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書筆記】山中康裕《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
2020/06/30 15:53:03瀏覽1378|回應2|推薦53







【讀者眉批】
2020.6.28閲畢。已上架@露天賣場130元(未含運費)
https://goods.ruten.com.tw/item/show?22010320494973  

【別的讀者的筆記】
http://maileng-maileng.blogspot.com/2012/09/blog-post_28.html


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作者: 山中康裕  
原文作者: Yasuhiro Yamanaka
譯者: 王真瑤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867574605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18658  

【目次】
+【讀者書摘
009 序文

第一章 解讀孩子們的内心世界——前青春期


015 什麽是前青春期
除了蘇利文之外許多學者都提前青春期的概念,例如佛洛依德的「潛伏期」(latency)。
蘇利文(Henry Stack Sullivan, 1892-1948),美國的精神醫學專家繼詹姆斯(William James)之後,最受矚目的一名精神科醫師。新佛洛依德學派。他認爲人類的發展並不是一個衝動的過程,而是取決於人際關係的經驗。所謂的前青春期(少年、少女期),就是蘇利文所提倡的人格發展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就是指與同世代、同性朋友之間的友誼。(p.16-17)

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稱前青春期為「潛伏期」,到底是潛伏著什麽現象呢?其實就是指「性」。也因爲在這個時期性的成熟尚潛伏著,所以可以說是一個「安定的時期」。除此之外沒有相關理論。他最重視的階段是在前青春期以前,也就是發生在三歲左右,所謂的伊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lex,戀母情結)時期。他認爲三歲左右的小男孩,在潛意識當中會有一股衝動,希望跟母親結合,也希望父親能夠永遠消失,這就是造成身心症的原因所在。(p.18)

019 如何開始接觸哈利與千尋世代的孩子們

歐羅波羅斯(Ouroboros)。蛇或龍咬住自己的尾巴,形成一個圓的象徵。沒有源頭跟結尾,象徵著自我的毀滅與重生的永遠回歸,或是指無限、真理與知識的結合、創造力等廣泛的意義。(p.19)

某9歲女孩個案:透過沙遊療法,我看到她的内心深處隱藏著一個充滿夢幻神奇的世界,那就像是歐羅波羅斯的世界、聖經裏的世界,或是另一個世界。在人們生存背後的另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的另一端中,有另一個更大、更廣闊的宇宙的主題,隨著豐富的相像力不斷發展出來。當然這不是意識性的,而是在玩沙盤的過程當中,無意識地創造出來的心象(image),一個年僅九歲的小女孩,居然能創造出那樣的世界,實在讓我感到非常驚訝。(p.19-20)
哲學的、宗教的、務實的幻想世界,非常深奧不可預測的世界。深、遠的境界,已經達到最高層級的極限了。
所謂的極限,可以解釋為到達天的最頂端,或是到達地的最底部;無論是到達天或底的極限,意思都是一樣的。事實上整個宇宙皆循此原理,如果一直不停地往下走,一定可以走回最上面的地方。(p.20-21)
=>他們有著曲線型的世界觀。(p.20)

vs. “直線的”或“往上走的線”: 佛洛依德學派的艾瑞克森(“人類成長最高點“)
佛洛依德學派的艾瑞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1994),現代精神分析學派中,自我心理學派的權威。提出自我認同(ego-identity)理論,並提出人格發展的八個階段理論。他認爲所謂人類的成長,從基本的新人到整合(integration)的過程,都是一條往右上走的線,在經歷每一個階段之後逐漸地成長。

vs.作者本人支持“圓形運轉機制”、“返老還童”,“死亡與再生循環”


在前青春期的階段,有可能經理人類生活的最高點或最深層的境界。九歲或十歲的少年少女們,他們所表達、創造、描述的世界非常令人震撼,同時也無法在意識的世界裏完全解釋它們。因此我認爲在每一個人的内心深處,其實都隱藏著一個像那樣的世界。(p.22)

究竟是什麽樣的小孩,可以感受到自己最深層的内心世界呢?大概有兩種,一種是感受性強的小孩,另一種則是防護能力很弱的小孩,當然也有兩者兼具的情形。(p.22)

防護能力
=自我意識(p.23)

