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名家觀點:楊雅惠》誰贏了邱吉爾?
2008/06/19 07:50:17瀏覽434|回應0|推薦0
《名家觀點》

誰贏了邱吉爾?

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西元1874到196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首相,不但縱橫宦海、經邦治國,且著作佳評如潮,演講辯才無礙,在戰時充分發揮了鼓舞人心的領導魅力,被稱為英國第一偉人。

邱吉爾曾搭計程車赴某地演講,下車時請司機等他,司機拒絕了:「我不等!我要趕回去,在收音機上聽邱吉爾演講。」邱吉爾聽了大悅,賞他一大筆小費。而司機看了,立即改口:「好吧,我就在這裡等。管他什麼邱吉爾!」

這位英國的偉人雖在許多方面是個勝利者,但在這一刻,邱吉爾敗了。被誰打敗了?答案是:孔方兄。

孔方兄乃是錢的別稱。古代鑄造銅錢時,為了方便,常將銅錢穿在一根棒上,為避免加工時銅錢亂轉,故將銅錢開成方孔。這位孔方兄吃遍天下,無往不利。

那位計程車司機原本期待精闢的言論,準備清心收納嘉言。然而,一旦白花花的銀子亮出來,便放棄嘉言,轉而急著收納銀錢。

要怪那位司機現實嗎?不用責怪,這只是人性,很普遍的人性。實質的眼前利益,贏過高遠的理想。

也因為這種貪圖眼前近利的基本人性,社會上一些與金錢掛勾的弊病總是無法完全滌除,時有零星傳聞,如:若干選舉時出現賄選、執政者出現貪瀆、立法者出現暗盤、掌櫃者出現私吞等弊端。似乎,脆弱的人性,常敵不過堆金積玉、乘堅策肥的誘惑。

仁義道德,早在先聖賢達的哲理已有提及;高風亮節,一直是史實所肯定的操守。這樣的公義道理,固然人人耳熟能詳,但是,到了金銀財寶面前,往往仁義道德總是退居其次,由孔方兄笑呵呵地搶到頭籌。

在利益與公義的選擇上,挑戰人性,私念掙扎,常有人在這關卡上落箭下馬。固然,社會價值觀的導正與加強不容忽視,但是單靠人性善良面的堅持來維持社會正義,乃有不足。除非社會已經進步成熟,價值觀已經提昇,超脫世俗的利益追求;否則,與其完全仰賴著不可靠的善變人性,不如思考出防杜的有效機制。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在「機制設計理論」方面有卓越貢獻的三位學者:赫維奇(Leonid Hurwitz)、馬斯金(Eric S. Maskin)和邁爾森(Roger B. Myerson)。此理論提供一項思維,尋求在不同情況下的最佳機制,讓參與者在此機制下互動,藉以達到預期的目標。這種方式,已被運用在貿易機制、兩國談判、公共政策中,亦可運用在多種制度之上。

公司治理制度,便是一種機制的設計,透過對所有權者、管理階層以及從業人員的種種制度設計,防杜可能的弊病,避免老闆掏空或員工摳油;例如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自律規範,以及會計與出納的分立等,讓公司在本身經營運作過程中產生約束的功能。此外,競標制度的設計,直接影響資源的分派,若運用得宜,有助於減少政府濫發經費並選出最具效率之資源運用方式。選舉時的公正制度規劃以及反賄選的推動,亦多少有助於端正選風。

公共制度的機制設計過程,無論行政機關、立法機關、知識分子、相關團體,產官學研各界菁英,都應群策群力,海納眾議,貢獻智慧。透過適切的機制,一方面防杜弊端,另方面又讓市場活力發揮,兼顧除弊與興利之效。孔方兄人人愛,透過公正適切的機制,把孔方兄用在正途,用在有利國計民生之處。

(作者是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專長貨幣金融與經濟,涉獵文藝與音樂)

【2008-05-08/經濟日報/A4版/金融新聞】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lph168&aid=197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