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追風箏的孩子
2010/03/30 13:11:55瀏覽8540|回應2|推薦20

《追風箏的孩子》

作者簡介
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於喀布爾,父親為阿富汗外交官。1980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時,隨全家逃往美國尋求政治庇護。胡賽尼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系,現居加州執業。《追風箏的孩子》雖是他的第一本小說,卻因書中角色刻畫生動,故事情節震撼感人,出版後大獲好評,獲得各項新人獎,並躍居全美各大暢銷排行榜。小說的敘事者阿米爾述說他一家人的喜樂、悲苦、離散、逃亡,背景則是過去三、四十年來的阿富汗苦難歷史。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追風箏的孩子」,因為孩童性侵的劇情在回教世界引起軒然大波,上映日期一延再延。追風箏的孩子描述七○年代的阿富汗,因為真主黨崛起、教派鬥爭而支離破碎,也讓這個邊緣國家的困境,浮上台面。

內容簡介

故事從一對小男孩的親密友誼開始。12歲的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山,從小一塊長大,年齡相仿的兩人情同兄弟,總是一起玩耍,一起分享有趣的故事p.31。阿米爾對外從來不承認他們是朋友,都稱哈山是自己的「僕人」p.44。哈山是他家僕人阿里的兒子,也是屬於在阿富汗被歧視、被欺負的哈札拉族,但是,哈山卻深受阿米爾父親寵愛。

阿富汗的文化與種族觀念中,父親地位崇高,當人們提到某某,會說是誰的兒子,族群認同的是父親的地位p.86)(p.185。阿米爾要光大門楣,父親對他期望很高。值得一提的是阿米爾有作家的天賦p.33,阿米爾的父親認為男孩子必須強壯,以對阿米爾作家的天賦嗤之以鼻。因為阿米爾對是外活動沒有太大的興趣,父親一直不太喜歡他。哈山就成為父親稱讚的對象。


阿富汗有個傳統的節日叫「風箏節」。當天孩子們會把自己的風箏放到天上,然後以割斷別的孩子的風箏線為目標。到了比賽的最後兩隻風箏在天空中纏鬥,最後一隻被割斷線的風箏就成為大家追逐並想得到的目標和榮耀。當然留下來的那隻就是冠軍。

哈山是追風箏的好手,由於某些不可理解的原因,他總是神奇地知道風箏會向哪裡掉落,這就是本書的英文名----The Kite Runner---的由來。總觀這篇故事,鬥風箏與追風箏這個動作甚至象徵了本書主角終其一生的追求。童年的時候,他用風箏來博取父親的注意,中年的時候,他用風箏來求得他背叛好友哈山以及他兒子的原諒,從一種自私,轉變為付出的贖罪,正是本書感動人的原因

某一年阿米爾在童年的最後一次風箏比賽藉著哈山之助拿到了冠軍,終於得到父親的歡心。但是在這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

哈山為了實現兒時玩伴的虛榮心,跑去追被阿米爾打敗的最後一隻風箏,阿米爾發現哈山遲遲未回,決定出去找哈山。找到哈山時,哈山正被一群不良少年威脅(他們要風箏),哈山堅持不給。不良少年們想出了一個殘忍的方法--雞姦哈山,要他失去尊嚴。阿米爾從頭到尾躲在一旁不敢露面。然後受不了,自己跑了,因為他不想失去父親對他的愛。他眼睜睜的看著兒時玩伴的尊嚴被粉碎--而且是為了自己。

哈山遇害時阿米爾袖手旁觀,從那時起,阿米爾與哈山之間有了芥蒂,阿米爾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哈山。雖然他得到父親的愛,卻失去了摯友。在無法承受的自我壓力之下,阿米爾做了一件事--他把自己的手錶和錢塞在哈山的枕頭下,藉此栽贓哈山,迫使哈山離開他家。永久破壞了兩人之間的情誼,從此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哈山是最了解阿米爾的人,為了阿米爾,阿山撒了最後的謊---他承認了他根本不曾犯下的錯。

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後,阿米爾於1981年隨父親逃難到美國。即使阿米爾跟隨父親逃往美國,以為可以因此逃避過去的自己,但關於哈山的回憶一直縈繞不去。在之後的數十年一直被良心譴責,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山的背叛與懦弱的行為。要走出痛苦的最大力量,就是解構傷痛,回到歷史隧道,了解傷痛的本質,引領自己走出罪惡意識。

