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泰緬邊境之旅]分組活動: 傳統市場、緬甸菜烹飪課、New Wave移工小學、告別晚餐(法資餐飲學校HCTC)
2014/06/13 22:19:06瀏覽1505|回應2|推薦72

塔納卡(黃香楝樹)—— 緬甸婦女的祖傳天然化妝品



緬甸菜烹飪課的豐盛成果…



泰緬邊境之旅
   分組活動 
   --- 
傳統市場、緬甸菜烹飪課、New Wave移工小學、告別晚餐(法資餐飲學校HCTC)

2012.2.3

九天八夜的行程,好似才一眨眼的功夫就接近尾聲,忽然就剩下最後一天的活動了。對我們這組而言,有如倒吃甘蔗般,除了中午的緬甸菜烹飪課的美食犒賞外,晚上還有一頓告別前的盛宴等著大家。

上午:傳統市場、緬甸菜烹飪課

上午是一位緬甸司機兼翻譯的Ratchen先生來接我們去Borderline Shop 。和店長討論並選定我們要烹調的四道菜色後,她就帶領我們出發上市場採買還缺少的食材。因為不想和其他兩組做過的菜色重複,我們決定以下的四樣:

Rice cake wheels 煎餅(有點像 Pancake,但以米粉取代麵粉)
Karen Pumpkin curry(+plain rice)
克倫式的咖喱南瓜配白飯
Ginger Salad
薑絲沙拉
Burmese tea
緬式奶茶
(
做法可參考“ Momo&Bobo’s cooking recipe)

天氣一天比一天熱,我們頂著大太陽,提著竹籃徒步往菜場走去。這兒的市場對我來說,已不算陌生,但是跟著熟門熟路的店長走,覺得和當地人更加貼近。傳統市場是最能反映當地庶民生活的地方,原汁原味,令人喜愛。

當我們經過那個在賣各式各樣婦女衛生和化妝用品的小攤時,馬上被一截截粗細長短不等的枝條和一塊塊的條狀木粉成品給吸引住。店長當場拿了一段木條,在一面石板上磨出細細的粉末,加上一點水混合後,就要好奇的我們各自將其塗抹在臉面或額頭上。這就是緬甸婦女和小孩的防曬和保養皮膚的方法。我剛到美索時,已經了一條木粉試過,塗在臉上帶點清香,有點涼涼的乾燥,臉似乎動彈不得地被緊緊繃住,好像戴上一層脫不下來的面具

琳瑯繽紛的市場,讓人目不暇給,但因時間的關係,不能流連
返。回到店內廚房上課時,發生了一段小插曲:某位女性團員沒有按照講師指示,將南瓜切地特別小,那位講師當天感冒尚未痊癒、臉色原本就不是很好,氣氛一下子就變得很糟糕。當時,連一向脾氣良好的某位男團員都幾乎看不下去地對此女團員發出溫和的嗆聲:這樣很不ok哦!。還好,大部分的團員盡力跟著講師的示範,做好每一道步驟,做出可口的佳餚美味。

四道菜中,最難又最費功夫的就屬煎餅了。煎餅的美觀與否會影響食欲,必須掌控火候,油不能太熱。而薑竟然可以做成沙拉,必須要把切成細絲的薑泡水換水多次,吃起來才不會太過辛辣刺激。

用餐時,大家終於恢復平靜美好的心情,一起享用一頓色香味具全的緬甸美食。大家對這樣的菜色組合和味道都相當滿意。


下午:New Wave移工小學

午後的行程,是去拜訪一個收留將近一百位不同學齡兒童的緬甸移工小學,正名為新浪學堂(New Wave Learning Center)

身兼教務、司機的校長,透過陪行的Daniel向我們解釋學校營運費用和收入來源。除了靠善心人士不定期不定量的認捐外,也開始在校區增闢養殖魚池,透過魚隻買賣也可得到一些小額的補助。即便每位學生每月平均花費僅僅一百泰銖,學校還是屢屢面臨經營的困難與危機。為了讓所有學齡兒童都能接受最基礎的小學教育,校長從不輕言放棄,依舊咬牙堅持,精神著實令人讚歎。

正當其他團員專心地和校長進行問答與交流時,我開始四處走動參觀這棟簡單建築內一個個動人的角落。我們這組的探訪時間,正好遇到最幼齡學童們午休。蚊帳內孩童們排排睡成兩列,光線微微透過紗帳,照亮一張張童稚的臉龐,蚊帳外不遠的草席上,躺了一隻陪睡的貓咪。悄悄捕捉這靜謐的一幕,時間在快門按下那一刹那似乎凝止,孩子和貓兒呼吸的聲音,卻好像此起彼落地輕輕傳來...