024 哪一種人比較幸福

遊戲真的很重要。遊戲幾乎跟哲學、存在與宗教是屬於同一層級的元素,盡情地遊戲,也可以達到人類的最高境界。哈利波特一系列作品, 就是透過魔法世界裏的冒險故事或魁地奇球賽(Quidditch)等劇情,讓我們重新回到了遊戲世界。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可以理解這兩部作品之所以賣座的原因了。(p.22-23)

027 接觸「性」之前,最純潔的時期

爲什麽要討論前青春期呢?因爲下一個階段就要進入性的成熟期了。人類在性成熟之後,到了一定的時間,會發揮生育、養育子女等的動物性功能,也因爲如此,相對地囘影響到其他的精神機制,有時還會受到嚴重的創傷。人在成熟之後,會一直環繞在性與精神、善與惡的對立當中,而青春期或青年期就是要變成成人之前的一個準備階段。(p.28)

所謂的前青春期,顧名思義,就是在青春期之前,所以是非常單純的時期。單純雖然有潔白無暇、清澈如水的意思,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解讀為異常冷靜,甚至冷靜到令人感到害怕的程度,嚴重的話,還有可能變成恐怖的殺人事件。(p.28)

例子:神戶少年犯下的“酒鬼薔薇聖斗事件”,芥川龍之介《地獄變》中畫家燒死自己女兒:“畫家爲了藝術失去理智,人類與生俱來的感情與情緒早已蕩然無存。“(p.29)

031 孩子們的生命力變弱了嗎?

034 太受保護的孩子們
其實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内心深處,都有正面與負面的成分,是屬於一種共存的關係。如果大人們一味地告誡孩子不能去接觸或去看負面的事物,那麽有可能連正面的、好的一面也一并消失,如此一來,我們就不得不擔心孩子們未來的人格發展了。(p.37)

037 腐爛神的隱喻
千尋用最好的藥劑幫腐爛神洗澡,卻洗出源源不絕的垃圾。腐爛神在變乾淨之後,化爲一條白蛇如神仙般地往天上飛去。這是一個擬人化的情節,表示現在的河川受到嚴重的污染,已經沒有了生命,我們除了要重視這個問題之外,還必須想辦法將河川恢復原貌,才能使河川再度活起來。除此之外,這一段的情節同時也暗喻著人類内心傷痕累累,也同樣堆滿著垃圾。
腐爛神變乾淨,就如同我們的内心受到淨化一樣。從滿是淤泥的垃圾裏出現金幣,意味著我們不平靜的内心還是可以找到寶藏的意思。(p.39)


043 朋友是一面鏡子

045 寬鬆教育是行不通的
在夢幻的世界裏,不斷地强調工作的重要性,這到底代表著什麽意義?其實它所要表達的應該是工作的另外一面,也就是遊戲。(p.49)

050 湯婆婆與錢婆婆的對比
「工作」與「錢」。雙胞胎魔女,反映我們的内心世界,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正面與反面的世界。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正與反是一體的兩面,當正與反同時存在時,就可以看到人生百態。(p.51)

051 與危機共存
舊稱「精神分裂症」,今稱「統合失調症」,或「克雷培林」(Kraepelin)、「布洛爾」(Bleuler)症候群,以及自閉症等都是孩子可能得到的病症。(p.54)

過去的時代,有一種生活上的制度,是由老年人將自己成就以來纍計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所謂人類的智慧,就是靠一些歷經滄桑的賢達們,想盡辦法傳給後代子孫們的。

但事實上,真正會接觸到我們最深層的内心世界的時期並不在老年,而是在即將與社會接觸之前的前青春期階段。(p.57)


060 警覺到孩子身處危機了嗎?

061 以守護代替命令
067 兼顧個人與團體
074 鍋爐爺爺是好男人的榜樣
小孩與大人之間的「信賴關係」的建立很重要(p.74)
電影中鍋爐爺爺與千尋的關係就是典型的信賴關係(p.76):鍋爐爺爺在緊要關頭會跳出來保護千尋

