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遇恆河畔
「夜遇」,感冒時帶著濃重的鼻音念起來就容易變成「豔遇」。無論是前者或後者,那麼多年過去了,恆河畔的瓦拉那西對我來說,想起来不免仍殘留複雜的情境,揉合日間的萬種風情與夜晚的霧濛濛與陰森森。
入夜後的河壇與白天繽紛熱鬧的氛圍迥異。同樣的路途,歸程總是讓人走得戰戰兢兢。右手邊的同行友伴,戒慎到連談笑都暫停下來,抓著我的手臂快步疾走。
因為離開晚上用膳的餐館前忘了小解,友人正想在河壇一角就地解決時,只見前方來了三個印度青年,向我們一步步逼近。其中一個身著T帽夾克,黝黑的面容在帽子的遮掩下只剩兩眼炯炯發光。
我聽到那人發出低沉的聲音問道:「Everything ok?」
友人此時也回報由喉頭發出的咕噥聲:「嗯...嗯... 」,並在我毫無預期的狀況下,就要躲入某個角落小解起來。
那名印度青年馬上察覺友人的動機,提高聲調喊道: 「Hey!Not there! It’s the place of our Gods!」(嘿,別在那裡小便!那是我們神祈的所在地!)
友人於是連聲道歉,稍微緩和當時緊張尷尬的局面後,那三人才終於悻悻離去。
幾天以後,我忽然有了另外一番體悟:我想那三名男子也很可能是在懷疑我是一個被壞人挾持的女子。他們的逼近,或許正要查看是否真的 「Everything ok」,才好及時解救身處危險的一介「弱女子」。
這樣的恍然大悟,想來讓人不禁莞薾。原來文化差異所造成的錯誤解讀,經過深思後,多了些客觀性與可信度。日後遇到相同狀況時,心理上將自動減少文化偏見和對彼此的猜忌。
我告訴友人,以後同行時還是保持適度的距離、各走各的最好。
這真是一個經常停電、伸手不見五指的神秘之地。恆河畔的瓦拉那西,一生中至少要來此朝聖一次的聖地啊,人們最深層的恐懼與黑暗,會在這兒被看到、被感知,然後被洗滌,洗不盡的就都暫時沉到深深的河底去了。
夜遇恆河畔—與自己內心的黑暗糾纏與和解—不也有著豔遇般的詭譎。保持適度的警覺心當然還是有必要的。
(記二OO八年末在印度瓦拉那西旅行時的一樁特殊經歷。)
2014/11/8 發表於金門日報副刊
當年的幾張照片分享:
恆河畔參與和觀看印度教火供儀式的民眾中,我捕捉到一幅印度老婦肖像,她專注的神情,令人動容。
恆河畔的日常景觀之一:閒坐的情侶與其身後斜坡上自由覓食的小山羊,點綴畫面的還有牆上的塗鴉與文字招牌。
一位老者正在把曝曬中的牛糞磚翻面。看到那麼多的牛糞磚應該不用再懷疑:那兒的牛究竟有多少呢?
影音欣賞建議連結:
Yanni – Prelud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KyR8789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