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大陸的絲路基金!?
2014/12/10 09:18:30瀏覽36|回應0|推薦0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甫落幕的APEC會議上宣布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投資公司」,推動「一帶一路」的發展建設,此一構想主要是向開發中國家提供更多基礎建設等財經投資。由於這種戰略類似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對西歐提供的物質及財政援助,故被國際媒體稱為「中國版的馬歇爾計畫」。此一宏大戰略也被外界認為是習近平實現其「中國夢」的重要拼圖。


    所謂「一帶一路」,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條重要的現代「絲路」。「陸上絲路」從西安出發,沿河西走廊,途經中亞、西亞,自伊斯坦堡進入歐洲,再繞道莫斯科抵達大西洋岸的鹿特丹以及地中海畔的威尼斯。「海上絲路」則自大陸南方沿海都市出發,取道麻六甲、西進孟加拉、印度、斯里蘭卡,行經東非再於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及歐洲。「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包括東南亞、中亞、南亞、西亞、和中東歐等國家和地區,所涵蓋區域總人口約44億人、經濟總量約21兆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與29%。「絲路基金」則將提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和金融合作等有關項目的融資支持。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的本質就是要輸出內部過剩的產能與多餘的外匯,以向西輻射的方式打通陸路及海上的新興市場,奠定在區域經濟中的核心地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要任務是使亞洲互聯互通,這有賴交通基礎設施的突破,因此中國大陸規劃幫助沿線國家展開建設交通、電力及通訊等基礎設施。而事實上,這個戰略也是在既有的或規劃中的區域經濟組織或協議為主要載體,陸上「一帶」的發展主要是由上海合作組織主導,而海上「一路」的發展則有賴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推動。「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似乎有意勾起人們對於古代中國曾經輝煌的歷史記憶,包括2000年前的張騫出使西域,以及600年前的鄭和下西洋等,這顯示出「一帶一路」戰略並非單純的「區域經濟整合」構想,背後更有「中國夢」理念的支持及雄心。


    因此,「一帶一路」存在雙重戰略的考量,一方面是經濟實力的展現與輸出,另一方面則是基於安全考量而拓展戰略縱深。這個「中國版的馬歇爾計畫」希望將中國大陸打造成區域經濟的核心,使人民幣成為這個區域的主要及強勢貨幣,與美元和歐元分庭抗禮。在全球戰略層次方面,歐亞大陸的重新聯結,將形成全世界範圍最廣、縱深最長的經濟整合及戰略地帶,從而排除美國干涉或介入的可能。中國大陸受限於地形,對外門戶幾乎多數都在東部沿海,然而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中國大陸向太平洋發展的難度,因此向西尋找安全孔道,連接東、西及歐、亞,可大幅拓展戰略縱深地帶,則確保能源進口的安全。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戰略是以區域經濟整合為表象,試圖觸動或挪移美國主導的區域及世界戰略格局。強大的經濟實力後盾及高度的經濟互賴,使得中國大陸以經濟整合換取戰略縱深成為可能。


    然而「一帶一路」戰略布局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近二三十年來,「中國威脅論」的說法在國際間從不間斷,無論這個說法是否是「妖魔化」的操作,鄰國如日本、俄羅斯、印度及東南亞各國,對於中國大陸的崛起與戰略布局,都存有疑慮。且此戰略構想無疑將觸動美國所主導的區域及世界戰略格局與利益,這種結構上的衝突也將使中美關係進入「短兵相接」的階段。因此,在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過程中,習近平若依然秉持在處理內部問題的強硬立場,將會進一步造成對亞洲鄰國的威脅,影響區域的均衡與安定。且中國大陸目前最大的「軟肋」依然還是在內政,經濟成長趨緩的疑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以及大力反貪所埋下的政治張力等,都是實現「一帶一路」的要害,目前是否有本錢應付周邊環境的不穩,中國大陸必須審時度勢,謹慎拿捏。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1957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