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習會更助於提升兩岸的和平發展
2014/10/22 14:16:10瀏覽24|回應0|推薦0
    兩岸未來和平發展,不僅是兩岸人民共同期待,更是亞太安全之所繫。為了落實兩岸和平發展的期待,台灣方面的學者一直呼籲中國大陸能正視兩岸和平發展的難得契機,主張兩岸領導人如能於apec高峰會時安排馬習會方能共創兩岸雙贏。毋庸置疑,不論對於馬英九總統或是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而言,「馬習會」對於雙方領導人的歷史定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馬習會」不僅有助於台灣與中國大陸平穩發展,更有益於提升亞太甚至是整個國際的和平穩定。

     2014年是兩岸關係重要的轉折年,年初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中國大陸南京首次正式會面。緊接著張志軍的回訪,開啟兩岸「互稱官銜,互商國事」的制度化官方互動的新里程。其適足以證明,兩岸雙方正不斷地透過經貿互動與人員交往累積善意,方能有王張會的順利舉行。更由於兩岸穩定發展的和平紅利,也是足以做為未來兩岸關係進入政治協商的基礎。台灣於今年3月發生的太陽花學運已經清楚明示,兩岸和平發展的障礙仍然是敵對的思維與恐懼感;如何化解台灣人民對「中國崛起」的深層疑懼以及兩岸的敵對思維,的確是當前兩岸領導人的重大責任。中國大陸領導人一再強調要吸引台灣人民向心力,面對此等關鍵時刻,兩岸若能合作落實APEC馬習會,並營造兩岸和解制度化基礎,這正是做實增進台灣人民對中國大陸好感度的歷史契機,因為台灣主流民意能接受馬習在APEC見面。甚至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表示,如果「馬習會」有助於台灣對外關係的拓展,這不是一件壞事。


    儘管中國大陸方面已然多次表明,APEC等國際場合不宜舉行馬習會,擔心造成兩岸關係的國際化,當然也顧慮馬總統出席將轉移北京APEC峰會焦點。但是,大陸方面也不能不考量的是APEC馬習會破局,當然也會阻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事實上大陸有主場優勢關係,何懼兩岸問題的國際化。唯有APEC以經濟領袖之名而非國家領袖之名,自然巧妙迴避問題。如何做到既不傷害台灣尊嚴,又不致造成兩國化的「一中一台」,以當前中國大陸智慧及豐富的國際事處理經驗,當然可以找到一個解套的方法。捨此良機,很難再有其他難得之機會。



    馬總統日前指出,「我們很確定那可能是會面唯一的場合,甚至是最好的場合」,馬習會要有一定條件,「有機會我們不會放棄,但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我們也不強求」;江宜樺院長則強調,「如果因為一些中國大陸官員的傳統思維,未使『馬習會』在APEC出現,將是件可惜的事」。



    現階段,中美競合的對抗性壓力越來越激烈化,台灣面對台、美、中三方關係的傾中趨勢,逐漸被迫選邊的壓力勢必將會越明顯。因此,兩岸如何進行和解並穩定發展,將是越來越高難度的挑戰。APEC馬習會破局,恐會衝擊兩岸和解制度化進程,拉大台灣人民對中國大陸的心理距離。馬總統自就任以來,持續推動兩岸和解制度化,不斷致力於化解敵對思維與深層疑懼,並促進兩岸雙贏。其主要策略有,積極健全經濟自由化體質,加速推動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為使兩岸經濟協議(ECFA)和兩岸貿易協議,能夠連結「區域經濟夥伴協定」(RCEP)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發展,使台灣經濟自由化的正能量能充份發揮,因而鼓勵兩岸積極合作拉近人民心理距離,累積政治互信與好感度;其能循序漸進改變國防戰略觀不再以中國大陸為假想敵,而是以處理專屬經濟海域(EEZ)範圍內所有重大威脅、危機或災難,作為國防戰略核心思維,這項新戰略觀將是開拓台灣,同步與中國大陸發展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也可以和美國繼續保持軍事合作空間的新構想。與此同時,大陸方面相應的可以進一步考慮,放棄對台用武戰略與軍事部屬,讓兩岸長期敵對思維與軍事對峙發生結構轉變,並營造互信雙贏契機。



    兩岸關係在經過6年的奮進發展後,仍未能落實馬習會,則未來很難避免不落入不進則退兩岸困境。馬英九總統與習近平主席都應發揮英明領袖應有的大智慧,以及開闊的胸襟與氣魄,以正向思維積極行動化解兩岸敵對意識深層疑懼,為兩岸的共創雙贏鋪陳和平發展正道。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18367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