即使資源不足,校舍和校園相當簡陋克難,但是孩子們的天真爛漫與老師的盡心付出,在這樣一個平常的午後,顯得更加真切。看哪,最年輕的那個女老師,遠遠看上去以為是高年級的學生,正和學生們一起玩著跳繩。而這情景就是他們在戶外的體育課最真實的寫照。而另外一群孩子在另一端的涼亭下,將椅子當桌子,幾個人一起在一個本子上畫啊畫地,我走近時,他們好像非常樂意分享他們的畫,一點也不害羞。

門外的黃土地上躺著一隻老黃狗,我坐在入口處,靜靜觀察周遭發生的一切。內心感到平和,希望他們能順利地、快樂地學習下去。



移工小學教室雖然簡單,莊嚴的佛壇卻不能少…


低年級學童的午休時間,貓咪也在一旁陪睡…


學生的教室不局限在室內,戶外也是美麗的大教室(photo by Shawn. W)


移工小學上課情景 (photo by Nico Chen)


老師和學生玩成一片了…


晚上:告別晚餐(法資餐飲學校HCTC

九天八夜的活動終於抵達巔峰,要以最後的晚餐和心情分享為我們這個首發團畫下句點。

晚上的告別盛宴,是在一個草創中營運未久的餐飲學校(HCTC)。這是一個來自法國資金成立的學校,結合歐式和泰式風味的餐飲與服務,頗具國際級的水準。雖然當晚開始實習和服務的都還是在學生,經驗還不多,但對我們這些日子來的低調飲食與生活而言,已經感覺受到飯店級的服務與招待。

因為是最後一夜,有團員號召大家儘量穿著克倫族的傳統服裝。但是我沒有買那樣的上衣,就把我買的一塊布圍成裙子穿上,變成當晚唯一穿裙子的團員。因為沒有別的上衣可配,差強人意地配了件淺紫色上衣。因為和布料一樣是橫條設計的款式,整體看來活像一隻毛毛蟲。

大家邊喝著迎賓雞尾酒,一邊歡喜地拍著團體照,氣氛high到不行。那一晚除了我們自己團員之外,連有機農場的負責人Pi Bra Song和泰鄉村部落的Wan老師也都是座上賓,他們在這樣比較歐式的氛圍下顯得特別靦腆,可以感覺到他們隱約的不自在。我和晉惟選了和Pi Pra Song同坐的位子,拍下一張可愛的合照,留下他那張靦腆的笑顏。

就在大家隨興交談與溫馨氣氛下,晚餐的時光也匆匆流逝。接下來大家在外面的廊道上圍坐成一個大圈,開始分享各自的感想、建議與期許,使整段行程更具意義。分享進行到中途時,送一位必須提早離開的女團員去搭車的Sam也回來了,錯過了前半段的團員分享的他,可能覺得有些可惜。因為某位女性團員對此趟旅行提出相當激進、幾乎是負面的言辭和看法。然而,大多數的團員都覺得此趟旅行是一趟豐收之旅,深深烙印在每個人的人生記憶中,也分別提出今後如何用其他方式持續關注並支援邊境難民、學童的實際行動與建言。

人生沒有不散的筵席。告辭餐飲學校的熱誠招待回到D.K. Hotel 後,一部分人回房休息整理行囊,準備清晨的啟程。而另外一大半人,包括我自己,還意猶未盡,相當依依不捨。大家再度相約去Pub喝最後的一攤,相談甚歡,氣氛融洽。離別在即,大夥正開始掏心掏肺地認識彼此,行程就要結束,這也表示我們的友誼其實才要正式啟程?!

再怎麼拖延不捨的離情,最後還是要動身...送大家回飯店休息前,Kevin 又刻意載著我們繞行美索鎮好大一圈,做為最後的告別巡禮。回到房間後,可愛的室友晉惟醉到倒頭就睡,醉到根本不能先把行李整理好再休息。反而是我這個不用在幾個小時後啟程的人,一分鐘都沒有闔眼,一直熬到晨四點左右將她喚醒準備出發。

我因為照原定行程還要繼續留在美索一周,所以就在車外和睡眼惺忪的團員們一一告別。凌晨五點鐘,小巴士準時載著大家前往曼谷,乘坐大鳥,返回還在新春假期中的家鄉。


    《泰緬邊境之旅》系列 歷經兩年多的寫作記錄終於圓滿 ~完結~




告別晚餐前的大合影(photo by Shawn. W)


和美女室友合影,我像不像一隻毛毛蟲呢?(photo by Shawn. W)


最後一攤,喝完就真的要暫時告別了(photo by Shawn. W)







