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個故事 / 郁思
2020/03/07 07:47:11瀏覽198|回應0|推薦0

    這次回台灣聽了兩個很感人的故事。

    (一) 遲來的婚禮

    好友瑞告訴我她上個月應邀參加了一場不尋常的婚禮。她和先生是證婚人。

    婚禮怎麼不尋常呢?因為新郎新娘都是跟瑞差不多年齡,近八十的老年人家。

    瑞說,這事說來話長了。

    六十多年前,瑞和諾都剛從同一個師範學校畢業,在同一個小學做老師。兩年後諾跟同校教書的男老師建交上朋友。二十歲女生交個男朋友是很正常的,但是建是結過婚有太太的人,這關係就變得很不正常。

    瑞苦口婆心勸過諾幾次。像,不要做破壞人家家庭的第三者,像,妳這樣年輕,容貌也好,總會找到更好的對象,等等。

    諾卻是唯唯諾諾,説他們兩真心相愛,說建的太太是奉父母之命相親的,兩人本來就個性不合,沒有什麼感情的基礎。

    兩年後建的太太發現先生在外面金屋藏嬌,一怒之下把他轟了出去。建和諾就這樣過起同居的日子。

    瑞和其他同學都不能諒解諾破壞別人家庭的事實,開始疏遠跟諾的來往。

    日子一年一年的過下去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轉瞬即逝。同學們對諾的處境慢慢能夠接受了;像接受一件穿舊的衣服有份舊日的溫潤。何況當年同學們猜測:「建能拋棄他的太太,有一天也會拋棄諾。」的話並沒有兌現。

    同學們開始問:同居這麼久,為什麼還不結婚呢?

    諾帶著幽怨的眼神:他太太不答應離婚。當初把建趕出來就說了重話:「我這輩子不會跟你辦離婚手續,那女人別想名正言順做你的妻子,除非我先死了。」

    世間事,特別生死大事誰知道誰先走一步呢!諾失去做妻子的希望卻守著對愛情的堅持。他們的感情連綿如高山,如流水穩穩當當把日子過得地老天荒。

    瑞轉換了話題:建的太太兩個月以前過世了,諾和建邀請我們去法院做了他們的證婚人。

    是一場等待了六十多年遲來的婚禮。

    「一對白頭老人家,從法院領取了結婚證書,牽著手走出來。雖然腰都挺不太直了,步履卻是穩當的。」

    瑞這樣結束了她的故事。

 

(二) 你邁開腳步快快走

    一位從高中就心儀一位同班女同學的真實故事。他們是一所流亡學校的學生,吃大鍋飯住大通舖,朝晚見面。女同學漂亮活潑,笑臉如花。男同學面相普通性格內斂。他自覺是癩蛤蟆,那有膽量吃天鵝肉,所以從未對她表白。

    學校畢業後女同學結了婚生了兩個孩子,他當然更是不可能有表白的機會。

    台灣開放探親後他回老家看望僅存的寡母。母親盼到遠歸的兒子,更盼望成年的兒子有個孫子孫女美滿家庭。

    男同學腦海浮現女同學如花的笑顏,就回答母親熱切的盼望「是呀!我結婚了,都有兩個孩子了。」

    回到台灣,母親一封追著一封的來信「不能把孫子們帶回來給我看,就寄張照片來給我看看吧!」

    同學們慫恿著女同學:「也就是一張照片,慰藉老遠方老母親殷殷的盼望。」女同學爽朗的答應了。「快寄給你媽媽吧!老人家還有幾年好盼望呢!」女同學吩咐著。

    那以後同學們就人前人後叫他老公,她也大方的跟著叫他老公。在她光環籠罩的陰影下,即使開玩笑他也不敢叫她一聲老婆。

    都走過歲月走過風霜,走到老年的滄桑。

    他的老年生活過得孤獨,病病歪歪的撐持著一點希望走下去。同學們都勸他,找個對象吧。他從年輕時就不聽,老了更是一笑置之。

    女同學心裡漸漸明白的,他是夜空裡一顆高懸的孤燈,恆久投射塵世的她,雖然微弱卻是持久。她除了打打電話問好,同學聚會見個面,她不知道還能做什麼來回應那遠懸的微光。

    他病重住院,她常去探望跟他說說話聊些過往。他總撐持著露出微笑,像那束微光。

    光束一點一點像雲絲飄散,他生命走到了盡頭。醫生說:大概就在今天12點之前了!

    女同學通知同班同學十幾個人來替他送行。

    時間一秒一分的走過,他似乎不甘願就這樣走出自己眷念的人世。

    下午兩點多,一位等候的老同學大聲説了粗話「他媽的, 你怎麼還不走,讓我們等到什麼時候啊!」

    粗話儘管説,沒有一個人離開。

    病房外面太陽偏西了,天色漸漸暗下來。窗外冬日的枯枝在風裡打著哆嗦。一幅樹欲靜而風不止的畫面懸掛天邊。

    五點多的時候,女同學走過去握著他的手「你放開腳步大步的向前走,那邊有好多老同學你不會寂寞的。」她接著說一句「我們大家陸陸續續都會去那邊跟你見面。」他這才垂下了被她握著的手。

    醫生來測量心跳「他已經安靜的離開了。」

    同學們安靜的走出了病房。冬日早來的夜晚路燈亮得清澈。

(原載於7/1/2018 中華副刊)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llasntcls&aid=131951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