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書發表--《說說李太白》/ 作者:李中華
2023/03/25 02:55:43瀏覽198|回應0|推薦4

  

李中華先生新書《說說李太白》發表會將於2月11日下午2點至4點在達拉斯華人活動中心舉行,歡迎各位文友參加。


新書發表--《說說李太白》 作者:李中華   

我不學無術,還要著書立說,開發表會,真是自擾擾人。

書名《說說李太白》。李太白就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他姓李名白字太白。作品為大眾所喜愛,名之為《詩仙》與《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齊名。

想寫李白是五十年前的事了,因為喜愛他的作品,也疑惑他的身世,想一探究竟。當時在台灣就買了《李白評傳》一書,覺得其中錯訛矛盾頗多,參考價值不大。

旋即移美,忙於生計之餘,仍注意蒐集相關資料,因中外隔絕,難得進展。有者類多仍陷於李白父子所精心設計的謊言漩渦中無以自拔,其間雖也有不同意見,如陳寅恪教授早已與1935年在清華學報第一卷第一期發表了《李白的家世考異》中提出「李白是西域胡人」的說法,而由於內亂,西安事變,和對日抗戰等因素,而未得到重視,大家仍相信當塗縣令李陽冰的《草堂集序》和李白的「粉絲」好友進士魏顥的《李翰林集序》,認為他們都是得到李白的當面口授,應該最為可靠,說李白是涼武昭王李嵩的九世孫,於隋末或唐初被流放到西域的條支或碎葉。

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五歲時隨雙親來到華夏,大家都不自覺的落入李白父子所設計的謊言窠臼中。


物換星移,郭沫若在當上了人民共和國副總理和中國科學院院長之後,權傾一時,炙手可熱。成立了「歷史研究所」自己兼任上古史組長,近代史組長由在延安時,即大出風頭范文瀾擔任。而中古史組長,大家均以為非陳寅恪莫屬,郭沫若也早上報告,並得到上級(毛,周)的同意之後,特派專人南下廣州致送聘書,但陳寅恪卻拒不接受。郭院長顏面盡失,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並親自出馬指名道姓的予以殘酷的批鬥,最後陳氏夫婦在無以為生的情況下,極其悲慘的相繼於1969年底離世。郭沫若又迫不及待的於1971年文革正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出版了《李白與杜甫》專著,因為陳氏已去世,他可以膽大的批鬥了。我是在公元兩千年才知道有這本書,經多方努力始得於2016年由中國大陸在美書商找到這本下架四十多年的書,其中除大事批判陳寅恪外,弦外之音實為揚李(白)抑杜(甫),批陳(寅恪)諂毛(澤東)且錯訛謬誤甚多,讓我得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機會,完成拙著。我忠於史實,忠於學術,也稍舒胸中不平之氣。


五十多年來,一者忙於生計,再者缺乏資料,三者近二十多年來,我對發揚傳承中華書畫藝術有了一份責任感,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們,舉辦很多次相關的活動,大家出錢出力,也確實收到了一些效果。在見到郭沫若這本錯誤百出而自以為是權威之著的《李白與杜甫》一書之後,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反覆的研究,對李白的身世,有了決定性的結論。「他非但不是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也不是李唐皇族,也不是漢人,他是胡人。」和當年陳寅恪教授的結論一致。而且我進一步的指出,他的父親在西域謀得了不義之財,為了逃避追捕而潛入華夏,躲到川北昌明縣的深山老林中,隱姓埋名(無中文姓名,無胡人姓名)。鄉人因他自稱姓李而是外來客人,而以「李客」稱之。因此我認為李白的父親是「西域的逃犯」。拙著中有詳細的論證,這是我的「創見」,歡迎指教。

「李白的一生是荒唐的一生」,是我根據他的言行,就事論事的看法,拙著中舉出論證,絕無對大詩人有誣蔑之意。


李白和王維,同在公元701年出生,二人同是大詩人,李白於天寶元年(742)奉旨進京,被玄宗任命為「翰林院待召」,常在玄宗左右,與宰相李適,太子賓客賀知章,書法家張旭等結為醉八仙酒友。而王維是進士及第,亦在朝中任尚書右丞,二人均常在朝中,應有接觸,但在他們的作品中,卻從來沒有出現過對方的影像,而更奇怪的是,他們確有一個共同的朋友,日本遣唐使,原名「仲滿、阿倍仲麻呂」。來華後改名「晁衡」。於玄宗、肅宗、代宗三朝任秘書監等職,天寶十三載返國,行前王維曾有「送秘書監返日本」詩作。晁衡返國時在海上遇到颶風,大家都以為他已葬身魚腹,幸運的是他又生還回到長安,李白在得知他可能遇難的消息時,也有「哭晁卿」詩作。這證明兩人都是晁衡的朋友,為什麼彼此毫無交集?豈非咄咄怪事?對此事很多人均未提及,因為他們都沒有答案,我提出此事,是希望大家能集思廣益共同來找答案,應是功德一件。


舊作《慨探西安事變》和《略論釣魚台的歸屬問題》,閒談參加該座談會的感想的文章兩篇,已發表多年,特別附錄於後以饗讀者。


寫李白涉及到多位大名人也順便作的簡介,或可供作參考,並請指教。

講講郭沫若,談談陳寅恪,敘敘陳布雷,聊聊胡適之,評評蔣介石。非常感謝文友社林良姿社長的鼓勵,讓我得以將此文較早的提出,為此我特別致贈拙著十本,任由處置。

謝謝!非常謝謝!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llasntcls&aid=178694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