到了2001年,38歲的阿米爾經過一段典型的移民奮鬥歷程之後,已經在加州過著堪稱美滿的生活。這時,由於一位長輩--父親的好友,鼓勵他寫作的拉辛汗來電,他到巴基斯坦去探望他。時空變遷,阿米爾看著哈山的照片,想起「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還有那個燦爛的笑臉。心中只充滿無限的悔恨,因為當初十二歲的自己,眼睜睜看著哈山受人欺負,卻選擇假裝不知道悄悄離開。這樣背叛的責難卻一輩子在心上侵蝕。從拉辛汗口中得知父親的秘密,哈山與自己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一個繼承親生爸爸的高貴,另一個則永遠只是個僕人。

哈山已經有妻子和小孩了。不幸的是哈山夫妻倆已被兩個神學士從後面開槍,射入後腦勺,死了!但是哈山的兒子還活著,叫索拉博。為了贖罪,阿米爾終於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回到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救出幼年玩伴的遺孤。人生所追逐的不過就是那一點點認同與救贖嗎?

 
哈山的孩子此時正被多年前強姦哈山的人當作玩具。阿米爾就和他打了一架,被打得很慘!是哈山的兒子索拉博救了他。在被毒打到渾身鮮血,奄奄一息,他的耳畔似乎又想起哈山的聲音:「為你,千千萬萬遍!」

阿米爾領養了索拉博,但是他的心靈受創太深,他的眼神時常是空洞的,他不喜歡室外活動,也幾乎不講話。戰爭結束後某一天,阿米爾又看到風箏在空中飛舞。他想起了哈山,那段無法被忘懷的時光。阿米爾帶著哈山的孩子放風箏,索拉博看著風箏時眼神中的光芒顯示出他還是個孩子。一隻風箏從空中飛落,哈米爾問:「要我幫你追嗎?你父親生前也是追風箏的好手!」

哈山的孩子沒有說話,只是看著阿米爾,然後阿米爾邁開步伐,迎向風箏掉落處。
踏開第一步前,他回頭對哈山的孩子說了一句哈山曾經對他說過三次的話,代表無私、奉獻、信任-------為你,千千萬萬遍

精采片段

.事情總會好轉的。日子總要過下去。
阿富汗人的生活信念。不管發生什麼事,失去親人、關於離別、烽火連天,
人們總說~事情會好轉的。日子總要過下去。

面對生命中巨大的改變,他們用民族中潛藏的性格,來守護這片土地。原以為戰爭即將遠去、共和時代來臨,塔利班政權的神學士卻又跳出來。用自己的邏輯,捍衛真主阿拉。大人們因為種族歧見、政權鬥爭,在遍佈地雷的大地上喪失生命。流離失所的孩子開始學習拿著比自己高的AK- 47步槍捍衛家園,和平不見了、愛遠去了、信任也消失無蹤,連數千年來佇立山谷中默默守候眾生的巴米揚大佛,也無可選擇的轟然倒下。

經典雜誌報導過:一位阿富汗老人帶著一群孫子在烈日下挖草根、煎草餅來吃,因為再苦日子總要過下去。我猜想是早已無力反抗,於是選擇接受生命中所有的考驗。因為心中有信念,面對外在改變,仍然選擇接受。

. 為你,千千萬萬遍!
書裡哈山說了三次:「為你,千千萬萬遍!」,每一次都動人心絃,縈繞心頭,毫無保留的愛的言語,卻是阿米爾一生的負擔。


哈山就是厲害的追風箏高手,總在眾人氣喘吁吁抵達前,好整以暇的坐在那等風箏掉下來。最大的獎賞是那個最後掉下來的風箏,可以放在家裡炫耀。那一年的鬥風箏大賽。阿米爾贏了。他們相擁慶祝。哈山放下擁抱要替阿米爾去追那個藍風箏。阿米爾大喊「哈山,把風箏帶回來。」
哈山則在街角前轉過頭說。「為你,千千萬萬遍!」故事結束,這句話卻在我心頭縈繞。
種族上:一個是普圖什人、一個是哈札拉人。
世俗裡:一個是少爺、一個是僕人,謹守主僕之分。
生活中:兩個人是朋友,一起爬山、一起唸書、一起遊戲。
真相裡:阿米爾的母親在他一出生就難產死了,而哈山的母親在他出生後跑掉。他們是同一個胸脯餵大的孩子,他們是兄弟。只是太晚知道真相。

