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黄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 杜牧 《杏 花 村》
什麼是「三摩地(SAMADHI)」?三摩地有什麼要訣?這方面,我們得請教「禪修」得大成就的蓮生活佛盧師尊。
盧師尊最近寫了一本「三摩地玄機」–靜坐的秘密,聽說得到「金石堂」今年二月份非文學類暢銷書第一名。這也難怪啦!能上天、能入地,十方法界來去自如的盧師尊,當然最有資格寫禪修的經驗。
禪修的名詞其實很多,一般人很難摸清楚,佛經中經常看到「奢摩他」(SAMATHA)、「三摩缽底」(SAMAPATTI)、「三摩般那」(SAMAPANNA),或者「禪那」(DHYANA),它們是「三摩地」嗎?
盧師尊說明如下:「奢摩他」很像三摩地,但不是。它是止息及止念的意思,真正的完全放空。「三摩缽底」就是用止的力量,來做觀的功夫,像「觀心法門」,就是用止來觀。到了「三摩般那」,心念是專一的,不散亂,觀照真理很明晰,專一到了極點。而「禪那」包含了前三項的功夫,以及各種靜慮的功夫。也有人說,「禪那」是初禪天到證得阿羅漢的所有,全包含在內。
「三摩地」是最高的層次了,也就是法身的能觀與如來的正等正覺合一的狀態。即是密教的子光進入母光,二者緊密的互相融合。三摩地會產生什麼觸覺?口訣又是什麼?精彩詳情,請欣賞活佛的「三摩地產生的觸覺與口訣」:
****************************************************************************
(一)
我的經驗是:
第一次我靜坐時,雙手不由自主的動了起來,這一動不得了了!
手舞足蹈。
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
更奇特的,身子也跟著動了,手能自動結手印,腳踩七星步。
竟然「神打」起來。
我為了如此的現象,走訪宗教界及修行大德,請教前輩。
一曰:「是乩童」。
二曰:「是降神」。
三曰:「自發功」。
四曰:「外丹功」。
五曰:「不知」。
六曰:「是靈動」。
七曰:「走火入魔」了。
八曰:「氣動」。
「氣動」是印順導師說的,「走火入魔」是李炳南居士說的。
後來,我自己研究:
我可以自我控制,要它動就動,要它不動就不動。
我寫了一本「啟靈學」。
我相信,「氣動」才是真的,不能自我控制,就會成了「乩童」。
太迷於「啟靈」,或鬼魔佔舍,影響生活起居,是會「走火入魔」的。
我自己體悟:
很多宗教人士或氣功師,利用「啟靈」,引導一些不知的人。
去相信他。(其實是自我宣傳)
其實「自發功」很簡單,它來自於「自身」的「氣動」而已!
修禪定的人,自制之,不理會。
我還告訴大家:
「氣動」有「練身」的作用,方法用對了,可以健身。
「氣動」可以接近鬼神,成為一個「通靈人」,很容易。
「氣動」有好的一面。
「氣動」有壞的一面。
修行人,要知之。
●
我也經驗到:
靜坐時,不由自主的全身發癢,這裡癢,那裡癢。
頭皮癢。
腳底癢。
周身癢。
一靜坐,全身的皮膚全「過敏」了起來,不知如何是好?
但,一站起來,不坐了,皮膚在一剎那之間,全部不癢了。
首先不明所以?
有人說:
「業障!」
有人說:
「身子不淨!」
有人說:
「殺蟲太多!」
我說:
「氣在皮膚上走也!不去理會,自然好了!」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宋 蘇軾 《題惠崇春江晚景》
(二)
我的經驗是:
一剎那!
彷彿自己輕如無物一般,甚至身上長了翅膀,如雲一般的昇上虛空。
像鳥。
像煙。
像霧。
像幽浮。
哇!自己在飛行了!
進入了太空。
由於一切空空蕩蕩,沒有真實的感覺,心中不免害怕起來,趕快張開眼睛,一切又恢復了原狀。
又閉上眼睛,同樣的情形又出現,深怕自己進入空之又空的虛無,回不來,怎麼辦才好?
回不來,死了!
這豈不是「坐化」?
我請教長輩:
答:「不知道!」
答:「出神!」
答:「幻覺!」
答:「靈魂出竅!」
答:「何不趁此,憶想兜率天彌勒菩薩,去聽彌勒菩薩講經。」
後來我知道,這是氣與風大組合,變成輕。只要知道了,不要怕,就度過了!
●
我以前的書,提及,有一次靜坐,凝神的時候,就成了一座山般的不動。
身變成一座山。
高入雲霄。
重如盤石。
自覺如金剛不壞。
這種感覺是很安穩,很愉悅,好像是真的在打坐。
有二鬼至。
一鬼說:
「這裡怎麼會變了一座巨山,我們繞行而過吧!」
另一鬼說:
「我持一斧,把山劈了!」
鬼持斧至,一劈。
金光四射。
斧斷了!
山卻好好的!
二鬼恨恨不已,繞山而行。
我則大樂。
後來我才知道,這是氣與地大組合,我則變成了如山凝重。
要繼續坐下去。
●
有位弟子,曾來問我:
「每回靜坐,四周黑暗,自己變成一個粒子,掉入黑洞之中,黑洞深不可測,電光石火之中,愈掉愈深,耳朵聽風呼呼大響,自己心中,產生驚慌,害怕一入而不能出,如何?」
我說:
「據我所知,凡靜坐產生的觸覺,都和氣及地、水、火、風、空、識,有些牽連,其實不用懼怕,但,若驚恐不止,還是暫停。免得節外生枝。」
這些,值得研究。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唐 杜甫 《春夜喜雨》
(三)
我的經驗是:
身不動。
口不動。
意不動。
身不動的是:毘盧七支坐。
口不動的是:不言不語。
意不動的是:一念不起。
又曰:
無事。
無心。
這簡單的口訣,看似容易,其實困難重重,尤其是「一念不起」、「無心」。
我認為:
密教有一句話:「心氣一如」,這句話就是口訣了。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
我們每一個人。身心都是「動」的。
眼睛動——看。
耳朵動——聽。
鼻子動——呼吸。
舌頭動——說話。
身體動——行。
意念動——想。
哈哈!無一不動。
又:
不只外在動,內在也動。
腦——用也。
心——跳也。
脈——循環也。
肺——張縮也。
胃——消化也。
腸——流通也。
也即是地動、水動、火動、風動。
每一個細胞都在:
轉化。
變遷。
代謝。
呼吸。
其實人的身體內在,全在「施化流通」的循環之中。
要禪定難矣!
要靜坐難矣!
我要在這裡提到,最重要的口訣是:
「氣住脈止」。
我說:
氣若微微。
心就微微。
念亦微微。
可能有人聽不懂什麼是「微微」?
我答:
細、微細、最細。
這就是「混沌」的狀態。此時,神風靜默,山海藏雲。
也就是混沌之時,一切無可覓處,此即一念不起也。
此時:
天降入地中。
日月合璧也。
一念不起時。
這個就是「三摩地」的玄機。
唯有在這個時候,才能達到真正的「無念」。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就在此時,佛性自顯。
-----------------------------------------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唐 王維 《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