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共治霾害應多加把勁
2014/12/03 09:35:10瀏覽26|回應0|推薦0
    最近由大陸傳媒「天府早報」,發起2014年度漢字評選,以一字聚焦社會和世態,記錄今年大陸人民的普遍感受心聲。其中,以「霧霾天太多,民眾呼喚稍縱即逝的APEC藍」之「藍」字,目前是網民投選的熱門字。顯示霾害已是大陸民眾關切的問題,中共當局不僅要嚴肅以對,更要拿出具體有效的措施,才能使人民不再陷入陰霾慘霧的灰暗日子裡。


    由於這些年來的霾害,不只帶給大陸民眾生活不便,同時也對人們的心情產生嚴重影響。11月25日新華社的網評,發表一篇題為「治霾“天幫忙”,何時不再難」的評論文章,呼籲大陸人民應尊重自然,不要破壞生態、汙染環境外,也期望中共相關單位對重污染的防制應更積極。


    這篇由唐華所寫的網評,開宗明義就指出,11月初,在「人努力,天幫忙」的共同促進下,北京市民享受了半個月的「APEC藍」。可是APEC結束後,霧霾又至,連續幾天北京都處於十面「霾」伏之中。除了因為一系列應急減排措施退出,近來的靜穩天氣也是霧霾重歸京城的重要因素。



    根據專家表示,當風力在3級左右時,出現霾的概率為84.1%;而出現4級風時,霾出現的概率僅佔3.3%。看來網友們一直調侃的「空氣污染等風來」,是有一定的道理。既然「人努力,天幫忙」就能換來人人渴盼的藍天,那在推動各項減排措施、從源頭上減少空氣污染物的同時,能否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治理霧霾?



    唐華認為,早在一年前,大陸氣象局就印發「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指出,2015年,大陸各地氣象部門將形成人工影響天氣改善空氣質量作業能力,在重污染天氣條件下能夠採取可行的氣象干預措施,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消減霧霾,比如用人工增雨改善空氣質量。


    另外,北京正研究6條主要的通風廊道,即在城市規劃中騰出通風的「風走廊」,借由「穿堂風」來吹散霧霾。除了北京之外,上海、杭州、南京、武漢等地也提出了類似的「引風吹霾」方式。


    不過,人工降雨必須要有降水形成的條件,在大氣乾燥、水氣少的情況下是無法施展,而北方的冬季氣候乾燥,霧霾天往往是有霾無霧,人工降雨派不上用場;規劃「風走廊」也只是為風讓開一條通道,但以前城市規劃,往往讓位於經濟增長,在高樓林立的北京究竟還有多少空間,能留出來讓風走尚有疑問?就算這條走廊修得再好,如果沒有風也是白搭。無論是人工降雨,還是規劃「風走廊」,都沒有改變「等天幫忙」的被動局面。儘管目前「靠天除霾」的有效辦法不多,但中共相關單位應繼續探索除霾之策。

    唐華語重心長地認為,在謀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今年九月下旬在挪威奧斯陸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公布「全球碳計畫」,發現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2.3,達到空前360億公噸,預測2014年碳排還會再增加2.5;尤其,工業成長迅速的大陸,2006年已超越美國成為碳排量最大國,大陸碳排量就超過美國和歐洲聯盟相加。亞洲開發銀行也認為北京,可能就是全球空氣最髒的城市。

    依照大陸國家環保部門的統計資料說法,造成北京空氣汙染的首要元凶,是來自汽機車的排放汙染,所佔的比例是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之間。北京現有汽機車的數目,已超過五百一十萬輛,而且民眾為了追求便利,爭取時間效率,汽機車的市場仍有直線上升的趨勢。難怪,北京會到處出現塞車的情況。其次,就是重工業排放的汙染源;再者就是人民製造的碳排量。



    為有效治理霾害,正本清源之道,誠如唐華所言,尊重自然,發展經濟不能犧牲環境。換言之,經濟發展應與環境維護相互兼顧。在這方面,我們認為唯有落實節能減碳,做好環保,才是藥到霾除的最佳處方。



    在這方面,中共當局不妨借鏡台灣的努力作為,政府鼓勵企業轉型,要求更新「節能減碳」的設備,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及鼓勵民眾「多搭乘大眾捷運交通工具,既可不用飽受塞車之苦,也可有效改善空氣品質外,並培養省水、省電、省油、省紙的好習慣,以綠能代替耗能,做到環保減量、重複使用與回收,從生活中落實低碳作為,深信必能有效化解霾害。



    總而言之,治霾已是大陸當前重要的課題,只要中共各級官員,能放下官僚身段,從生活與工作中身體力行,帶頭示範,並教育企業工廠與人民建立正確的節能省碳觀念與公德心,以及制定環保法令,確實依法行政,從嚴取締打擊企業工廠與民眾所製造的汙染源,絕不姑息鄉愿,相信大陸人民很快就可以看到藍天白雲的美麗天空。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19462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