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程國強: 陶公與中華聯誼會(轉貼)
2009/12/24 00:57:53瀏覽1666|回應0|推薦4
我的書架上保有一本「中華聯誼會通訊」的不定期刊物,已經有三十八年歷史,但是我非常珍惜。偶爾翻翻很覺有趣,也讓我時時懷念已逝多年的陶教授鵬飛,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陶公。更讓我感嘆,任何組織必須有一個靈魂人物,這個組織才能發揚光大健全擴張起來。「中華聯誼會」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陶公在的時候,「中華聯誼會」辦得有聲有色,陶公走了之後似乎就人亡政息,連個影子都沒有了。

「中華聯誼會」是民國五十五(一九六六)年在舊金山成立,成員以灣區的學商政界人士為主,知名的張大千、趙元任、李抱忱都在其中。然而它的會員卻包括全球五大洲各大城市。政府官員、大學教授、家庭主婦、男女作家畫家、留學各國的台灣留學生、到美國訪問的台灣各界人士,幾乎無一漏網,全部加入為會員或永久會員。

到了民國六十(一九七一)年六月,聯誼會的會員已達八百人,金山區的會員約占三分之一,繳會費的情況非常良好,除了有節餘之外,在台北輔仁大學還設有文藝獎鼓勵學生。在當地的僑學商界更是活動頻繁,諸如京劇話劇演出、學術演講、中國小姐選拔,也辦得有聲有色。

我之加入為會員有兩種原因:一是因為陶公是我的東北同鄉,他是東北名人張學良的女婿,娶了張的女兒張閭瑛。加以陶公為人瀟灑成性,雖留學取得博士學位,也曾在外交界服務,最後在加州大學提前退休,一心一意地把光陰投注在「中華聯誼會」的會務上。

第二個原因,是在某一期的會訊上,有提到史丹福大學的王成釗理事的太太羅惠芳女士,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因為羅惠芳是我家住在台中存信巷的鄰居,她也是李敖的初戀情人。

因此經過溫哥華的文化人湯若谷的介紹以及陶公的來函相邀,我便欣然入會,一直到我在民國六十六(一九七七)年返台服務為止。

「中華聯誼會」的運作有許多特色,至今尚無人可以代替,為了免去親朋好友的往來互寄賀年卡,「中華聯誼會」每年都舉辦集體賀年信,在張大千親書的《恭賀新禧,年年如意》的信上,參加的人只要交兩塊美金,名字就印在上面,隨同當期的「中華通訊」同時寄出。收到的人至感驕傲省事之外,還可以看到許多多年不見的老友名字,真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事。尤其是我們這些當年初出校門的後生小子,名字能與一些當代名人如張大千、趙元任、楊步偉、張群、蔣緯國、薛光前等同列,其高興程度可想而知,介紹新會員入會就更加熱心了。

陶公為人熱情豪邁,深為人知。他的勤於動筆也是他辦聯誼會及通訊最成功的原因之一。每次接到刊物,他總是不忘寫幾個字,不是話家常就是催稿,那種誠意讓你無法推辭。而且經過幾次通信之後,竟成了無話不談的老友,完全沒有代溝之感。

我在民國五十八(一九六九)年返國探親,特別安排經過金山,他自己開車到機場接我,而且立刻回到他帕那奧圖的家中,吃他夫人張閭瑛女士親自調理的東北肥腸。他說:「不成敬意,咱們是東北老土,知道你要來,昨天就準備好了。」吃完就照交會員費,立刻送我到機場,他就是這樣一位公私分明的人物。不管你是大使、將軍、教授、部長、學生、老闆,都是同等待遇。

說起陶鵬飛是「中華聯誼會」的靈魂人物,那麼「中華聯誼會通訊」就是聯繫會員的橋梁。除了有專稿和全球各地的通訊及僑團剪影之外,所有會員和他的通信函件,他都一律照登不誤,還有大量的社團活動照片,令人甚感興趣。

畫漫畫的趙寧畫「留美畫記」兼寫留美生活,香港「新聞天地」卜少夫的獨特書法,遠在倫敦的名記者周榆瑞和在日本的司馬桑敦,都是「通訊」的撰稿者。至於文壇的名作家也不在少數,如孟絲、朱秀娟、王琰如、吳崇蘭、李緘三、劉紹唐、陳鵬仁等,如今或已退休,或已作古。

我返台任教以後,和「傳記文學」的劉紹唐較有來往,幾乎每周一宴,邀集他的徒弟共飲一杯。二十年前的某個周末,他又找我去東門的「秀蘭小館」,並說有位老友點名要見我。我到時一看居然是陶公。當時的高興不言可喻。當時他還帶了他的親戚張學良的弟弟張學思來,四個東北老土混在一起,可真是樂翻了天。以後他在台期間每天都向劉師父報到,弄得劉紹唐無法上班,最後只有向我求救。還好我那時巳經交卸了文化大學的行政工作,有時間可以陪他,但是我們都是談些生活瑣事,從末涉及張學良的家務。不久他就回美,隔了幾年,就傳出了他過世消息。

因為我在返台之前曾經交過一百元美金成為永久會員,所以對於「中華聯誼會」自有一份感情存在,特別是在當前的環境之下,類似的團體已不復再有。三年前我曾詢問當年的理事楊秩華女士,她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覆。撫今思昔,懷念陶公,真是不勝唏噓!

[轉載自世界新聞網]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wacan&aid=36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