透過「制定憲法,建立民主政體」,確立國家永續發展的宏觀,使中華民國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這表示,一百多年來的現代史,其實就是一部力求實施憲政的奮鬥史。

  中華民國建國之後,國家一直處於動盪不安,但是實施民主憲政,始終是國人努力的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先有民國元年的「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臨時約法」。一九三一年,國民政府再頒布「訓政時期約法」,一九三六年公布「五五憲草」。抗戰勝利後,政府召開制憲國民大會,在制憲過程中,連中國共產黨都曾派代表出席,終而制定出由全體國人共同認可的憲法,並於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正式實施。此即為中華民國行憲紀念日的由來。

  遺憾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叛亂中國大陸赤化,讓憲政建設遭到嚴重挫折。然而中華民國雖播遷到台灣,仍以推行憲政為不可動搖的職志,讓憲政得以在台灣地區開花結果。放眼當前台灣,依憲政理想所推行的建設,不僅落實了地方自治、主權在民,更讓民眾普遍享有自由開放、安居樂業的憲政生活。

  對於台灣地區行憲所彰顯的價值,馬英九總統曾說:「儘管半個多世紀以來,憲法施行僅限於台澎金馬地區,但其生命力卻並未減弱。」這是因為行憲成就,不是空洞的文字,而是「整個社會在實踐中的累積,是有機生活的結晶」,其成就在在顯示「台灣人民已經證明中國可以實行憲政,更可以實施民主」。對照蔣總統經國先生所說:「我們的憲法對於中國人而言,是國父孫中山先生所創三民主義政治理想的法典化,而加以具體實踐。如今在自由復興基地已有成功實施的經驗,具有實證的優越性與可行性,充分驗證適合中國人的生活需要,符合中國人的文化精神,更是給中國人開拓未來希望的唯一道路。」我們益發可以了解,憲政確實是未來國家重整和建設發展的唯一指引藍圖。台灣地區的行憲,已給予所有中國人莫大的信心。

  回顧台灣地區的憲政成就,大陸地區多年來的政局混亂與民眾權益不保,可說都跟中國共產黨不推行民主憲政有直接的關係。對於這一點,曾經引發高度關注的「零八憲章」就強調過:「憲政是通過法律規定和法治來保障憲法確定的公民基本自由和權利的原則,限制並劃定政府權力和行為的邊界,並提供相應的制度設施。」而這個基本原則,卻是中國共產黨所完全不具備的。因此,在紀念中華民國行憲六十七年之際,我們要鄭重指出,沒有「憲政夢」就不會有「中國夢」,要想讓中國夢成真,就只有從憲政入手,沒有其他路可言。

原文網址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2083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