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廣東博羅民眾反興建焚化廠的省思
2014/11/26 15:52:40瀏覽28|回應0|推薦0
    近年來大陸各地發生多起反對興建垃圾焚化爐而爆發衝突,尤其是在沿海大城市且幾乎是越來越頻繁,且多點開花。日前廣東惠州市博羅縣又發生了反興建垃圾焚燒廠的抗爭事件,參與抗爭人數估計至少數千人,甚至上萬人。遊行者打出「愛我博羅,推倒垃圾場」等多條橫幅在城區遊行,警察則大舉出動封鎖交通攔截遊行市民。博羅縣的反興建焚化廠活動是在網上發起號召舉行遊行抗議,但後續的相關帖子及討論則不斷遭到刪除。隔日,博羅縣官方承諾,將就相關項目與民眾代表座談,進一步蒐集民眾意見後才確定選址。


    這項引起抗議的興建項目,號稱是全中國大陸最大的垃圾焚化廠,每日處理量可達2600噸的垃圾,根據官方說法,此項目不僅是為了處理垃圾問題,更是為了建立一個「生態環境園」,結合垃圾分類回收、無害化填埋、焚燒發電、生化處理、綜合利用等多種功能,是一個循環經濟型示範園區。但無論官方所描述的願景如何美好,當地居民都沒有感受到政府的誠意,在選址時官方並未和居民充分溝通,進而引起反彈聲浪。



    既然是全中國大陸最大的垃圾焚化廠,當地居民自然會憂心生態環境遭受污染。居民擔心惠州政府為了牟利,將深圳、東莞及惠州各地的垃圾,全都運到博羅縣焚化處理,使博羅縣淪為珠江三角洲的垃圾處理集中地。除此之外,當地居民也反對在人口密集地區建造垃圾焚燒發電廠。選址地點距離醫院、幼稚園及中學等設施僅4公里,距離水源河川東江河僅3公里,一旦河川、土壤等環境媒介遭到污染,博羅縣恐怕會成為「癌症縣」。事實上,為了阻止垃圾場在當地落腳,2012年11月及2013年6月博羅縣湖鎮就曾出現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環境污染對中國大陸民眾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民眾的環保意識也正在不斷提高。中國大陸高速經濟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是以犧牲生態環境作為代價,而感受最為深刻的就是大型高污染建設項目地區的居民。大量受害者事例表明,興建污染環境的工廠後會導致周邊民眾罹患癌症機率大增,在威脅到自己及家人生活品質與生存安全的情況下,居民必然會誓死抵抗。例如今年5月浙江杭州餘杭區也曾發生數千人抗議垃圾發電廠的衝突。大陸各地當前環境抗爭可謂風起雲湧,形成受害居民與政商聯盟之間相互對抗、博弈的局面。



    由於資訊媒體的發達,以及環保意識的盛行,國家無法再以「愚民」的方式欺騙社會大眾。以惠州反對興建焚化爐為例,即便官方再怎麼以「生態環境園」來美化建設項目,居民已經有足夠的環境意識、知識來質疑當地政府的作為,並且採取行動反對。然而值得我們思考的是,難道每一個建設項目,都必須等到當地居民起身反抗,甚至發生流血衝突後,政府才會選擇妥協嗎?是否存在一種機制,能夠規範政府大型污染建設項目的作為?或是在選址過程中,能讓當地民眾積極參與,讓衝擊及爭議都能降到最低?



    中共雖然提出「以人為本」或「可持續發展」等概念,試圖緩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但在經濟掛帥的大旗下,這些概念只能淪為重要場合或官方文件中的口號。在這種政治環境下,環境保護的相關部門在政府中一直處於弱勢,因此難有什麼大作為。更糟的是,環保部門在博弈中若能獲取權力或利益,往往就會選擇妥協,而忽視社會大眾的權益。另一方面,社會上的環保組織因為政府的刻意管制,活動空間受限,在重大公共事務上也沒有任何發言的權利,只能選擇默默傳播環境保護意識,期望能發揮潛移默化的效果。



    中國大陸的環境保護工作極具迫切性,但發展卻極為緩慢。大陸許多地方政府為了政績與升遷,多短視近利地將資源投入污染產業。生態環境污染追根究柢是中國大陸政治指導下經濟發展的產物,因此要緩解或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仍是需要政治制度的改革和政治領導人的體悟才能發揮作用。而中國大陸的民眾也不可坐視不理,仍必須積極參與各種環保活動,以社會的活力帶動政治的改革。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19340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