去發掘自己的内在潛能與生存之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相對的,重新修復對人或對社會的信賴關係也是不容小覷的,這兩件事就如同車子的輪胎一樣,缺一不可。此外,要維持信賴關係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禮儀」;有些禮儀是絕對要做到的,有些卻是絕對不能做的,這些内容其實就是維持社會秩序的法令與規範。
每一個人都要做兩種以上的人,並保持兩種不同的關係,第一種是個人與内在問題之間的關係,一個人該如何去發現存在於内心深處的潛能與生存之道?另一種是對他人與社會的關係。該如何扮演好這兩個角色?如何跟社會妥協、跟所有的人和睦相處?這些人際關係的基本要件,也就是倫理與規範的道理(...)(p.78-79)


079 喚起生命的力量

前青春期非常短暫。女孩十到十二歲,男孩十一到十三歲,短短一、兩年而已。如果他們能持續這股熱情直到長大成人,相信一定可以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與希望的社會。(p.79)
兩部電影所要表達的一些訊息,那就是如果能重新找回人類最原始、最普通,也最熟悉的部分,一定可以讓我們再回到過去朝氣蓬勃的生活。(p.80)

第二章 神隱少女與榮格心理學

神隱少女的故事簡介

十歲的千尋與父母親在搬家的途中迷了路,走過了一個隧道之後,捲入了一個奇幻世界。雖然那裏與人類的世界相鄰,卻是人們無法看見的世界。那是一個提供衆神們放鬆解壓的溫泉鄉。
千尋進入了一個人類不該進入的世界,在那裏求生存的方法只有兩個,一個是在溫泉鄉的中樞地帶,也就是在一個有强烈主宰欲的魔女——湯婆婆所經營的大型湯屋裏工作;另一個就是必須放棄自己的名字,成爲不屬於人類世界的人。至於千尋的父母親,因爲偷吃衆神們的食物而變成了豬。無依無靠的千尋在遇到湯婆婆之後,被迫以「千」的新名字在湯屋裏工作。

千尋在危機重重的世界裏,認識了人生歷練極爲豐富的鍋爐爺爺、同在湯屋裏工作的小玲前輩、湯婆婆的雙胞胎姐姐錢婆婆、神秘的無臉男,以及淵源深遠的少年白龍。跟這些人相處之後,像現代小孩一樣常感到不滿的千尋,漸漸地改變任性的態度,變成一個朝氣蓬勃的好孩子。
最後千尋是否能夠恢復自己的名字,並解救變成豬的父母親,一同回到現實的世界裏呢?(p.84)

085 被迫放棄名字

名字、代名詞,自己的存在。艾瑞克森Identity=「自己本身」(「自我認同」或「自己的同一性」);土居健郎譯爲「自己本身」,河合准雄譯爲「安心立命」。「神隱少女」的故事就是從千尋的名字被剝奪後開始展開的。(p.85)
剝奪名字的意義何在?首先,去除「我就是我」的狀態,不能成爲自己,不能有自己的意見,「你不再是你」,人格因而被否定。再者,被剝奪名字者也變成被控制的對象。(p.87)
剝奪名字雖然是控制他人的工具,但更重要的意義,是從根本上去否定一個人的存在,這才是在控制之前所蘊含的一個最大問題。(p.88)

088 賦予新名字的意義
p.91: 新名字、新身份、新生活(例如地海傳説第二部《地海古墓》中的女祭司阿哈兒)
p.93: 名字、符號、綽號。被給予新名字算是一種「通過儀式」嗎?

p.100: 去個人化

注:啓蒙儀式(initiation)與終結儀式(termination)。啓蒙儀式,幫助一個人從現階段跨入下一階段時所舉行的儀式,例如慶生、成人禮、婚禮、加入宗教或社會團體的特殊儀式、喪禮等,又稱通過儀式。相反詞是終結儀式,有終止、終結的意思。(p.93)


093 千與千尋

湯婆婆所取的「千」並不是真正的名字,只是一個代表千尋的符號罷了。就好像是「ABC當中的A、B與千」,只是按照順序排列的符號而已。(...)因爲叫的是符號,所以根本就不承認這些人的人格與存在。(p.91)

「尋」:如果我們將兩手臂張開成大字形,從左手中指指尖到右手中指指尖的距離就稱之爲「一尋」。「尋」這個單位指的是人體的寬度,它也經常被用來形容海的距離與深度。「千尋」這個名字表示有一千個「尋」,應該有「很多很多」的意思。不同於過去宮崎駿動畫作品中與衆不同的主角,《神隱少女》的千尋,象徵千人有千人的要素,表示很平常的意思。要隨父母搬離自己的好朋友,不能再和好朋友在一起,她其實非常不情願,和一般孩子的反應一樣,因此,作者認爲「千尋」這個名字有汎指所有小朋友的意思。(p.93-94)

