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陸地方救經濟,紛紛取消房產限購令
2014/11/26 14:48:42瀏覽24|回應0|推薦0
     9月26日晚,廣東珠海住建局官網公告,宣布調整樓市的「雙限令」; 珠海是廣東繼佛山之後,第二個對房地產調控「鬆綁」的城市。目前,全大陸已有30多個城市陸續取消樓市限購政策,只剩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三亞五個城市未取消限購令。

  大陸為何會有「房產限購令」?2010年4月17日,中國大陸國務院發布「國十條」,指出商品住房價格過高、上漲過快、供應緊張的地區,商業銀行可根據風險狀況,暫停發放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對不能提供一年以上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地居民,暫停發放購買住房貸款。

  大陸當局整頓房市的政策頒布後13天,北京市政府第一個響應,4月30日頒布「國十條實施細則」,明確提出從5月1日起,北京家庭只能新購一套商品住房,購房人在購買房屋時,還需要如實填寫一份「家庭成員情況申報表」,如果被發現提供虛假信息騙購住房的,將不予辦理房產證。這是大陸首次提出的家庭購房套數「房產限購令」。

  北京表態支持中央,拿房產限購令作為調控樓市的有力「武器」,其他地方看在眼裡,趕緊跟進;上海、廣州、天津、南京、杭州、廈門、深圳等城市,陸續推出限購政策。到2011年,大陸一共有48個城市頒布限購令。而珠海市府更是從2011年11月1日起,頒布「雙限令」:戶籍居民家庭、提供一年以上的繳稅證明或社保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在香洲主城區內,只能新購一套商品住房。

  大陸當局的房產限購令,是為抑制投機房地產商或地產界大戶炒作樓市,沒想到受影響的是廣大有需求的消費民眾,更影響了地方經濟。限購令雖然一定程度遏制了房價,但在調控中如何防止傷及民眾的合理需求,成為亟需迫切解決的問題。

  大陸經濟學者認為,限購是調控政策一柄「雙刃劍」,只能作為暫時性的過渡政策;民眾需求並沒有消失,限購就像閘門一樣,暫時攔住了洪水,但水位會越來越高,特別是在流動性充裕、CPI上漲的局面下。限購必須輔以必要的配套舉措,比如切實加大供應、進行長期制度變革,才能真正取得成效,否則,只能成為市場的巨大隱患。

  大陸地產界名人潘石屹更直評「限購令」有後遺症。他說,有一些城市房價上漲得太快,最關鍵的原因是供需關係,土地沒有供應上去,市場上錢比較多,所以房價起來了。如果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用限購的政策,一個家庭只能購一套房子,或者是一個家庭只能購買一套新的房子,這些政策實際上就是遺留問題會非常大,把市場價格調節資源配置的作用破壞了,所以,還是要回到長期政策,解決長期問題。

  果然,實施限購令的各城市,到2014年撐不住了。當年6月26日,呼和浩特取消住房限購令,成為全大陸第一個「破限」的城市。有呼和浩特帶頭,其他城市立即跟進;8月2日起,合肥市宣布取消限購令;8月6日,溫州市宣布調整限購令;9月26日,蘇州市住建局確認,蘇州五大區全線取消限購。

  而據不完全統計,在呼和浩特正式放開限購之前,南寧、天津、無錫等17個城市已明確發文或表態,限購政策已做調整。其中,瀋陽市做的最徹底,宣布本地人和外地人可購多套住宅。

  大陸政府房地產政策近年來的變動頻率和變動幅度太大,造成民眾難以適從,也讓大陸整個房地產行業不能穩健發展。像一年前「兩會」前夕,國務院祭出嚴厲打房的「國五條」,規定對售房價差課徵20%重稅,使大陸房地產市場受到重擊。而今年初以來,官方的房地產政策又在改變,從「打壓」轉為「扶持」。背後原因,是房地產市場有明顯的「資金撤退」現象,甚至有市場泡沫破裂的風險,對大陸整體經濟的威脅不容忽視。鑑於房價下跌對經濟有廣泛不利的影響,相關部門採取若干提振住房銷售的措施,許多地方政府也放鬆住房購買貸款方面的限制。

  大陸各城市取消限購令後,樓市情況確實有好轉。然而,是否意味著房地產業會帶動整體經濟「回春」,尚需觀察。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1933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