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評中國大陸新型「城鎮化」
2014/10/02 13:57:42瀏覽47|回應0|推薦0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大陸人口城鎮化比率從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3年的城鎮化率約為54%,預計2020年將突破60%,平均每年以超過1%成長,這意味著每年超過1300萬人口從農民轉為城鎮居民,這種速度不僅是高鐵,而是火箭級的速度,放在人類歷史上都是難以想像的。

而在中共18大提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於同年12月由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的發展戰略,對於城鎮化更是加碼投資,將所謂的「新型城鎮化」視為能夠透過拉動內需、調動金融、擴大投資、創造就業,以突破發展的瓶頸,預防未來可能的經濟危機。根據人民日報的估算,到2030年近4億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所需的公共成本約51兆人民幣,且農民工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約為13.1萬人民幣。因此「新型城鎮化」可說是開啟了屬於習李時代經濟戰略新的一頁,更是作為大陸未來十年國家發展的藍圖。

而有別於過去中國大陸的城鎮發展是建立在低成本獲得建設用地、廉價使用勞動力、嚴重破壞環境承載與負荷的基礎之上,是一種「非持續性」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的提出,是以達成「持續性」發展為首要目標,實現由「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升」;另一方面,企圖從「物的城鎮化」、「土地的城鎮化」,轉變為「人的城鎮化」,強調必須解決農民工進城後公共服務均等化和落戶難的問題。

對「新型城鎮化」持正面觀點的支持者認為,這不僅可以緩解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和經濟壓力,更可以為農民就地、就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其次,能夠幫助改善農村經濟結構,解決農村產業空洞化和農業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最後,還可以降低農業人口盲目湧入大型城市所帶來的風險,緩解人口過去聚集重點城市的壓力。換言之,透過中央集中火力的組合拳,以火箭般的速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反地,反對者則認為大陸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城鎮化速度過於快,遠遠高於當前GDP增速所對應的合理城鎮化速度,若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強推,將會引發更多的社會矛盾。例如,近10年來,因為強制拆遷和土地徵收造成的衝突及糾紛層出不窮,地方政府為了業績和地方財政加大強徵、強拆力度,使得集體性抗爭事件不斷,民怨沸騰。進一步言,中國大陸仍然無法擺脫過去城鎮化建設的弊病,關鍵在於政府未能提出具體的方案和規範,尤其是尚未釐清中央和地方、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例如「新型城鎮化」一經提出,許多地方政府便向中央遊說,積極爭取投資基金,準備徵田圈地、大拆大建,大搞政績工程,而重量不重質的城市建設,更造成許多「空城」、「鬼城」的現象發生。

從根本上來說,制度結構是造成目前大陸社會不平等與社會衝突的根本原因,也是「新型城鎮化」勢必得面臨的危機來源,其中以「戶籍制度改革」、「農村土地流轉制度改革」最為棘手。目前大陸部分地方的戶籍制度改革,主要限於該轄區的非農戶口,對跨區流動人口的戶籍改革只是有限度的開放,換句話說,農民「落戶難」是推動「新型城鎮化」的根本問題所在。此外,因歷史制度的遺緒,農村集體土地歸集體所有,由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委員會行使所有權,造成「集體土地人人所有,卻人人無權」的矛盾,導致農民自主權利難以施展。

總而言之,「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的提出,反映中共已注意到傳統城鎮化問題的癥結所在,但是仍無法針對這些「城市病」提出妥善解決的對策,各地方政府依然患有「投資飢渴症」的現象,相當倚賴「土地財政」來獲得地方發展的動力,影響大陸未來城鎮化的健康發展。如何透過立法和行政的指導加強各城市發展走向與產業規劃,確保地方政府的貫徹執行,引導民間資金的投資,以及營造良善的制度環境等都是關鍵所在。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1778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