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18 10:23:37瀏覽3391|回應3|推薦53 | |
柏林國會大廈上的蘇聯紅旗 30 Apr 1945 翻攝自Google網站 1945年2月,為了加快結束二戰的進度,美、英、蘇三國領袖齊聚雅爾達,共同會商劃分戰後的勢力範圍;結果蘇聯得到了佔領東柏林、東維也納、中國東北(滿州國) 的默許,但柏林、布拉格、維也納等三大城市,則是先佔先贏。 1945年4月,史達林下令蘇軍須於5月1日前攻下德國的國會大廈;為了日耳曼人的民族尊嚴,納粹黨軍組織城內所有14歲以上男丁進行死守,同時並吊死任何拒戰或畏戰的同胞。 由於美軍在硫磺島上所插的星條旗意義重大,蘇軍不想讓美軍專美於前,亦組織了三個分隊的人馬,伺機要在國會大廈屋頂上,插上蘇聯紅色鐮刀旗象徵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 三個旗隊分別由索羅金中尉、皮亞尼斯基中士、瓦瑟利烏茲科夫及第150步槍隊等人所率領及組成。 在為期十天的城鎮包圍巷戰中,蘇軍死傷超過三十萬人,德軍有十萬餘人的傷亡,最後有48萬人投降,由此可見戰況之慘烈。 4月30日,蘇軍攻下維也納、進佔柏林,逼近布拉格,雖然巴頓將軍可在一天內控制捷克首都,但馬歇爾五星上將不想美軍再有額外傷亡,所以巴頓奉命止於捷克邊界。 傍晚六點過後,三組旗隊分別進入國會大廈,與死守的德軍展開逐層逐級近戰,在漆黑的室內中相互駁火,德、蘇兩軍均發生誤殺友軍的情況;先是皮亞尼斯基中士死於階梯上,該隊改由士兵領軍;索羅金中尉這一隊則先後在大廈中全數陣亡;最後是瓦瑟利烏茲科夫及第150步槍隊成員,於五個小時後的1100pm 左右肅清守軍,完成插旗於國會大廈屋頂的艱鉅任務。 《瓦瑟利烏茲科夫本人並於1985年晉升為蘇聯紅軍中將》 在歐戰結束前十天裡,見大勢已去的德軍拒絕向蘇共軍隊投降,因為生怕被印象中的次等人──斯拉夫民族報復他們入侵俄國時所犯下的惡行,紛紛以極快的速度掉頭向英美盟軍方向運動,一度引起盟軍疑慮其另有企圖;直到英軍遇到大批裝備齊全、戰力未損的德軍向他們表達投降意願後,才發現事態嚴重──光是五月二日到三日兩天內竟就收容了高達五十萬的德軍部隊。 這也意味著「追得很起勁」的蘇俄紅軍,正不費吹灰之力的擴大佔領區,套句《投名狀》中的台詞──「搶錢、搶糧、搶地盤」,而這正是前述「雅爾達密約」讓史達林得以肆無忌憚燒殺擄掠的結果。【註一】 英相邱吉爾在得知已有蘇軍傘兵空降丹麥後,迅速做出反應,他急令蒙哥馬利元帥火速趕抵波羅的海阻止俄軍進入丹麥,5月2日,英軍佔領漢堡後搶先一步抵達波羅的海,在後續蘇軍到達前 6 小時封鎖丹麥半島,西方盟國總算保住了丹麥。 另外,在德國西北部,蒙帥也快速建立從波羅的海到易北河的東翼防線。然而此時的荷蘭人因心向盟軍,平均每天約有千人以上餓死在德軍的懲罰性封鎖;後來隨著戰況不利,加上友軍紛紛向盟軍投降的消息不斷傳來,德軍才同意英軍可以空投方式運補醫葯糧食等救濟品給戰區中的荷蘭民眾。 5月5日,0800pm,北部德軍簽署降書,共200萬德軍投降。 5月8日,1101pm起正式停戰。 5月9日,俄國簽署受降書,史達林宣布歐戰結束。 依據「雅爾達密約」的協議,大批蘇軍部隊開始轉移部署,花了近三個月的整補與調動,五十萬以上身經百戰的俄軍挾著歐戰勝利的餘威,向盤據中國東北多年的日本關東軍發起總攻擊‧‧,並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解決關東軍,完成另一個──「搶錢、搶糧、搶地盤、搶娘們」的任務‧‧。 如今二戰雖已結束六十多年,國際間也設立了「聯合國」這個組織,然而從盤古開天起,人類的歷史始終是強權主宰的世界,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仍是如此;日前看到城仲模先生說出「台灣是美國的‧‧‧」言論云云,直覺好笑又可悲! 只想提醒城先生,擁有博士學位,當過教授與大官並不代表樣樣精通、樣樣懂,把「雅爾達密約」前後這段歷史弄通了再說好嗎?要不然東歐現在還應該算蘇俄的領土,更甭說菲律賓了呢! 註一:參考資料:國家地理頻道節目:Ten Days Before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