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馬獎」與「奧斯卡」,獎項不同,上映時間標準不該一體適用
2013/11/28 00:37:13瀏覽1274|回應1|推薦2

日作看了楊照先生在蘋果日報的網站發表了一篇「那些我們看不到的金馬獎得獎片」,我自己也不吐不快。

http://0rz.tw/vyO3e 


金馬獎的規則行之有年,當然每個影展對於評選最佳影片的標準,是不是一定要像奧斯卡一樣,在每年的幾月幾日前先在當地上映過,可能都不太一樣。有的影展規定,片子必須要在該影展做「首演」,這樣一來,勢必大部份的觀眾有可能是沒有看過的。而楊照先生拿奧斯卡的標準來希望台灣的也這麼做,其實是沒有顧慮到「國情」的問題。

 

美國與台灣相較起來,自然是幅員廣闊。其實有些片子在一開始也是採用小規模,限定在一些大城市先行放映,待其口碑發酵,或是得到一些影評獎項才擴大上映規模。當然對於一般觀眾來說,也有可能該片已經上映一段時間,電影院已經下片,只好另尋管道重新補看;但是用這樣的標準拿到台灣金馬獎,恐怕還是行不通。

 

金馬獎的評選,以楊照先生的標準來看,其實當然可以鼓勵像<一代宗師>這種早早上片的電影,不過其實還有許多片,說真的,有時候還是需要一些獎項來「加持」,才有可能讓更多觀眾注意到;這些片子絕非不好看,但是我想市場上早已有很多例子證明,電影好看與否,與票房是否賣座並非成正相關,反而是得獎了以後,讓更多觀眾注意到,覺得上片之後一定要去看,這類片子也許沒有大明星,或許片子不一定是市場觀眾過去習慣的主流片,但被評選出來,其實都可以算是有一定水準的華語片。像劉德華主演的「桃姐」,這類文藝片型在過去並非所謂的「主流賣座片」,當年在金馬獎拿了導演與男女主角三項大獎,但是台灣也是隔年三月初才上映;但多少就是因為得了獎項、明星效應相輔相成,甚至包括後續民眾看過的口碑傳播,種種原因加起來,使其在台灣能獲得一個對文藝片來說相當不錯,在北市超過三千萬的票房。

 

所以金馬獎到底是該把獎項頒給已經上映過的電影,還是沒有上映的也可以,哪種方式較好,其實我想沒有一個定論。而且我個人覺得,目前這種方式,對於鼓勵「非主流賣座大片」片型的電影來說或許更好,藉此吸引好奇的民眾進入電影院,也等於是擴展民眾觀影的視野。如果當年「桃姐」趕著上片,在台灣是否能夠有如同後來的賣座成績,恐怕還很難說吧。當然,楊照先生也可以趁這週末,去看熱騰騰得獎、上片的最佳影片<爸媽不在家>,再思考一下並告訴我們,哪種放映方式(頒獎前頒獎後),對於這類片子比較好呢?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pili1234&aid=9659749

 回應文章

地球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28 09:51

我想電影不該是為了評審而拍,電影的好不好看也不該是由評審來告訴大家,賣不賣座也不是由評審來負責的

評審告訴你好看,這電影就是好看嗎?金馬獎不該淪為電影影片的宣傳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