注:「言靈」,指語言所具有的神奇力量。古時候日本人相信,只要開口説話,一定會藉著言靈產生具體的效果。(p.96)

097 神話的世界
作者對神話的詮釋:神話原本就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但也只能在最深層的部分讓人感覺到。不僅如此,我們的内心還可以分爲兩個層面,一層是屬於個人内心的問題,另一層則是極爲普遍的,適用於每一個人的内心問題。前者就是佛洛依德所說的「個人潛意識」,後者為榮格所説的「集體潛意識」。在「集體潛意識」這一個層面裏所說的話、發生的事情,其實就是屬於神話的世界。因此,神話的世界原本就存在於我們的内心深處,是不用語言的。我們其實只是透過語言將内心的感覺翻譯出來罷了,因爲在神話的世界裏並不需要説話。若我們以心象的世界來比喻,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在人類發展出語言之後,才開始由説話的方式傳達神話故事,從此人類正式進入到歷史的世界。例如日本的《古事記》、《日本書記》;其他國家的《愛達經》(Edda)、《薩迦格言》(SAGA)、《梨俱吠陀》(Rig-Veda)、《伊利亞特》(Iliad)、《奧德賽》(Odyssey)等等。每一個國家對神話的定義都是將發明文字之前的時空成爲神話世界。(p.98-99)
:個人的潛意識與集體潛意識。相對於佛洛依德對精神官能症的研究,榮格將精力集中在精神分裂症的領域上,也因爲如此,兩人對潛意識的觀點才會出現落差。榮格將潛意識分爲個人潛意識與集體潛意識兩個層面,他延伸了佛洛依德的潛意識(個人潛意識)概念,提出集體潛意識的假説。榮格視集體潛意識為普遍存在於人類深層的心的内容。他試著將精神分裂病患的幻覺與神話、傳説及夢境之間做比較與研究。(p.98)

099 遇見過就不會忘記
白龍與千尋的似曾相識感。記得千尋的名字卻不記得自己的名字,是正常的。通常稱自己為「我」。小孩才會用名字稱自己。大人這樣做很怪。(p.100-101)

被剝奪名字、找囘名字,終於回到原來世界的千尋,讓人感動的原因:這樣的「去個人化」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的共同現象。大多數,人們的「名字」只不過是「符號」,是「衆人當中的一個人」。(p.99-100)

體驗->語言->記錄->記憶 (p.101-102)

什麽樣的人會留在你的記憶裏,應該是只有讓你心動的人吧!也就是鍋爐爺爺曾經説過的——「愛」。

只要一碰到愛這個函數,就會有一籮筐、數不完的體驗或記憶。將這些體驗或記憶慢慢地組合起來,到了某一個程度之後,可以幫它取一個名字,等到要用到的時候,就可以用名字將這些記憶順利地叫出來。(p.103)

「討厭」,不是喜歡的相反,而是曾經喜歡過的意思。有時,無法解釋的討厭某人或某事,可以用佛洛依德的移情概念來解釋。討厭的感覺也可能是由於一些不愉快的經驗所累積出來的。(p.104-105)
注:移情(transference),心理學用語。將自己在過去或幼兒時期,對重要的人(特別是父母親)或特定的事物所產生的經驗與感情,轉移到現在的人際關係當中。因此我們經常會發現人與人之間,有一些不合理或不成熟的感情糾葛。移情有正向和負向之分,正向包括憧憬、信任、讚美、戀愛;負向則有不信任、反抗、拒絕、敵意與憎恨等破壞性的感情成分。移情包含著兩個部分,會產生正向或負向則視情況而定。(p.105)
面相學(physiognomy)概念,即使是形態或外表類似,事實上卻是完全不相干的兩樣東西,我們也會加以區分,提出「我比較討厭這個」,或「喜歡那個」等不同的意見。(p.105)

