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大陸「數據作假」的省思
2014/11/20 20:37:34瀏覽52|回應0|推薦2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自從20089月上任後,就不斷提及各部門、各層級政府、企業與銀行等「數據作假」嚴重性,並強調「堅決抵制各種弄虛作假行為,把好數據質量關,維護統計的嚴肅性」,而日前又提出「數據作假是最大腐敗」,引發各界熱議。一直以來關於大陸「GDP究竟摻了多少水分」、「經濟增速和發電量不匹配」、「工業增速被高估」、「工資被增長」等的質疑聲不斷,馬建堂局長沉痛的呼籲可說是一針見血,直指大陸長期以來的問題。

   雖然經濟數據的準確性事關重大,然而,近年來虛假數據事件屢見報。大到GDP,每年GDP數據發布後,都會引發一輪質疑高潮,31個省區市的GDP之和總會高於全國的GDP數據,這也被形容為中央和地方的統計數據「掐架」。而數據作假也小到村里的雞鴨,一位村黨支部書記曾回憶說:「到年終,要按分配的任務填報。當時,要把1隻雞說成4隻雞,甲魚一隻沒有,就上報捕撈了幾千斤,生豬出欄170頭,却上報成為650頭……」。事實上,不僅經濟數據,其他領域也存在作假的情況,如公安系統的破案率、刑事犯罪率等都可以操作。針對於此,我們有以下觀察:

  首先,統計數據作假關鍵仍在「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功利邏輯和定位混亂。換句話說,統計數據作假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地方官員干預數據。地方官員們的仕途發展往往取決於該地區的經濟表現,因此經濟數據屢屢造假。而統計數據作假,也非當前僅有,從毛澤東大躍進時期各種「浮誇風」,各地出現了五花八門的大衛星、大牛皮,當前「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也都是這種傳統的遺緒。因此,中國大陸目前首要之務當然是確保統計部門的獨立性,改變目前統計人員聽命於地方政府的做法,實行垂直管理。地方統計局與當地政府脫鉤,經費、人員編製、領導任命都由垂直管理。

  其次,國家統計局雖嚴厲斥責數據造假的情況,但能否改善此問題仍多有疑問,最大關鍵還是在體制的「條條塊塊」上,很多部門的權力都在統計局之上,各級統計局歸相應的政府管,要跟當地政府保持一致,所以數據造假情況難以避免。且統計局根本管不了像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部與公安部等這些權力部門,而包括之前計生委、環保部等部門公布的數據,國家統計局也無權置喙,甚至包括國有企業、銀行等的數據,也不是統計局的「勢力範圍」,這也無怪乎馬建堂局長要向社會大眾「沈痛呼籲」了。

  再者,既然數據作假是官場的共識,所面對的處罰也不可能太重,每回國家統計局派員下去督查地方統計數據,若發現某地的統計數據有假,也只是責令其改正並提供真實的數據,而不會有處罰,即使有處罰,也不太可能很嚴厲,這樣的違法成本實在太低,因而也就難以形成有效的制約。因此,有不少專家提及要從「反腐」的高度處理「統計作假」的問題,但這又面臨一個問題,既然數據作假遍及各部門與各級政府,若都以「腐敗」議處,豈不「動搖國本」。

  事實上,除了真正作假外,還有一種被稱為「調度」,就是把高的數據「挪用」到低的那邊去。每個季度,從省、市、縣、鄉、鎮,一級一級下來要開經濟分析會,在此會上,各級政府會按照上季的經濟增長情況來排名次,類似於考試的成績單,而這份成績單中,GDP和財政收入等經濟數據是最重要的參考對象。在經濟分析會前,有個專門的調度會,如果哪個季度情況不太好,就會把其他季度的數據挪過來一點,讓數據看起來平均、漂亮些。這雖對總量影響不大,但將會影響更為細緻的分析與判斷。

  數據作假會誤導政府決策,影響政府對經濟形勢的判斷,且也會損害中國大陸政府的公信力,當前中國大陸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真實的數據也將會影響國際社會對其判斷,若此一問題持續,也將會產生更大的系統風險。從這個角度來看,糾正統計上的作假也將是中國大陸對國際社會負責任的表現。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19138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