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楊雅惠談創意》二十年的琢磨
2008/03/08 05:39:55瀏覽412|回應0|推薦4
楊雅惠談創意
二十年的琢磨

布拉姆斯(1833~1897)是音樂界三B之一,即三位名字以B開頭的音樂家,依年代先後,最早為巴哈(Bach)、再來是貝多芬(Beethoven),第三位是深深服膺貝多芬的布拉姆斯(Brahms)。

布拉姆斯自20歲時便開始著手交響樂的構思,但是他直到過40歲方完成第一首交響曲。為何踟躕了這麼久?因為布拉姆斯在聆賞過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之後,認為世人難以超越其境界,故不輕易下筆,先在心中醞釀、咀嚼。

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每一首都震撼人心,例如「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快樂頌」,有如天籟。這樣偉大的作品,讓布拉姆斯覺得其高度只能仰望而難模仿。

過了四十不惑之年,布拉姆斯成熟了,貝多芬的創意技巧在他心中已揣摩多年,貝多芬的音樂詮釋在他體內已流轉多時,於是乎,布拉姆斯推出第一號交響曲,被譽為「貝多芬的第十號交響曲」。接著,他短短數年內便共完成了四首交響曲,曲曲精彩。

基於一份堅定的信念,讓布拉姆不放棄理想目標的追尋。也基於這份完美的理想,讓他不隨意拋出粗糙的再製品。

經得起時代考驗的作品,不能是粗糙的、倉促的。下的功夫愈多,在時代巨輪的運轉中能被留存的機率愈高。

細細地琢磨,深深地咀嚼,時時的感動,刻刻的追尋。

布拉姆斯對貝多芬作品的深入,由一件事可以看出。他20歲時與小提琴家雷梅尼合作演出貝多芬的「克羅采奏鳴曲」時,演出前半小時才發現鋼琴比正常音高竟然低了半音,已來不及調音,此時,布拉姆斯上台即席提高半音彈完全曲,樂壇為之折服。如果不是他對貝多芬作品的透徹理解,絕不可能達成此任務。

雖然布拉姆斯耗了不少時間消化貝多芬的交響樂,他並未讓這20年在音樂界沈寂留白,他不斷演出,鋼琴演奏、創辦合唱團、擔任宮廷樂長、創作「德意志安魂曲」等,並與作曲家舒曼及鋼琴家克拉克夫婦成為莫逆之交。他一生的作品,有清幽小品,亦有豪華大作,創作並不休息。

一直持續地追求完美,乃是布拉姆斯的音樂創作精神,並沒有因為平時已有成功的掌聲,便忽略巨型交響樂的長期咀嚼;也沒因為對於交響樂的長期追求,而停止澆灌平日的音樂枝苗。在短期創作中,累積長期創作的能源;在長期鉅作的路程上,串連了若干小創作的靈感。

創作沒有假期,把這樣的精神,放到各類創作類型。有些人平日多產,卻無代表性的作品;另有些人平日沒有產出,沈默孤寂,終其一生只推出一項精彩作品。創作沒有一定的法則,每位創作者的性向與天賦有異。固然每種創作的過程與型態,各有千秋,而像布拉姆斯之兩全其美者,乃是可以參考的佳構。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愈來愈倚重創意與研發所帶來的契機,無論創意運用在文化創意產業,或是科技產業,愈來愈不能單靠偶發靈感式的創作,而對系統性創作的倚重將會提高。

抓住每一個創作的構想,不管是小小的路邊花苞,抑或是燦爛的空中煙火,均有扣人心弦之處,創作者不應放棄這些美麗的剎那。迎接今日的知識經濟時代,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創意人材的培育,便需給予創作者各種揮灑空間,讓他們咀嚼的時日可久可速,開花結果的數量可多可少。重要的是:創意必須持續,必須一點一滴地珍惜。

(作者是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專長貨幣金融與經濟,涉獵文藝與音樂)

【2007-06-19/經濟日報/A12版/觀點】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lph168&aid=167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