106 名字是讓別人叫的

109 全能之神也含有邪惡要素
116 珍惜自己名字的道理
118 語言代表想法、力量以及本身的存在
121 禁忌與忌諱
所謂的禁忌,就是要維持邊界秩序的規則,也是一種可以的安排。如果沒有了界線,兩個不同的世界會互相侵蝕,後果將不堪設想。生與死之間如果沒有界線,就無法區分生與死的差別,那麽生命的輪迴就大亂了,所以一定要有「差異性」。(p.125)
「人生因爲有差異,世界才會變得更多彩多姿。」——貝特森

貝特森(Gregory Bateson, 1904-1980),英國出生的文化人類學家。他以雙重束縛理論(double bind)來解釋精神分裂症家族的溝通情形。除了在精神醫學的成就之外,在其他不同的領域也有許多獨到的見解,被稱爲「知性的盜獵者」。(p.125)
所謂的雙重束縛理論,指的是一個人在發出一種訊息的同時,也發出另一種相反的訊息,而這種情況通常是無法改變的。(p.126)
精神分裂症的病患永遠處在一種矛盾的思緒裏,其實是危機四伏的,他們非常痛苦,因爲不知道自己究竟該接受哪一種想法,最後的結果就是持續以這種精神分裂的方式生活下去。差異與自我認同其實是一體兩面的問題。即使是做自己,在内心深處還是要有差異性,或是畫上一條界綫加以區隔。如果一個人的自我,因爲兩造的差異而產生糾葛與困擾,以致於無法判斷哪一邊才是正確的選擇,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雙重束縛理論。我們在這裡所提的精神分裂症現在變成了一種歧視用語。爲了避免誤會,已經有人提議改稱為「統合失調症」。(p.127)

127 父母親變成了豬

131 工作所代表的意義
現代人已鮮少瞭解「工作」的正面意義。真正的工作和遊戲都會讓人眼睛炯炯有神、朝氣蓬勃。(p.134)
佛洛依德:「愛與工作是人類的根源」(p.134)
重新醒思與體會愛與工作的正面價值,因爲這些都已經受到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與文明社會的衝擊而逐漸褪色。(p.134)

135 感動於千尋拼命工作的模樣

讀書=工作=遊戲(p.139)

139 活在時代的潮流裡
144 無臉男的象徵
三種無臉男:
1. 想用金錢來操控人心的可悲跟蹤狂

藉由物質想與人類溝通的無臉男。習慣砸大把銀子支配他人,這可説是現代經濟整體結構的具體表現,同時也是這個巨大體系所造就的產物。
日本奇幻小說作家宮澤賢治的《橡子與山貓》中爭奪「第一名」榮耀的橡子故事。

2. 不在乎尊嚴、完全喪失自我的人

3. 吃完東西後催吐的行爲

148 爲何千尋能與無臉男溝通
?
因爲千尋首次相遇時即對他禮貌行禮

152 失控的無臉男與寂寞的無臉男
數位化時代下,現代社會的人際關係的發展過程,已經無法給予彼此耕耘的時間學習接受與包容。追求效率提升的同時,部分人性被犧牲,這就是引起「失控」的原因。無臉男只會說:「我好寂寞啊!」是所有現代人的表徵。最後無法控制自己,害怕遭到背叛,變成千尋的跟蹤狂。但千尋勇敢面對無臉男的死纏,最後還讓無臉男跟她一起離開湯屋。(p.152-154)
無臉男對千尋的好感並沒有「自我主體性」,不是一種愛意,而是直覺——跟著千尋應該就可以回復原來的自己。後來他被錢婆婆留下來幫她做事,終於找到容身之處。(p.154)
榮格:不僅是愛情與工作,「生命」本身也是具有意義的。
只要感受得到「生命」與「存在」本身的意義,應該就能做真正的自己,遠離「寂寞」。(p.157)

