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大陸應正視並杜絕小官巨貪之患
2014/12/10 13:53:56瀏覽27|回應0|推薦0
    自從十八大習近平接班上台後,重拳打擊貪腐,樹立中國大陸新形象,一直不遺餘力。在將近兩年的時光裡,包括薄熙來、王永春、李華林、冉新權、王道富、周永康、谷俊山、徐才厚,以及最近解放軍女少將高小燕等許多「大老虎」紛紛中箭落馬,不僅展現習近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打虎決心,而且也讓中國大陸民眾在這段時間內,對中國大陸當局的打貪作為,確實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然而,在一黨專政缺乏民主機制的民意監督制衡下,貪腐已成中國大陸許多各級幹部與黨官大撈油水中飽的歷史共業,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大官大貪不足為奇,小官巨貪才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為害之烈絕不下於那些「大老虎」。

    根據新京報日前的報導,自2013年以來,各地公開村官違紀違法的171起案件。涉案金額超過千萬的案件有12起,涉案總金額高達22億;發現「千萬級村官」大多來自廣東、浙江、江蘇以及北京等經濟較發達地區。這12起案件中與土地、拆遷相關的有7起,其他案件則涉及安置房、貪汙集體資金、國家農資補貼等領域。

    另,河北省紀檢監察機關公布今年懲治腐敗的成果,截至10月底共立案1萬4808宗,涉案縣處級幹部達238人,其中秦皇島市科級幹部、北戴河區共水總經理馬超群,紀檢人員從其家中搜出1億2千萬現金,黃金37公斤與房產證68套,貪腐程度實在令人怵目驚心。

    由於近來「小官巨貪」的問題,已有日益嚴重的趨勢,根據人民日報的論壇問卷中心的民調發現,現實中的各類貪腐事件,小官貪腐佔七成以上達76.17%之高,且大多發生在區縣基層幹部和村幹部身上。

     儘管中國大陸中央已加大力氣整治小官貪腐問題,但是成效與人民期待仍相距甚遠,「小官巨貪」現象仍然屢見不鮮,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呂德文,12月8日在北京日報發表一篇題為「村幹部成“三不管”幹部」的文章,深入剖析當前中國大陸一些小官貪腐的常見手法、特徵與造成的嚴重危害性,並期望中共當局能夠正本清源,徹底解決小官貪腐的禍害。

    呂德文開宗明義就指出,隨著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持續推進,大量「國家」財政資金湧入農村,農村資源也不斷資本化,使得農村資源密集度一再提高,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小官,卻可掌握大量資源流量的實權。近年來,中國大陸各地發生過多起拆遷辦主任偽造拆遷材料騙取拆遷補償款的案件,涉及資金少則幾十萬,多則幾千萬。

    呂德文認為,由於中國大陸的「窩案」很多。無論是非法套取國家資金,還是瓜分、貪腐集體經濟,當然不可能一個人就能為所欲為,必須要靠拉幫結派上臺的一些村官上下其手,以謀取巨利。

     的確,這些小官也懂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現在敢明目張膽的直接吃拿、侵佔集體財産、侵害農民利益的現象已經極為少見,貪腐技術越來越好。例如,他們可以充分運用合法的自由裁量權,在政策上得到好處;利用上下級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獲取上級的支持;運用市場化的招標作為等各種以合法掩護非法的手段,達到中飽私囊的目的,正可謂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有鑑於小官貪腐何以日益嚴重?呂德文一針見血指出,這些小官充分利用基層行政的複雜性、制度監管的漏洞與政策實施的固有缺陷來謀取巨額利益。首先,利用其在政府與農民關係中的橋樑作用,從政府和農民身上謀取利益,不外乎通過發補助、獎金的名義將公款私分,或購物資等事項,虛列開支、虛報冒領。

   其次,依靠市場化機制,從國家財政轉移支付中獲取利益,一是普惠性的財政轉移支付,如種糧補貼、合作醫療、養老保險等,二是專項轉移支付,如新農村建設、水利工程、道路村村通、現代農業示范園、專業合作社補助等,讓小官有極大翻雲覆雨的空間。

       第三、監管制度不健全、缺乏法律制度支撐,中共黨紀又有漏洞,才能讓這些小官能夠自在逍遙遊離在合法與非法間,成為「三不管」幹部。

     總而言之,我們非常認同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呂德文的觀點,中共當局務須從法律、監管制度與黨紀的源頭上,能夠迅速填補漏洞,要求分布各地的各級小官恪遵「依法行政」,落實廉能政風,獎勵民眾踴躍舉發,嚴懲貪瀆不法官員外,也應加強官員的品德與法紀教育,尤其在上位者更當以身作則,始能發揮「風行草偃」之效,才能達到有效嚇阻層出不窮的官員貪腐問題。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1957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