關於緬甸移工小學/新浪學堂(New Wave Learning Center)
http://newwavelearningcentre.blogspot.com/
http://www.theasiamag.com/people/when-the-monsoon-comes-i-miss-home


關於奇幕娃手作坊


https://www.facebook.com/Chimmuwa

http://www.chimmuwa.com 


--  關於 克倫族(或稱甲良族):
    克倫族鄉土教案與傳統製酒 by Sam Lai
    邊境的克倫族難民 by Sam Lai
    甲良族帥哥(1) by Sam Lai
    甲良族帥哥(2) by Sam Lai

--- 關於 林良恕女士與Borderline Shop
--- 關於 賴樹盛與著作邊境漂流 
--- 關於 臺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OPS) 
--- 關於 梅道診所  


更多會陸續新增的相片在這裡:






後記:

2012年新春邊境之旅首發團的行程記錄,終於告一段落。

相同性質的公益旅行,最近期的出團日是2014.07.26~08.03,有興趣的朋友請與 Yvonne 聯繫: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idihu&aid=14115884

 回應文章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6/14 10:39

偏遠簡陋的環境
卻有"文明"社會裡無法體驗的自然
人們的追求及嚮往
有時顯得矛盾又迷惘

祝福這些偏鄉的小天使們

d.d. (daidihu) 於 2014-06-14 23:26 回覆:

