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偉大的作家顧曉軍萬歲!
2021/05/30 23:20:15瀏覽169|回應0|推薦5

偉大的作家顧曉軍萬歲!

文/《新華》

  作家顧曉軍是當今中國反魯迅先生、倒魯迅先生、滅魯迅先生的急先鋒,其高舉三反大旗,不怕流血犧牲,以大無畏的瘋狗革命精神,上刀山下火海,衝鋒陷陣,一見親魯、愛魯、敬魯之人必露出利齒,狂吠三聲,咬上兩口,甚至于赤身裸搏也在所不惜,一心一意要徹底掃除魯迅之流在中國的殘余勢力及其在中國思想界産生的不良影響,還我中華帝國一個清白而幹幹淨淨的世界。

  作家顧曉軍抱著遠大的理想,背插三面坑魯葬魯紅旗,頭梳著油光水滑的大分頭,腳穿著锃亮的老爺牌皮鞋,大冬天地露著毛腿,滴著汗殊,手握愛鼠暢遊五湖之內,翺翔于四海之外。以重建中國精神爲己任,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大談中國文學前途、赴日考察文化的色情見聞、人類的進化、 捉奸等問題,力扛起複興中國文學之大旗,隱隱約約有一代英明領袖的風範,和萬世偉人的氣慨。

  顧曉軍的一生是踐行個人理想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

  作家顧曉軍在領導同國內國外、同盟內外的同情魯迅先生的作戰中,在長期的艱巨的複雜的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中,鍛煉和培養了自己。中國反魯同盟會的曆史,就是作家顧曉軍倡導的複興中國文學路線同魯迅之流所倡導的新文化路線鬥爭的曆史。在作家顧曉軍領導下,反魯同盟會先後攻破了魯迅美術學院攝影社團、魯迅與雜文社團、魯迅藝術學院等野草堡壘,戰勝了張三、李四、王麻子等同盟內修正主義。把反魯同盟會從幾個老秀才的小組,發展成爲幾萬人的永遠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複興中國文學和中國精神的反魯大聯盟。

  顧曉軍是偉大的作家、革命家和思想家。先後發表了《魯迅精神的實質就是反社會》、《魯迅先生不能代表中國精神》、《請魯迅先生先步下神壇》、《再淡魯迅先生及其它~專訪實錄》、《簡析<孔乙己>及魯迅先生此小說之三大敗筆》、《中國文壇之怪現象》系列、《魯迅先生的錯誤》、《民衆是供我們愛的,而不是供我們去罵的》、《中國文學對待中國民衆應取的態度》、《魯迅先生之私塾式教化民衆法可以休矣》等反魯文章。正如這系列文章的核心是:

  “魯迅先生,終于“下台”了。中國的文學的思潮,終于到了打破桎梏、解放思想,輕裝前進的時候了。重新思考,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我們輝煌的未來!”。

  並在《中國文學領導世界潮流的幾個必然》、《建議開展中國文學前途的討論》、《中國文學,路在腳下!》、《扛起複興中國文學之大旗!》、《文學死了》等文章指出“有志于去領導世界文學的潮流的作品,一定是屬于民族的、符合潮流的、有自己特色的。”,但響應者寥寥,于是發了如下言論《撒尿和爛泥》,其寫到:

  “看了《文學死了》一文,我覺著作者很寂寞。

  我誠心誠意地教你一個玩法--在泥土地上挖一個坑,撒泡尿進去。而後,把先前挖出來的土,一點一點地撒進去;另一只手,慢慢地、不停地攪動……這個玩法,叫:撒尿和爛泥。

  撒尿和爛泥,蠻好玩的,真的。我小的時候,就經常玩。”

  從《撒尿和爛泥》我們可以充分看到作家顧曉軍不停地攪動……的孤獨,正如偉大的思想家XXX所言,只有這樣的孤獨才會有這樣偉大的思想誕生,只有這樣的孤獨可能有這樣偉大的思想家出來救救中國的文學。

  作家顧曉軍是偉大的行動家,在其文《我是洋奴我是鴨》受到炮轟後發表精典文章《簡析意淫》,在此文結論中寫道:

  “我個人認爲:該是爲“意淫”正名的時候了。

  一、意淫,不可恥;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

  二、生活本身就存在著意淫。所以,不是意淫能不能改變生活,而是生活需要意淫。”

  實事上其文《我操,日本人!》《捉奸》《花癡》《找只大熊貓操操》《浪兄與天仙妹妹》都是在意淫,並把意淫逐漸達到巫山煙雲的境界,但最體現其水平的則是其重磅文章《人類早晚要進化到重新裸著》。在這篇文章中其寫到:

  “在網絡上,最前衛的,當屬木子美吧;其後,有流氓燕、竹影青瞳、舞女木木……人類如此這般的行爲,自然影響著人類自身審美趨勢的變化;因此,人類早早晚晚要進一步進化到重新裸著。”

  由此我們可能大膽地揣測:作家顧曉軍爲了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一生是在踐行裸體反魯坑魯。用身體寫文,其是遠遠強于木、流氓燕、竹影青瞳、舞女木木等之女流之輩,究其原因,是我們的作家顧曉軍是爲了遠大的理想而獻身,並非爲名爲利露點而犧牲色想,這正是他最偉大的一面。

  顧曉軍的一生是裸全反魯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

  偉大的裸體作家顧曉軍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戰無不勝的反魯同盟會萬歲!

  永遠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中國文學和中國精神萬歲!

  偉大的裸體作家的領袖和導師顧曉軍永垂不朽!

                2008-01-03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9c93f29&aid=16335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