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名家觀點:楊雅惠》少年維特的煩惱 不再
2008/04/23 12:12:17瀏覽439|回應0|推薦1
《名家觀點》

少年維特的煩惱 不再

「少年維特的煩惱」描述年輕的維特青澀而頑固的戀情,維特喜愛一位已經名花有主的女性,這位比他年長成熟的女性,擁有令他迷惘的致命吸引力。然而,他被現實拒絕了。遭拒的維特採用極端方式,結束了他對世間的留戀。

這一本小說,使作者歌德(Goethe, 1749~1832)一夕成名。青少年衝動而寂寞的情愫,在小說中仔細鋪陳,剎那間,引起諸多共鳴。多少年輕人為此心動神搖,直呼此書道盡心中糾葛,自擬為書中主角,甚至有若干人跟隨著演出十分淒美的人生悲劇。這引發的自殺潮,在當時已有不少議論。

歌德寫作此書,部分取材於自傳式的感受,至於自殺一節,顯然不是自己的人生寫照,乃是取材於他朋友所轉述的一位泛泛之交的故事。此書所造成的自殺熱潮,並非歌德原意。他在寫作過程中,昇華了自己的感傷情緒,也有不少讀者從書中渲洩情緒,往正面方向思考;遺憾地,硬是有些年輕人採取消極的行動。

任何具爭議性的議題,只要經過傳播、耳語、揣想,很容易發酵放大。一部小說已有如此影響力,更何況是無所不在的媒體呢?社會上處處可見具有影響力道的路徑,諸如國會殿堂的言行舉止、政治人物的動見觀瞻、演藝人物的風潮流行,都能有力地散布訊息與呼喚。在選舉造勢場合上,更是強力運用這種影響力。

不但青少年的行為易被周遭左右,社會上各階層各面向都易被環境牽引,思想行為、價值取向、經濟投資也會受到衝擊。股市最忌異常波動,而股價波幅總是易受耳語煽動。通貨膨脹最忌集體預期心理,只要通膨預期的火苗燃起,星星之火足以燎原。銀行最忌擠兌,一旦引起系統性風險,更是難以收拾。但是,偏偏這種散播力道,總是快速強勁且難以阻擋。

在資訊快速傳播的時代,無論網路上如何加層防護,電影如何分級管理,也無法建起訊息的防火牆,難以杜絕思想的滲透。於是,收到資訊者本身如何看待資訊,便扮演關鍵角色,決定資訊的影響程度。

面對多元訊息,每個人須能篩選抉擇。當臧否人物、影射弊案的訊息出現時,在真相未明前,每個人須能理性觀察,避免受到先入為主偏見的擺布。當聽聞鼓舌如簧者的河漢斯言時,每個人須能判斷合理性,勿被無稽空談牽引。

對於經濟情勢研判,倘只看到一兩則報導便冒然採取行動,可能落為盲目衝撞。宜能認清經濟基本面,瞭解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的影響因素,進行長短期兼顧的投資布局,方是穩健作風。

由於財經情勢複雜,有些人會委託專業機構提供理財投資建議。專業機構累積經驗與知識,資訊充分。其實,無論專業機構或個人,均不免有錯誤選擇的情形。在選擇之前,正確的認知是首務。認識、瞭解、分析、研判、選擇,是不可少的功夫。

如果社會各部門能常自檢討,資訊提供者理解其社會責任,資訊吸收者知所研判,有助於社會正確價值的建立。教育制度、社會制度、經濟制度等,都有無法推卸的職責。

今日,少年維特的煩惱已不像剛問世時那般激起自殺潮了,人們慢慢地分辨出抉擇的角度,培養起判斷的能力,懂得在文學作品中萃取心靈養分,不會狹隘地鑽入灰色劇情。這種研判能力,須代代學習,步步成長。

(作者是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專長貨幣金融與經濟,涉獵文藝與音樂)

【2008-04-09/經濟日報/A4版/金融新聞】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lph168&aid=180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