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舌尖上的安全:中國大陸食品安全問題面面觀
2015/02/10 10:23:24瀏覽44|回應0|推薦0

前陣子台灣發生食用油問題,引來兩岸民眾關注;因為,長期以來,中國大陸不只是有地溝油問題,食品安全也是年年拉警報。

        中國大陸央視製作的美食專題「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播出後,網友立刻製作諷刺版本,用地溝油、過期食材、老鼠肉當題材,比照「舌尖上的中國」的拍攝手法和文稿,諷刺大陸日益嚴重的食安問題。

        中國大陸食品安全問題由來已久,偽劣食品的製造技術用「日新月異」形容,毫不為過;毒品添加劑的氾濫和危害的程度,令人震驚。印象最深刻的大陸時安事件,莫過於2008年,河北石家莊三鹿集團生產的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內含三聚氰胺,導致甘肅、江蘇等多個省市出現多名嬰兒得腎結石,造成父母們對中國大陸產製奶粉信心盡失,到現在陰影仍在。2008年以後的食安事件,還有添加大量滑石粉、洗衣粉、氫氧化鈉等化學原料的黑心麵粉;含有農藥甲胺磷及DDT成分的毒水餃;以工業用甲醇製造的假酒;為提高饅頭筋度及口感,將農藥二氯松等有毒物質做成農藥饅頭;以少量豬血混和甲醛、工業用鹽、玉米粉、染色劑凝固而成的人造豬血;使用消炎藥、抗生素、生長激素,加速到只要三天即可出貨的「藥水豆芽」;用甲醛、火鹼、雙氧水、硼砂等化學原料浸泡海参等。

        偽劣食品風也吹向外資食品企業。2014年7月,上海「東方衛視」踢爆上海福喜食品公司拿過期的問題加工肉品,提供給麥當勞、必勝客、肯德基等大型連鎖店,甚至牽連日本麥當勞、全家超商也受害,震驚各界。

        中國大陸官方不是不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出在監管執行的力度,地方政府顯然沒有北京中央積極。2014年5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安全法 (修訂草案) 」。李克強強調,對於侵害公眾食品安全的行為,要加大處罰力度。2014年6月10日在北京啟動的「2014全國食品安全宣傳週」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並表示,食安問題必須德治、法治並濟,務必「嚴懲不法者」。汪洋說,今年要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讓消費者自主選擇安全食品,實現食品行業的留優劣汰。

        為完善食品安全,中國大陸官方正加緊建構食品從生產到最終零售的追溯體系,建立食品安全資訊管理系統。中國大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將推出食品安全「黑名單」制度;中國共產黨「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和「國家食藥總局」則共同建立食品誠信企業「紅名單」。中央文明辦還計畫將食品生產、經營的安全狀況,作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重要評定指標。此外,中國大陸為了杜絕黑心食品的氾濫,在刑罰上亦採取峻罰,希望達到嚇阻違規食品業者的效果,重要的黑心食品重罰案例,有2008年導致30萬個嬰兒受害的三聚氰胺毒奶案件,製造銷售毒奶粉的兩名被告,被判處死刑,三鹿集團董事長則被判處無期徒刑;2011年於江浙破獲的地溝油的兩人則被分別處以有期徒刑15年和8年;2014年初,轟動一時的濟南地溝油判決案,大陸法官以生產、銷售有毒或有害食品罪,將涉嫌製造的被告朱氏三兄弟判處死刑,並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中國共產黨中央政府提出維護食品安全的種種措施,問題是,這些措施如果不能具體落實,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同調,仍舊無法改善大陸偽劣毒食品氾濫的情況。民眾只有自力救濟,經濟能力好一點的,到外資超商買食品,自己種菜吃;或是幾家合夥,訂購有機農園蔬菜,小心吃東西,架設食胺資訊網分享網友,才能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原文網址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2083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