157 象徵時代的疾病
19—>21世紀:歇斯底里、分裂症、憂鬱症、嗜癮症&
歇斯底里:主要是將問題轉化到肉體,因而深受其害的精神官能症(neurosis)。
分裂症/統合失調症:是指某人想活出自我,但由於家庭、其他人際關係或其他各種狀況,造成自己無法活出真正的生命價值,這就是分裂症。「分裂」的意思是指原本真正的兒子我和想要成爲的自己完全分離的情況。畢卡索由各個角度觀看自己和呈現自己這種看似「分裂」其實是「統合」的作品,已預告這時代即將失去這種統合現象的人。(p.160)
憂鬱症:是一種因爲莫名原因,造成能量無止盡地減少到接近零的狀態;只要安靜休息不懂,内在就會慢慢儲存能量。憂鬱症與能量活力的原理是相通的,就好像在充電中的狀態一樣,因爲正在充電,所以過程中不能有所行動,若是一面充電一面運作,指揮導致引擎損壞。
(身邊的人應以寬容態度看待,告訴憂鬱症患者:「我會等你的,你不必這麽拼命工作。」他們就能夠度過難關。但是如果鼓勵他們:「加油!加油!」反而會讓患者無法克服疾病,只好尋死解脫,這就是憂鬱症的悲哀。)(p.161-162)
成癮症:是指藉由服用藥物、抽煙或喝酒這類的外在物質,讓自己瞬間感受到仿佛置身於幻想世界裡;透過這些物質才能創造出一個夢幻的境界,也可以說是透過物質來維持他們的幻想,或者説是藉由物質的力量,他們才能生存於幻想的世界。
作者認爲這種説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爲「幻想世界」本身就存在於這個世界,如果能好好地將能量注入到那個世界,加强彼此的交流,改善溝通的管道,並徹底遵行那種生活模式的話,就不會陷入成癮的狀態了。(p.162)

163 邊緣人格的時代
邊緣性人格疾患(borderline case):患者通常無法進入任何一個境界,無論在任何一個世界裏都無法體會自我存在的意義。患者無法成爲真正的人類或任一主體,只能在邊界徘徊流連,這就是現時代的可悲之處,可說是個「邊緣性人格疾患的時代」。(p.159)
無臉男的處境正式如此,也是現代人的通病。這個疾患是介於精神官能症所帶來的内在矛盾,以及無法活出自我存在的分裂症之間,也就是說介於分裂症和精神官能症之間的疾病。這個疾病的名稱在最初被命名時便具有上述的意義。(p.163-165)
界線的意義比界線本身更重要!(p.166)


第三章 哈利波特與世界奇幻故事

171 奇幻故事的背景
克爾特是指文字出現前,也就是有歷史之前的時候。英國的歷史始於十一世紀左右。之前長達一千年的時間裏,口述文學的核心就是克爾特傳説。「哈利波特」的作品就散發出這種克爾特傳説的韻味。(p.174-175)

178 外在的惡與内在的惡

185 阿尼瑪與阿尼姆斯
188 活躍在另一個世界
190 文字的世界與影像的世界
196 有夢想的作品
200 文字遊戲
203 孩子們的可塑性
206 「機緣」與「窗戶理論」
211 成長神話與成熟神話
215 戰爭的意義
221 非現實世界裏的經驗
224 做夢是前往内心世界的捷徑
心象是來自哪裏呢?來自我們的内心。有人認爲做夢是靠大腦的運作而產生的,事實上我知道有不少人非常堅持這種主張,但我無法認同。大腦必須經過文字化、語言化與意識化的過程,因此這跟做夢的途徑是不一樣的。當然如果依照人體的結構,大腦是必經之處,但這並不是製造夢境的地方。我倒認爲心象是屬於靈魂的領域,我稱它為一種「魂」。如果將想像轉變成語言與具體的行動,就必須經過大腦的過程,而且事後要回想夢境時也要用大腦去思考,所以一定會用到我們的大腦,它的存在就像是電腦的主機一樣,但我要强調的是,大腦並不是製造心象的部位,心象的根源是來自靈魂的。(p.226)

226 與内心世界對話
將内心世界投射到大自然的世界,就可以幫助自己了解内心深處的想法。因爲内心世界本身就是非常自然的,就像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對應關係一樣。(p.229)

231 活在當下的我們

238 後記
241 參考書目
242 延伸閲讀

【內容簡介】
  一個是創下日本影史紀錄、躍上國際舞台的神隱少女,一個是席捲全球、讓大人小孩都重拾書本的哈利波特;這兩個孩子的冒險故事感動了全球上億的男女老幼,而當哈利與千尋交會時,會激盪出什麼樣的光芒?
  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兩部作品的主角,都處於人生中最燦爛的時期──前青春期階段;他們在現實世界裡都活得不快樂、不充實,卻在另一個奇幻世界中,捕捉住屬於他們的機緣,重新展現豐沛的生命力。一旦細細檢視故事中的情節,就會發現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於焉開展在我們眼前。
   本書作者山中康裕長年鑽研榮格心理學,同時也是一位長期關心孩童的臨床醫師。他以「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這兩部風靡全球的電影為題材,透過討論故事中的人物及情節,帶領我們深入探討現代孩子的內心深處,並對家庭教養、學校教育、東西方神話學等提出獨到的見解。

