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02 19:27:01瀏覽7224|回應10|推薦87 | |
「先嗇宮」是北縣三重市唯一的三級古蹟,建廟自1755年至2009年共二百五十五年,主祀「神農大帝」為三重著名的古廟。 廟內前殿樑上有一方「聖啟民農」匾,是二次世界大戰中、印、緬戰區名將孫立人的墨寶,依據文獻資料所述,係由當時的三重鎮農會理事長連清傳先生代表獻贈廟方,作為建廟200周年的賀禮。 至於是什麼機緣讓連先生與孫將軍有此互動,在下於今(2009)年六月間探詢了廟方、縣府文化局與三重地方文史工作者,以及故連清傳先生的公子連勝彥(現任清傳商職董事長),答案均是「不可考」! 但從網路上摘下的資料研判,應與孫立人將軍本身亦具備書法才華有關: 民國四十三年是先嗇宮建宮二百週年紀念,廟董們建議要重修廟容,並將宮道擴大。於宮道口立石獅及石燈。 而二百週年紀念碑則是由曹容大師親自書寫,是先嗇宮的重要文物。 先嗇宮重建時總董事為林清敦先生,在林先生的號召下很多的聯文均為全台一時之選的文人所撰寫,這些都是先嗇宮的至寶。 其中本土名書法家曹容大師的作品,在本宮的數量也冠於全省各寺廟。另外在文昌殿內有陳維英舉人親自書寫的聯文一對,也十分珍貴。 在前殿則有近代中國十大名將孫立人將軍的題匾乙方,這塊匾額有很多書法家十分讚賞。孫將軍題名處於五十年代因孫將軍涉及政治因素而遭塗消,至今題名處仍隱約可見。 由於五十四年前的1955年,孫將軍已調任沒有兵權的總統府參軍長職務,卻遭當局構陷「兵變」冤案,從此度過33年的軟禁、幽居歲月;凡是與他有關的各項資料也盡遭下令毀棄,連高懸先嗇宮的這方「聖啟民農」匾也不例外! 從影片中清晰可見當年在白色恐怖威權下,題名的部位「孫立人」三字被塗毀的痕跡,一直到將軍被「形式上平反」後,他的名字才得以重現在這方牌匾上。 除了書法外,孫立人將軍亦愛好運動,在各項球類運動中最擅長的是籃球,1920年他任清華籃球隊長,獲得華北大學聯賽冠軍。次年入選中國男籃代表隊擔任球隊的主力後衛,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遠東運動會,並奪得男籃冠軍。 從軍報國後,孫立人將軍也在抗戰期間創下單一軍級單位,殲敵最多、光復地區最廣、戰利品最豐,掩護中印公路修建通車等赫赫戰功,更是國共內戰期間東北戰場上唯一從頭到尾四度擊敗林彪的國軍將領。 從清末到民國細數中國近代三百年允文武,衛國保民備受袍澤愛戴的將領,孫立人將軍堪稱唯一也! 補充資料: 先嗇宮現為三重市唯一的三級古蹟,建廟自1755年至2009年共二百五十五年。 ◎ 主祀「神農大帝」,是清代來台開墾的先民於清乾隆乙亥年,從大陸福建恭請而來。 ◎ 神農大帝為中華古帝之一,神農大帝像自古即中國農人奉祀之神明,乃為感念大帝恩澤,也為祈求保佑農事順利豐收,即使遠赴他鄉也不忘懷。 ◎ 先嗇宮於地方充份展現出地方公廟之色彩,其宗教建築之美,堪稱台灣傳統寺廟之典範。 神農氏,道教稱「古仙浮丘公」,名間稱先農、五谷先帝、先帝爺、五谷王、藥王、栗母王等…。 「神農大帝」為中華古帝之一,他教民耕稼、種五榖、嚐百草、做燈火,又因嚐遍百草,對各種藥草做調查研究,著有「神農本草經」,故又被尊為「藥神」。 因此農民、藥商、糧商、醫師都奉他為守護神或祖師爺。奉祀膜拜,歷千餘年而不衰。 