這個移工小學離美索鎮不是很遠,不算偏鄉哦。但是資源非常有限就是了。無奈
今天在見素格友那兒讀到你說想重拾吉他彈唱民歌,好振奮人心啊!!!我可以點歌嗎???得意


d.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6/13 22:21

http://10791913.42qu.com/15751659

d.d. (daidihu) 於 2014-06-13 22:23 回覆:
塔納卡——緬甸婦女的祖傳天然化妝品

iphone.myzaker.com
塔納卡是緬甸一種珍貴的具有香味的野生樹木。緬甸婦女世世代代使用塔納卡,無論工作或在家裡,無論到佛塔拜佛或參加佛教盛會,都要在臉上和身上塗抹塔納卡,這是她們喜愛的天然化妝品,也是祖先留給她們的寶貴遺產──塔納卡文化。 緬甸中部的古都曼德勒和佛教文化遺址蒲甘等地是到緬甸的旅客必定遊覽的旅遊勝地,旅客除了欣賞古代緬甸人民用智慧和雙手建蓋起來的佛塔和皇宮外,目光都會被周圍的緬甸婦女、小孩甚至個別年輕男子臉頰上塗抹 的一片片黃粉所吸引。這種黃粉塗抹在臉上之前是液狀的,是將一種叫黃香楝樹(學名為Limonia Acidissima) 的樹皮在滴 小量水的圓形石盤上研磨而得到的乳黃色粉液,緬甸人稱之為「塔納卡」( T h a n a k h a ) 。塔納卡樹的主要產地在緬甸中部的瑞波、木各具和實階等乾旱炎熱的地區,是一種珍貴的具有香味的野生樹木。由於使用人數眾多,人工種植的塔納卡樹也不少,一般播種四、五年之後樹幹直徑就有兩英吋,可以砍成七、八寸長的小節拿到市場上賣。1962年,在木各具縣附近的欣馬東開闢了一個五畝大的塔納卡樹園,出產的塔納卡質量非常好。除了一片片種植塔納卡的樹園外,道路兩旁也可以看到一棵棵人工種植的塔納卡樹。看樹皮就可以分辨出天然塔納卡和人工塔納卡,天然塔納卡的樹皮較薄且硬,味道較香,人工塔納卡的樹皮有兩層,外表比較好看,皮比較厚但比較軟,不像天然塔納卡的樹皮耐磨,味道也沒有天然塔納卡香。 家家都有塔納卡 緬甸人家中一般都備有一節節塔納卡香木和圓形石盤。塔納卡味道芬芳,塗抹後感到清涼爽快,緬甸婦女早上洗臉或沐浴後,習慣在石盤上灑些清水,拿塔納卡香木在石盤上磨成粉液,塗抹在臉上和身體上,是她們的天然化妝品。天天塗抹塔納卡不但可以保皮膚細膩滑嫩,還可以防止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是保護皮膚和防曬的天然保養品,沒有任何副作用。雖然沒有人對塔納卡的防紫外線功能作過科學論證,但是緬甸婦女患皮膚癌的人數比較少是不爭的事實。塔納卡的塗法很講究,未婚少女喜歡塗前額、鼻樑和臉頰,結過婚的婦女只塗臉頰,不塗鼻樑。塔納卡樹長在天氣炎熱乾旱的緬甸中部,當地的婦女不但自己塗抹塔納卡,給小孩(不分男女) 洗澡後也把清爽的塔納卡塗在他們的臉上和身體上,不但防熱防曬,功效有如爽身粉,可以防止他們身上長痱子。媽媽給小女孩臉上塗塔納卡時,經常要花一些功夫,在臉頰上繪出各種各樣的圖案, 如樹葉、圓圈圈,看起來特別可愛。塔納卡是緬甸婦女的祖傳天然化妝品,即使移居外國也離不開它,一定要攜帶一個沉重的石盤和許多條塔納卡香木隨行。為了方便攜帶和使用,現在已有塔納卡的成品裝在塑料盒中出售,除了緬甸人出國攜帶外,更是外國遊客爭相購買的緬甸特產。有粉液裝和粉裝的,粉液裝的可以直接塗在臉上或身上,粉裝的要和清水混和後才塗抹,也可以直接敷在臉上補妝。 來研磨塔納卡的石盤 製作研磨塔納卡的圓形石盤,是緬甸一項古老的手工藝,具有上千年的歷史。把一塊堅硬粗糙的四方形石板, 用人工切割成直徑九英吋或十二英吋的圓形石板之後,磨成細滑的石盤,周邊還要銼一條接納塔納卡粉液的小槽,需要花費很大的功夫。緬甸宮廷用的高級石盤,下面有三個或四個雕工細膩的腳,非常精美,除了用來研磨塔納卡外,還可當成擺設的藝術品。仰光東北部著名城市勃固1 9 3 0年發生地震時,市內的瑞摩都大佛塔遭受嚴重破壞,人們清理廢墟時發現了一個被供奉在佛塔裡面的磨塔納卡的石盤。經過考證,是十八世紀緬甸貢榜王朝第三任國王辛標信的一位公主心愛的石盤。緬甸是文化悠久的國家,幾千年前就有人類居住。但是,公元10 4 4年阿諾耶塔統一緬甸,建立蒲甘王朝之後才有文字上的記載,所以歷史學家認為緬甸的歷史是從十一世紀才開始的。塔納卡的傳說也同樣可以追溯到緬甸史前更遠的年代,但是,比較可靠的應該是十二世紀蒲甘王朝的阿隆悉都國王時代。真正有文字記載的是十四世紀孟族國王雅沙迪律當王子時寫給他心愛的妃子的詩歌,詩中描述如何在石盤上研磨塔納卡。塔納卡自古流傳至今,是緬甸婦女喜愛的傳統化妝品,即使仰光等大城市的新潮女子現在開始使用進口的高級化妝品,她們在家裡、到佛塔拜佛或參加佛教盛會時仍然不會放棄塗抹塔納卡的傳統習俗。 對塔納卡的研究有待提高 塔納卡除了具有防曬、防紫外線的功能之外,樹葉和樹根在醫學上有許多用途,可以用來治病:用葉子煮的湯加多些鹽,喝了可以醫治瘧疾病;葉子曬乾後磨成粉,加在水中飲用,可以消腫、解毒、清熱;塔納卡的根磨成的粉末,可醫治婦女病,也可替兒童祛痰。這些都是緬甸民間的治病良方,有待醫學界做深入的研究和論證。緬甸婦女離不開塔納卡,世世代代使用塔納卡,是詩歌和歌曲中常用的主題,「瑞波塔納卡帶到仰光來,多黑的皮膚也要變細白」就是緬甸一首名曲中膾炙人口的詩句。阿瓦王朝時代的詩歌中,也有不少描述塔納卡石盤的詩句。但是,有關塔納卡的著作和研究卻寥寥無幾:緬甸百科全書19 7 2年引入塔納卡條目;第一本塔納卡著作於1974年面世;1978年出版《緬甸藥用植物》;20 0 3年緬甸衛生部出版《藥用植物全書》。除了19 7 4年出版的著作專門寫塔納卡, 其他著作中塔納卡只佔幾頁篇幅,要了解塔納卡的歷史,只能從詩歌和歌曲中去尋找。緬甸開放之後到緬甸遊覽的旅客越來越多,塔納卡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他們對塔納卡既感到興趣又感到迷惑,許多人覺得塗抹塔納卡後的感覺良好,紛紛買回家,自己用或送給朋友;也有人覺得臉上塗塔納卡不好看,甚至把緬甸人貶稱為塗抹樹皮的民族。所以緬甸的學者應該盡快彌補這方面的空白,對塔納卡作更深入的研究,研究塔納卡的歷史、塔納卡的種植知識、塔納卡的醫學價值、塔納卡在緬甸家庭和佛教傳統節日扮演的角色,出版更多有關塔納卡的著作,翻譯成各國語言,讓世界人民對緬甸人獨有的塔納卡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