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岸關係一年的回顧與前瞻
2015/02/10 10:18:51瀏覽51|回應0|推薦0

    回顧二0一四年的兩岸關係,延續這六年多來的正向發展,並且在兩岸互信的基礎上,緩步推動兩岸制度化協商,進而增進兩岸相關事務部門的交流與互訪,使兩岸關係大抵呈現良性循環的穩定狀態。

   兩岸從二00八年大幅開放直航、光觀及經貿交流之後,六年來兩岸當局互動往來順利,也逐漸取得了執行的績效。首先,海峽兩岸空運協議執行至今,兩岸客運航班目前每週維持八百多個往返班次。從民國九十七年,也就是西元二00八年七月到二0一四年九月底為止,總計大約載計四千三百一十幾萬人次,平均載客率達到百分之七十六點八0。

   其次,兩岸經貿交流日益密切,從「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執行以來,大陸來台採購、投資的件數和總額,都有穩定的成長。尤其是兩岸金融合作也取得初步進展,目前已有十三家銀行也者獲准前往中國大陸設置分行,並且有十四家分行已經正式開業,而大陸地區也有三家銀行來台設立分行,為兩岸民眾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

   而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也有比之前的更密切合作,累計到二0一四年十月為止,兩岸透過協商機制,遣返臺灣的刑事罪犯已達到三百七十幾人。至於兩岸觀光旅遊的蓬勃發展更是有目共睹,自從民國九十七年,也就是西元二00八年七月,全面開放大陸民眾來臺旅遊以來,一直到二0一四年十月底為止,跟團來臺旅遊的大陸民眾已經超過八百萬人次。而來臺自由行的大陸遊客,從二0一一年六月下旬,到二0一四年十月為止,累計總入境人次也已超過一百七十萬。

   此外,二0一四年二月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王郁琦,應大陸方面的邀請以現任政府官員身分前往訪問時,雙方主管兩岸事務機關首長第一次正式會晤,並且互相以官職稱呼,顯示兩岸當局務實面對,堅定兩岸良性互動的作為。這是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而中國大陸國務院對台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則在六月受邀回訪,並且到新北市、臺中市和高雄市等地進行交流,體驗臺灣社會民主多元的面貌。主管兩岸事務官員藉由互訪,就彼此關切的議題交換意見,增進雙方的瞭解與互信,為深化兩岸各領域的合作奠定基礎,確實有利於兩岸關係持續向前發展。

   儘管如此,存在於兩岸之間的鴻溝,仍然有待於彼此努力消除。雖然兩岸當局在前年簽暑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但是,卻因為協議內容對臺灣某些行業可能造成衝擊,而無法取得在野黨的支持,以致於無法順利在立法院獲得承認。後來,反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更發展為太陽花學運的訴求,讓兩岸經貿紅利分配在臺灣遭到一陣抨擊,進而質疑兩岸關係傾斜發展的意見。這或多或少也顯示出,兩岸關係的發展並不像表面看來那麼順利而容易。

   事實顯示,臺灣民眾歡迎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但是,卻對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的政治體制充滿疑慮,尤其是在臺灣民主化之後成長的年輕一代,非常擔憂對中國大陸傾斜的經濟依賴,將對現存的自由民主帶來負面影響。眼前香港「一國兩制」的現實,已經具體地反映中國共產黨當局對民主價值的藐視。因此,在太陽花學運之後,「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也搬上檯面,為兩岸各項合作協議設下監督的關卡。顯然,兩岸交流往來,在雙方有利的「民主」議題上,中國共產黨常常會再三強調「民族」大義,不過,臺灣民眾更在乎的卻是「民權」的民主與人權。

   受到反服貿運動的影響,目前的兩岸關係正處於阻力增大、速度放緩的調整期,但是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兩岸經濟的高度聯結,已讓兩岸無法停滯不前。兩岸當局都必須以善意回應民眾,尤其中國大陸方面對香港爭取普選的民主訴求,更要拿出尊重的態度寬容對待,這不但是對「一國兩制」承諾負責的表現,也是爭取臺灣民心的具體作為,只要中國共產黨認同民主社會的價值,就一定能夠為兩岸關係帶來可長可久的發展。

原文網址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2083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