「神農大帝」與伏羲、皇帝並列為三皇,因教民用火開墾荒地,以火德王天下,故儒教稱為「炎帝」。 誕辰:農曆四月二十六日 神像:以草結衣,手持稻穗及藥草。代表其對農、醫之貢獻) 正殿內懸掛的「先之先覺」「稼穡維寶」「靈被黎庶」等匾額都是道光年所獲贈的。另有曹容(秋圃)大師作品數量冠於全省寺廟,及另文昌殿內亦有陳維英(咸豐九年舉人),前殿有一代名人孫立人將軍題扁乙方 。 簡介 先嗇宮,清乾隆二十年(1755)建於新莊頭前庄,後遷至於三崁店(近新莊交界淡水河邊,約金陵女中後方),初期為一茅草屋頂的單座小廟,因為地處大漢溪旁,屢遭水患,因而遷建於二重埔五穀王村現址,為三重市最古老之廟宇。 道光三十年(1850)由鄉紳林茂盛倡議重建,始有前後殿之規模。今日所見之建築,乃日治大正十四年(1925)由林清敦邀集十四堡仕紳李種玉、李聲元、黃論語、蔡雍、鄭根木等再度集資重建之作。 先嗇宮原名「五穀先帝廟」,又名「五谷王廟」,日治時期更名為「先嗇宮」,為三重市唯一的三級古蹟。「先嗇」之名取自古代天子祭天之「八蜡」禮之首,「八蜡」者,先嗇、司嗇、農、郵表畷、貓虎、坊、水庸、昆蟲等八農業神是也,而其中以「先嗇」為首,為眾農業神之首,即神農之神,由於所供奉之主神即為神農氏,是故以先嗇為廟名。廟內除主祀五穀神農大帝外,同時配祀有文昌帝君、註生娘娘、伏羲聖帝、延平郡王、九天玄女、保生大帝等。 現狀 先嗇宮目前廟貌乃維持道光庚戌年重建後之原貌,斗拱均為木雕所有龍柱牆堵均是觀音石之石雕,古色古香,正殿尚有數塊清道光年之匾,咸豐元年之木對聯。奉祀文昌帝君之護龍,尚有陳維英之對聯。 先嗇宮又名「五穀先帝廟」,主祀神農大帝,位於三重市五谷王北街,創建於清乾隆初期,迄今已二百五十餘年,是三重市最古老的廟宇。該宮起源自清乾隆廿年(西元一七五五年)新莊頭前地方供奉之神農大帝,由於位在淡水河邊深受水患侵襲,於是就遷移至三崁店,最後遷移到三重市的五穀王村,即今五谷王北街。 當時三重市居民蓋了一間簡樸的小廟供奉神農大帝,香火十分鼎盛,直到清道光卅年(西元一八五0年)鄉紳林茂盛倡議重修廟殿,於是廟宇擴建為前後兩殿。經過多年的風吹日晒,廟宇又呈斑剝之態,民國十四年(日本大正十四年,西元一九二五年)總董事林清敦先生邀請地方士紳共同募款重建廟宇,歷經一年完竣。 民國六十五年(西元一九七六年)出任本宮董事長的連清傳提議重建後殿,民國七十一年(西元一九八二年)落成啟用後為一棟三層樓殿宇。一樓供做社教活動中心,兩邊分設圖書室、勵學室、閱報室,並定期舉辦晨間講道、社區登山活動、技藝比賽、婦女座談。原二樓奉祀黃帝,三樓奉祀主神神農大帝。 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起,二樓改奉伏義聖祖、太上道祖、保生大帝,三樓加奉九天玄女、盤古大帝。兩廂都設有清靜客房,可容納三百五十位香客住宿,並有數百坪寬闊的地下室。 先嗇宮是三重地區最古早的一座廟宇,也是三重市民的信仰中心所在,前董事長連清傳先生及蔡詩祥先生暨現任代理董事長李乾龍先生有感於此,不但致力於發展社會教育,更盡心推展民俗活動,每年農曆四月廿六日的神農大帝聖誕日,以及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該宮都有盛大的慶典活動,如最有民俗風味約三獻、踩街遊行、放水燈等。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