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崔 喜 :行囊滿書香
2008/03/08 15:52:46瀏覽422|回應0|推薦8
 前言

  紐約華文作協在九月初前往中國大陸,作為期15天的參訪,這是與中國作協互訪的第二回合。

  經與中國作協外聯部多次研究商討之後,決定了此行路線:先至北京集合,拜會中國作協並座談、參觀北京奧運場館,第三天直飛西寧,展開青海七天之旅,期間分別與青海省、西寧市作協座談,收穫豐富。

  在離開大西北後,我們選擇了山東青島作終點站,當然在此之前,濟南大明湖、曲阜孔廟、泰安泰山也勢必訪名勝。

  之所以有如此“西東兩地、千里奔波”的行程選擇,原以為,青海地處西疆高原,唯恐團員難耐窮鄉僻壤、風沙烈日之苦,因此安排到山明水秀、時髦現代的青島,好讓大夥及早“回到文明”。

  其實,我們太不進入狀況了,太不進入今日青海的狀況啦!

  從西寧到日月山、黃南乃至青海湖,所見所聞,人文發展、經濟建設,無不“與時俱進”,哪有什麼風沙烈日?哪是什麼窮鄉僻壤?

  無須到青島“回到文明”,在青海根本就現代文明之中!

  這是“雙青”之旅的緣起,歸來之後,念起當初的“過慮”,不禁莞爾,是為之記,以惕來者,莫蹈“過慮”之覆轍。

  以文會友

  紐約華文作家協會今年安排赴中國青海、山東兩省的參訪,經過了大半年籌備,終於在九月八日出發了。距離第一次與中國作家協會互訪的時間恰恰好兩年,中隔的這一年,則是由中國作家協會組團訪美。兩會隔年互訪,一來二往的,既可廣結文友,又能遊覽名山大川,真正落實“以文會友”的目的,不亦快哉。

  這個提議緣自中國作家協會外事辦主任陳立鋼先生。本意是希望透過兩會互訪的機會,不但讓海外的作家及文友走訪故國山川,同時讓大陸的作家也能走出國門,與國際接軌,接觸不同的文化環境,開闊視野,予寫作者的創作靈感和角度,絕對有正面意義。這是件於雙方都是有利的事,當然是舉雙手贊成嘍。

  九月九日下午,大家約好在北京首都機場集合。19名團員有的從紐約直飛北京,還有的是從台灣、上海、成都等不同城市轉道而來。五點過後,班機陸續抵達,機場候客大廳一角的“麥當勞”,一下子就被這支隊伍給佔領了。好在大家整隊迅速,沒多一會工夫,快閃走出航站大廈,回報“麥當勞”一個甜甜的微笑。

  在這一趟的旅遊行程裡,好山好水,固然是少不了的,尤其在各地作家協會的精心安排下,好吃好喝的,那更不在話下。然而此行最不同於一般旅行團的是沿途均拜會當地作家協會,從省級的青海、山東省級的文聯與作協,到市級的西寧、濟南、青島等,還有位於西寧遠郊的黃南藏族自治州的作協文友。大家見面吃肉喝酒、遊山玩水之際,還不忘以文會友、以書相贈。猶如一群小蜜蜂,我們走進中國文壇的若大花園,雖然只是點的短暫駐留,但吸吮到的卻是文學的芳香。

  出發之前,我們也特別製作了多面“以文薈友”的旗子,代表著本團的精神與目標。同時,還特向王鼎公募捐了五套書籍;大陸簡體字版的“人生三書”,及團員施叔青女士和鐵夫先生各自準備的新書,這就是全團帶給大陸友人的見面禮。

  有志一同,對方也以書贈友。這趟青海、山東跑了一圈下來,每個團員行囊裡也增加了不少重量。各地的文聯與作協都以他們的出版品相贈。如青海省當地就有“青海湖文學月刊”,東邊的山東省更是各市都有當地自己的文學刊物,內容及編排印刷一點也不含糊,是當地文學繁衍育生的沃土,培養了作家,也養成了讀者,自然成了我們一路上的最佳讀物。

  相對比較起來,“文薈”明顯得單薄了些。不過,沒關係,兩會交流,就是要互通有無,更何況,海外的華人讀者文友眾多,市場仍具潛力,幾家月刊社都表達未來交換稿源彼此合作的意願。

  除了這些定期出版的文學月刊之外,無論是青海或山東作協的作家們每年都有為數不少的書籍出版。

  當我們造訪青海期間,青海作家李向寧和詩人馬非,都以他們的新作“青藏大鐵路”與“馬非詩選”分享團友。

  當世人正在為青康藏鐵路完工通路而驚嘆與歡欣的時候,青海作協搶先出版了一本“青藏大鐵路”,這本長達廿、卅萬字的書是集合了三位青海當地作家董生龍、李向寧和葛建中的智力與努力的成果,歷時八年,實際入藏採訪卅多次而完成。

  這本書雖然點名為青藏大鐵路,但內容實際包羅甚廣,作者遠從億萬年前古地中海的消失談起,書中形容“當人類以爬行向直立行走逐漸衍化時,人類的頭顱也與一個高原大陸同時抬起──以喜馬拉雅為首領的高原大陸水面,並以傲然的姿態,迅速成長為地球的制高點──青藏高原誕生了。…追隨著考古學家的步履,走進土地總面積250萬平方里,平均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三位作者為首的董生龍,目前是青海作家協會的副主席,同時也是青海湖文學月刊的主編。他更是一位詩人,詩作被譯為英文、塞爾維亞文、羅馬尼亞文、藏文及蒙文出版。董副主席學問淵博,個性豪邁,酒量更是驚人,每每酒後縱聲吟詩或高歌,講起天上地上的奇人異事,更是引人入勝,詩人不拘與豪放的個性現露無遺。(轉載自“文薈”)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wacan&aid=167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