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大陸推行戶籍改革需高度智慧
2014/11/20 20:50:49瀏覽17|回應0|推薦0

    今年七月中國大陸當局公布《中國大陸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意見》,進行戶籍改革,預計統一城鄉的戶口登記制度並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性質區分。這樣的改革將是中國大陸十八大以來,涵蓋範圍最廣,影響中國大陸人民最深的政策。


  過去,從農村遷移到城鎮從事工作是一條艱難的道路,中國大陸當局嚴格控制批准限額在農村與城鎮之間築起了一道高牆。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更將中國大陸戶籍制度類比為過去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相當不平等。主要展現在城鄉分離的「二元經濟模式」造成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收入分配之差距,除了經濟層面外,戶籍制度亦造成就學、就業、醫療、婚配層面的不均衡,農村居民無法享受大城市的社會福利,甚至危及根本人權的保障。


  這樣的藩籬也使得中國大陸近年來「階級流動」產生困難,教育層面逐漸形成「城鎮子弟無寒門,農村子弟無士族」的現象,另外,大量湧入城市的農民工就業根本沒有保障,甚至連基本醫療補助都沒有,戶籍制度的高牆致使社會矛盾激化,出現階級對立的現象,甚至為了遷移戶口給了官員們「尋租」的機會。


  長期的問題積累,早已使得民怨沸騰,如此情況是該檢討了!從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其博士論文中提及「大幅進行戶籍制度改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到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布「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表明將大幅放開農民在城市落戶之限制,得以了解到戶籍制度的改革是必須進行。


  雖然戶籍制度改革透露出些許曙光,但在改革的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層次的問題,才能避免改革功虧一簣:


  首先,需要顧及「土地正義」。這次戶籍改革主要在於實施差別化的落戶政策,取消區分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藍印戶口,政策看似容易,但幾年前大陸的研究機構「中國社科院」進行一個調查,調查顯示「如果要交回承包地才能轉戶口,不願轉變為非農戶口高達90%」,也就是說多數農民無法接受以土地做為轉籍的交換條件,若配套措施不做好,未來可能產生地方官員以戶籍改革為藉口,強徵或掠奪農民土地的狀況發生,若政策不顧及「土地正義」很可能會出現近期雲南省晉寧縣,因為土地徵收造成的激烈衝突,失去民心。


  其次,需要發展「農村社區營造」。按照中國大陸當局當前邏輯是要將經濟發展的成果以「城鎮化」的方式建設農村,如此的發展模式走久了將會遇到瓶頸。若要走的長久,最根本需要讓人們願意前往農村發展,建立特色農村而非一再的複製城鎮。臺灣就有許多農村保留原生風貌卻能夠吸引年輕人前往創業的典範。舉例來說,在臺南市的「土溝村」,以水牛精神作為特點發展出「整座農村就是一座美術館」的風貌,保留過去農村特色,使得年輕人願意返鄉工作,創造出龐大的觀光效益,不僅解決了青年就業的問題,也使得傳統文化得以保存。共產黨可思考結合城鎮化發展的「硬實力」與農村文化的「軟實力」,能使得發展較為健全。


    第三,須避免「財政風險」,過去中國大陸大力發展經濟,各地方政府為了確保經濟數據,向各銀行以土地擔保進行高額貸款,造成如今財政風險遽增。而實行戶籍制度改革,數以萬計的人民進入城市享有部分社會福利,必然會對地方財政產生巨大壓力。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地方政府或許會想辦法在各個層面限制轉籍居民的權利,屆時反而功虧一簣,中國大陸當局不可不審慎思考。


  戶籍制度改革將戶籍不平等的枷鎖解除,堪稱是中國大陸版的「平等權利運動」,對於中國大陸人民居住遷徙自由保障的恢復相當重要,中國大陸當局1954年頒布的憲法亦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居住和遷徙的自由」。戶籍制度之限制損害了基本人權的保障,希望透過戶籍制度改革,讓中國大陸的人民享有更平等的權利。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19138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