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5/16 23:45:20瀏覽213|回應0|推薦10 | |
多意性與哲學的跨越時代
——隨筆·四千三百九十八
剛寫了一篇〈玩殘歐·亨利的另一層含義〉,文章主要談到了在小說結構與內容的承載上和多意性上、歐·亨利式小說結構的、時代的局限性。 由此,我比過去更多地感受到了多意性的廣闊的空間與發展前景。多意性,是我的哲學著作《大腦革命》之中的第二章「立體思維」中的第十一節之「多意性」。 我之哲學,含《大腦革命》與《GuXiaojunist Philosophy(顧曉軍主義哲學【英文版】》兩本書及一些散落的文章。而其內容,主要是兩個既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的「化繁爲簡」和「立體思維」,及三大認識論和三大方法論。現在我更多地感到:「多意性」應該從「立體思維」中獨立出來,由「化繁爲簡」、「立體思維」、「多意性」組成三大既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的「顧曉軍主義哲學」。 具體,我會慢慢思考、慢慢去做,一直到能夠完成。 那麽,哲學的跨越時代、又怎麽講呢?首先,時代、主要是從屬于政治的。比如,美國總統換屆了,那麽,前一個總統的時代(如果能稱得上是一個時代的話)、就結束了。當然,也有以科技去稱謂的,如蒸汽機時代、互聯網時代之類。還有以經濟形式稱謂的,等等。但,還是以政治稱謂的、更多些。 那麽,哲學是不會因爲換屆之類中斷的,如老子《道德經》中一些認識與處世方式、直到如今仍有意義。因此,我們應該去追求哲學的認識與方法的新銳、與可能的延展性,而不必與政治或科技或經濟等等、靠得太近。 這也是我把「化繁爲簡」、「立體思維」、「多意性」與另三大方法論分開來的原因;因爲,它們分屬層級不同。 總之,誰的哲學思想,越新銳,在當時、涵蓋的面越大,而又能跨越更多的時代,誰就越老子、越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斯多德了。
顧曉軍 2021-1-14 南京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