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大陸經濟數據之謎
2014/09/06 17:39:01瀏覽62|回應0|推薦0

      近期大陸國家統計局公佈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成績單」,全國GDP成長速度為7.4%,從全球的角度來看仍是名列前茅的優等生,在地方方面,全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超過七成的區域,GDP成長速度超過全國,代表多數地區的經濟成長狀況仍在水準之上。然而,就在這種一如往常有好表現的同時,也發生了一如往常的問題,那就是「31個一級行政區上半年GDP加總超過全國33791.59億人民幣,超出的部分占全國GDP12.56%」,換言之,中央與地方的數據再次出現「打架」的情況。

一直以來,地方經濟數據總和與全國「兜」不攏的現象時有所聞,不只是經濟數據,連每十年一次的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也常出現中央與地方的落差。從1985 年中央和地方層面分別核算GDP數據以來,地方統計總和一直高於全國的總量,且這種「1 + 1 > 2」的奇特現象有遞增的趨勢。從2010年以來, 31個省份GDP的總和跟全國的差異,幾乎都超過一個土耳其的GDP規模。會造成這種差距,除國家統計局提出的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間統計標準不一的技術性解釋外,我們認為仍有最關鍵的制度問題所在,那就是地方官員靠GDP升官的「晉升錦標賽」。

 

晉升錦標賽是指上級政府對多個下級政府部門的行政長官設計的一種晉升競賽,競賽優勝者將獲得晉升,而競賽標準由上級政府決定。以上述為例,就是各省級官員透過好的競賽表現以獲得中央的青睞,進而可以升官。但耐人尋味的是,這種官員的晉升錦標賽到底在賽什麼?在改革開放前大躍進時期,賽的就是各省市在糧食產量上的驚人數據,而改革開放後,地方首長在任期內的經濟績效取代了過去一味強調的政治掛帥,經濟發展成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頭等大事,經濟績效也就成了幹部晉升的主要指標。也因此使得地方政府官員非常熱衷於GDP和相關經濟指標的排名。就此而言,GDP成為地方政府升官的主要依據,各地政府紛紛想方設法將GDP的份額儘量擴大,這也難怪地方經濟數據的加總與中央所計算的全國數據兜不攏了。

 

就此看來,若此種制度與升官邏輯沒有根本的改變,那麼官方所公佈的經濟數據參考價值為何?近年來,國際媒體紛紛提及「李克強指數」,緣由是2007年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在跟美國駐華大使會面時,曾提及關於衡量大陸經濟成長的指標時表示, GDP是一個「人造的」,因此是不可靠的統計,因此作為省級一把手的李克強,便以三個指標來判斷經濟概況的依據,分別是「鐵路貨運量」、「用電量」和「銀行已放貸款量」,這三個指標都不單單僅是數據,而是很實際的記錄出經濟活動的痕跡。具經濟學專業且目前貴為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對於各級政府經濟數據「作假」與「灌水」都有如此大的疑慮,顯見此一問題的嚴重性。

 

針對統計數據造假的問題,中共中央也試圖透過各種方式遏止,如近年中共國家統計局、監察部、司法部曾聯合部署全國統計執法大檢查活動,要求「嚴肅查處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理一批頂風作假的責任人,堅決遏制在統計上弄虛作假的現象」,現在看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此外,多年前也提出利用「綠色GDP」取代「傳統GDP」,按官方的說法,即「從GDP中扣除自然資源耗減價值與環境污染損失價值后剩余的國內生產總值,也稱為可持續發展國內生產總值」,但此一核算方式推出迄今,顯然也無太大成效,地方政府甚至出現「陽奉陰違」的現象

 

及至目前為止,大陸地方GDP總和高於全國數據的問題長期無法解決,而且呈現遞增趨勢,顯然不是統計技術差異,而和中共整套運行的機制有絕對關係。近年來,中共中央一再提出「服務型政府」或「民生工程」,要求各地政府必須摒棄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思維,但從近期地方政府仍在「拼經濟」,且不時傳出哪些地方拆一棟樓、又在原地蓋一棟樓,以賺「雙倍GDP」的狀況看來,這種現實與中央的要求以及民眾的期待仍有一大段差距。



原文網址 http://www.khmusic.com.tw/kh_forum_info.aspx?ID=370&No=84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17006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