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大陸「高鐵外交」的發展與挑戰
2014/10/21 12:47:00瀏覽25|回應0|推薦0

    近期習近平訪問印度,與印度簽署多項合作協議,其中包括參與印度高速鐵路建設,使得「高鐵」與「外交」間的聯繫又成為矚目的話題。「高鐵外交」是中國大陸在乒乓外交、熊貓外交、經濟外交後,所啟動的一種新外交形式,透過協助其他國家興建、技術和資金參與等方式,增加雙邊的經濟與外交關係。此一「高鐵外交」的進程,雖在2011年因「溫州動車追尾事件」而短暫受挫,但憑藉著低價格、興建速度快,以及在境內累積大量經驗等優勢,目前為止,中共已和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建立了高速鐵路合作關係,其中不僅包括俄羅斯、巴西等大國,也包含東南亞等週邊國家,更進一步向東歐、非洲和美洲擴展,甚至美國也展現高度興趣。

「高鐵走出去」不僅存在於雙邊關係,目前大陸也計劃建設連接歐洲的兩條歐亞高鐵和1條昆明到新加坡的東南亞高鐵,整個高鐵網預計將覆蓋17個國家,一旦建成,旅客從倫敦上車,48小時內就能抵達北京。根據此一計劃,中亞線路將從新疆烏魯木齊出發,經由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伊朗、土耳其等國,最終到達德國;而東南亞線路將從中國南部的昆明出發,依序經由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抵達新加坡;俄羅斯高速鐵路網則計劃從中國大陸的黑龍江省出發,通過北部的俄羅斯橫斷鐵路,連接到西歐。按此規劃,幾乎整個歐亞大陸都含攝在中國高鐵的範圍內。就此看來,中共透過興建高鐵以換取政經影響力的趨勢會更加明顯。然而,根據各方評估,大陸高鐵外交若要繳出漂亮成績單,恐怕仍有以下變數:

     首先,自從大陸發展高鐵以來,一再面臨來自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等高鐵先進國的「技術剽竊」指控,而大陸能在短時間內技術有如此突破,也無怪乎其他國家會有此疑慮。然而,高鐵發展迄今已不僅是技術問題,還包括「技術標準」問題,目前高鐵標準多已被前述先進國壟斷或使用,大陸高鐵核心技術只有取得國際專利和產權保護,才能暢行世界,但這顯然不是容易達到的目標。

    其次,相對於其他高鐵競爭國,大陸高鐵雖有興建成本較低的優勢,但對於東南亞、非洲與拉美等國而言,仍是巨大的財政負擔。反而往往在政治外交的考量下,大陸必須做「賠本生意」,甚至成為此些國家「勒索」的方式,演變為對外援助與投資的財政無底洞。且重要的是,諸多國家政治不穩,一旦換個領導人,此些投資就有可能「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再者,既然「高鐵外交」不僅是經濟行為,背後還有重要的外交意圖,難免會出現政治考量的對抗。因此,這是個綜合資源保護、企業利益與國家安全的競爭。如常自稱是中國發展高鐵受害者的日本,一再強化「中國高鐵技術抄襲日本」的國際宣傳,且在諸多國家與中國大陸競爭,如印度與英國等,並強調「與那些新興技術國家相比,日本擁有他們不具備的高鐵安全運行的歷史紀錄」,這也使得原本關係就不佳的日中關係再添一層濃濃的迷霧。此外,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1年的國情咨文中就談到要修建美國高鐵的重要性時,且多次提到中國高鐵,強調對於修建了歷史上第一個鐵路網和州際高速公路網的美國,沒有理由聽任歐洲和中國大陸造出最快的火車。

    中共領導人近期出訪,幾乎都成為高鐵推銷員,李克強如此,習近平亦然,除了外交戰略因素外,經濟因素則是核心。事實上,過去中共在本土的高鐵發展耗費極高的成本,且累積龐大的債務,根據剛出爐的《中國鐵路總公司審計報告》顯示,直至今年上半年,高鐵總負債已達3.43萬億元人民幣,且近幾年已進入償債高峰期,盈利壓力陡增,此外,其積累了龐大的鐵路建設大軍,故要如何解決債務問題?要如何消化這些產能呢?就是向全世界尋找出路。然而如前所述,其他國家也不是省油的燈,中國大陸「高鐵外交」勢頭雖猛,橫亙在前的困難仍不少,絕非多數大陸媒體所言的「一片坦途」。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1835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