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被突襲偵查 市井小民更慘
2007/04/18 11:51:02瀏覽831|回應4|推薦51

 馬被突襲偵查 市井小民更慘 

                                                                                                    陳長文 

馬英九特別費案,摒除法律上有罪無罪的案情不談,筆者倒覺得,透過特別費案的二次開庭,讓各界可以好好討論我國檢察機關素來引人詬病的問題。 

首先,檢察機關在第一次訊問馬英九時「以關係人身分傳喚,卻以被告身分偵訊」的作法,引起突襲偵查的爭議。事實上,類此突襲偵查的作法並不僅發生在馬英九身上,甚至可以反過來說,如果馬英九都不免受到檢察官的突襲偵查,可想一般民眾會受到什麼樣的待遇了。 

檢察官之所以習以「關係人」為名,實質上以「被告」訊問當事人,其目的難免不讓人覺得就在於規避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得選任辯護人」的告知義務,這時便可消極降低當事人的防禦心理,一旦其未選任辯護人,即可利用當事人對訴訟程序的不熟悉,取得對當事人不利的供述,以增加起訴當事人的機會。 

這樣的心態,凸顯了一個嚴重的司法倫理問題。檢察官雖被賦予追訴犯罪的職責,但其更重要甚或唯一的使命則是伸張正義;對檢察官而言,所謂的正義,簡單來說就是「勿枉勿縱」,這也是刑訴法第二條規定「應於被告有利及不利之情形,一律注意」的目的。為了增加起訴當事人的機會而採突襲偵查便宜行事的作法,使得當事人不及選任合適的辯護人,無法得到足夠的資訊保障。這是害於檢察官所應維護的正義目的之一:勿枉。 

另一個值得觀察卻是沿習已久的不正常現象,則是偵查檢察官與蒞庭檢察官分割的奇怪安排。 

在馬英九特別費案二次開庭的過程中,媒體對蒞庭檢察官的表現,認為不如預期,給人照本宣科、準備不夠的感覺,這其實並不代表蒞庭檢察官的能力不好。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檢察機關長久以來在制度上將負責偵查的檢察官與負責蒞庭辯論的檢察官分割開來的緣故。 

目前在一般情況下,負責偵查的檢察官通常不會為其起訴的案件蒞庭辯論。在馬英九特別費案中,參與偵查的周士榆檢察官雖然蒞庭了,但要真正貫徹「檢察一體」精神,侯寬仁檢察官更應該蒞庭。 

在「檢察一體」的抽象概念下,檢察官甲與檢察官乙本應視為一體,因此甲偵查,乙蒞庭在邏輯上並無不妥。然而,這樣的抽象概念,與現實世界的運作實在相距過遠,最明顯的例子是,如果檢察官均視為一體,怎麼會有南、北檢對特別費的法律定性出現天差地別的情形呢? 

即使所依據的是同一部法律、調查的犯罪事實也是相同的,但每個人、每一位檢察官對法律的詮釋、對事實的認知,不可能不存在差別。檢察官甲偵查認為該起訴的案件,就應該由甲親自蒞庭辯論,不應假設其他的檢察官與甲均抱有相同的法律認知、事實判斷,而由並未參與偵查的其他檢察官蒞庭辯論。 

此外,偵查檢察官對案情、對用法理應最為嫻熟,卻在起訴後將案件移交給得「重新開始」的檢察官進行法庭攻防,如何期待後者充分發揮「戰力」?這樣的切割作法,將傷及檢察正義的另一個目的:勿縱。 

另一方面,偵查與蒞庭切割的結果,也將使得責任劃分變得不明,倘若當事人受無罪判決,究竟是偵查檢察官不當起訴之故,還是蒞庭檢察官論辯不力所致?這些不理想的安排在今天實行交互詰問制度的時代更是明顯。 

總之,特別費案其實提供了許多值得反思的教材,至少這中間透露的檢察機關問題,主事者應該著手改革是刻不容緩的! 

2007/04/18 聯合報】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vchen&aid=902827

 回應文章

平安書苑《Godnews》果願.溥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知感恩
2007/04/18 23:12

一堆數典忘祖

不知自己姓啥

置 民生疾苦 社會經濟 國家安危 於不顧的政客

老天有眼

終將讓世人 來看看 貪婪無恥 昏君集團 的現世報


ㄚ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司法就歸司法吧!
2007/04/18 19:04
本來司法就歸司法,當然馬英九先生也非神者是要經過司法來檢驗他的清白,不能說只撿有利於他的言辭,就叫司法公正,因為法院是政治人物的最後一道關卡,民意並不能決定政治人物有罪否,要不然就淪為:當選過關 落選被關 的舊思維......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good talks
2007/04/18 16:57
good talks!!!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司法
2007/04/18 13:28
常常是有錢有知識的人才得的到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