作者簡介
山中康裕(Yasuhiro Yamanaka)
  生於一九四一年,愛知縣名古屋市人。畢業於名古屋市立大學醫學院,持有日本醫師及臨床心理師執照。目前除了擔任日本京都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之外,同時也是榮格心理學的實踐家、臨床醫師與心理臨床專家。長期致力於推廣日本的繪畫療法、沙遊療法、小說療法與俳句療法等。此外,在電影、兒童文學與兒童文化各方面也多有涉獵。著作有《沙遊療法與表現療法》、《少年期的心》、《臨床榮格心理學入門》、《電影中的臨床心理學》等,最新出版作品《山中康裕著作集》共六集。

審閱簡介
邱敏麗
  日本東京學藝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慶應精神分析講座結業、京都大學臨床心理學研修員。曾任成增厚生醫院、東京中部綜合精神保健中心、墨岡精神科診所等兼任心理師,台南師院附設兒童諮商中心兼任諮商師。現任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幼保系講師、幼保系附設兒童諮商中心負責人。為日本沙遊學會會員,國際沙遊治療師證照取得訓練中。

譯者簡介
王真瑤
  畢業於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中日文口筆譯組,現為專業口筆譯員。譯作有《積木》、《美國西海岸》。
 
詳細資料
ISBN:9867574605
叢書系列:GrowUp
規格:平裝 / 24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 心理學> 兒童/青少年心



跟我交往吧跟我交往吧跟我交往吧跟我交往吧跟我交往吧跟我交往吧



歡迎抽空來我的露天賣場
逛逛翻找二手書&其它有趣好物喲!

這本書的細節請參考:

《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ISBN:9867574605│心靈工坊│山中康裕│八成新

https://goods.ruten.com.tw/item/show?22010320494973

首頁有贈者字跡,兩三頁有螢光筆劃線。書側有微小污漬、自然泛黃。

不介意才下單。恕不接受退貨,請見諒!訂購二手書滿2000元免運費(限國内)。

海外朋友有需求請詢問,買賣雙方可以開通國際支付連付款方式。


更多已上架的書目可參考:
http://blog.udn.com/daidihu/131866430


跟我交往吧跟我交往吧跟我交往吧跟我交往吧跟我交往吧跟我交往吧跟我交往吧


線上觀看《神隱少女》:
http://www.gimyvod.com/video/16404/1-1.html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idihu&aid=140631229

 回應文章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記憶回天乏術
2020/07/22 02:38

妹妹對文學和藝術研究都很深,可惜的是,我已進入遺忘的年紀,讀過的書都煮成一鍋粥,不能對談如流。

現在保護視力,也很少讀書,用聽比讀多。

d.d. (daidihu) 於 2020-07-22 20:41 回覆:
姐姐你太謙虛了。你早就已經把自己活成一本最精彩的書,可以讓我們細細地品讀,怎麽都不嫌無聊呀!啾

我是年輕的時候太貪玩,正是應驗了“老大徒傷悲”的囧況。只好亡羊補牢,能多追一點什麽就盡量多涉略些。但是書海實在太浩瀚,愈讀愈覺得知道的永遠不夠呀!!無奈親你一下害羞

the flying kit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7/02 10:08

這兩本書都看過,擺在一起比較討論很有趣! 

d.d. (daidihu) 於 2020-07-03 09:21 回覆:
是啊,我也是剛好有看過神隱少女的動畫和哈利波特第一集的書,才覺得可以讀讀這本。最特別的是“前青春期”這個概念,給了我很多啓示。努力回想自己的“前青春期”是什麽風貌,很有意思。

我的書摘已經做的算詳盡了,但是還是有很多觀點無法一一摘錄。值得有興趣的讀者自己再去尋味,在閲讀中得到内容的觸動與連結。

我個人最喜歡第一章的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