他們不管種族、不知真相的情況下,在世俗裡快樂生活著。生命真誠交會的極致,所以願意無悔付出。千萬遍也無妨。單純的--為你。那是兩人不需多說,就會懂的心靈語言。

 
. 「真主全知全能,我的孩子。或許不見得是注定如此的。」
當阿米爾的太太--莎拉雅,遲遲無法懷孕成功時,他的岳母說的話。果真,因緣推移,一切不可思議。

那一年他們都是小孩,哈山拿著彈弓用堅決的語氣,請阿塞夫放過他們。阿塞夫擱下狠話,揚言總有一天要和阿米爾一對一、面對面單挑。幾十年過去,為了找回索拉博,阿米爾找上已經變成神學士的阿塞夫。當兩人因為往事舊恨打得不可開交時,索拉博拿著彈弓,用著虛弱又堅決的嗓音對著阿塞夫說:「別再打他。拜託。住手。」

這一次換索拉博救了阿米爾一命。相似的情節。在記憶中翻騰。命運之神,在阿米爾身上開了玩笑。這次他用索拉博喚醒阿米爾心中對哈山的愛與懺悔。他決定要將索拉博帶回美國一起生活。原以為他這輩子不會有孩子,但不見得注定如此,因為索拉博就是他生命中一個意外的禮物。領養過程備受考驗,其中還發生索拉博割腕的插曲。幾經轉折,來到美國,索拉博經過很久很久的沈潛。

阿米爾在那個放風箏的下午,與索拉博分享哈山的鬥風箏技巧。阿米爾答應要為索拉博追風箏。同時心中也響起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好似看到索拉博臉上露出一個微笑。阿米爾知道一切將會開始改變。

問題討論

1.      我們打算如何看待自己的過去?出走還是埋葬?

A:莎拉雅選擇婚前忠誠告白p.163--得到諒解、贏得真愛;阿米爾選擇隱藏於內心--最終仍須面對p.320。誰沒有過去。現在是過去而來;未來是現在所累積。人都有過去,都有不可避免的回憶。有人不斷追憶緬懷,偏偏忘掉過去;有人努力想忘懷,卻揮之不去。……

2.          為主人追風箏的哈山,被阿塞夫壓在泥地p.75。但他沒有掙扎,只稍微轉了一下頭。請想像當時的情境,揣摹哈山心?在想什麼?(請以哈山的角色心理獨白一番)

A:哈山: 我一定要趕快把風箏拿回去給少爺.不要跟人家起紛爭,         免得風箏壞了……又耽誤時間。

3.          故事最後停留在書中主角「我」(阿米爾)為哈山的兒子索拉博追風箏的一幕:「我追。一個大男人和一群尖叫的孩子一起追p.367。但我不在乎。我追,風吹過我的臉龐,一個寬闊如潘吉夏谷的微笑在我唇邊綻開。我追。」作為小說的結局,這段話有什麼意涵與效果?

A:這是情感的轉移及補償作用,把虧欠哈山的那一份,當年哈山為他做的回報給哈山的遺孤。透過風箏飛翔,有與開始前後呼應的感覺,也暗示美國新生活逐漸起飛,過去的不愉快就拋下吧!

4.       你喜歡這本書嗎?為什麼?

A它忠實地記下了回教世界中所有廣為人知及鮮少人所知的衝突,並以主角本身的童年一路帶出,充滿了高潮起伏,讓人得以深思,卻不見得找得出解決的方法。在回教本身裡面,就充滿了各種令人咋舌的衝突,比如宗教、種族、親子、朋友、性別等等。

5.       這部小說觸及到哪些主題?請說明之。(至少舉三項,並說明之)

A:友情---主角跟哈山的情感。哈山的犧牲、奉獻,阿米爾的抱歉、愧疚。

階級---角出身在富裕家庭vs.有眾多僕人;回教的阿拉不該是這樣教祂的子民們種族歧視,有人假借神的名義,想當另一個「希特勒」,用殺戮淨化種族與宗教的派別。

男女---莎拉雅所發出的疑問:「她們的兒子泡夜店釣馬子,把女朋友搞大肚子,沒結婚就生小孩,沒人說半句話!喔!只不過男人找找樂子罷了!我犯了一次錯,突然每個人就開始談榮譽心和自尊心,我這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p.176

      戰爭與和平---內憂外患p.112)(p.214)(p.238)(p.254)(p.264)(p.268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xytw&aid=3898327

 回應文章

啟山
令人感動的故事
2010/06/15 15:28

不錯的書評與摘要說明,讓我決定要看這本遲遲未看的小說或電影。  啟山

http://tw.myblog.yahoo.com/magicgirls-4420


豆 明 (minfunn)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來和我們放風箏
2010/04/08 18:52

http://blog.yam.com/kaofonzun

來和我們放風箏

憂鬱的心胸會開

Nature Lily(cxytw) 於 2010-04-12 10:53 回覆:
我喜歡看人家放風箏,曾在西子灣看到技術風箏上天下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