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免除父債子償 法律人覺醒了?
2009/06/01 11:01:29瀏覽2726|回應5|推薦51

免除父債子償 法律人覺醒了?

2009/06/01聯合報陳長文/法學教授(台北市)】

欣見民法繼承編修正案三讀通過,採取限定繼承原則,讓弱勢者不必再面對「天上掉下來的負債」的惡夢。雖然法案已通過,但我們不妨回頭檢視這波修法過程,探討法律人在社會公義實踐中應扮演的角色。 

首先,拿債信、交易安定性或債權人權益來辯論「是否要採限定繼承」為原則,是在錯誤的層次上辯論。嚴格來說,現行法實質上也是「反對父債子償」的;因為繼承人可透過拋棄繼承或限定繼承程序,免除父債子償的義務。

試問,當你知道有一筆債務要你「繼承」,但如果在期限內去辦理拋棄繼承或限定繼承,就可以免去債務。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去辦理拋棄或限定。之所以還會有人不去辦的原因只有一個:他們不懂法律。 

這是令人無法容忍的荒謬,有一條法律,存在的目的就是懲罰不懂法律的人!這背後也同時投射了對資源弱勢的人歧視。懂法律,或者請得起法律專家的人,父債子償對他們來說永遠不會發生。而不懂法律,也請不起法律專家的弱勢民眾,就得父債子償。 

因此,這已不是「要不要父債子償」的問題,而是,要不要維持「以繼承者知法與否」作為標準,來決定父債要不要子償的惡法。 

然而,這麼明顯不公義的惡法,從可喜面看,在許多法律人呼籲奔走下,結合輿論、行政與立法的力量,終於幫助弱勢者解除桎梏。但從可恥面看,法律人竟然讓這惡法荼毒弱勢民眾數十年,特別是我們的大法官,數年前高雄地院的陳業鑫法官,不忍惡法傷害不知法的幼兒寡母,多次裁定停止訴訟程序,聲請大法官解釋。然而當時的大法官卻以程序方式決議不受理,若當時大法官願意釋憲,就可以減少許多年的虛耗。早知今天,當年的大法官們不會有「進步立法,退步不解釋」的羞愧嗎? 

接著,在什麼程度上溯及既往呢?筆者認為應從寬認定,行政院原提案設定的「例外」太窄,反倒是立委主動提出較寬的回溯條件: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或未同居共財繼承債務者。顯現更進步的人道關懷。但「不可歸責於己」屬抽象法律概念,並且舉證責任仍歸屬於繼承人,司法機關宜從寬認定。 

那麼對債權人權益是否不公平?這個問題可以反過來問,如果這些繼承人懂法律,試問債權還可能存在嗎?這種繫於繼承人不懂法律而產生的債權,有多大的保障實益與公平性? 

許多位居高位的法律人往往因為缺少對弱勢的憐憫,而不能站在法律的肩膀上,自問法律的目的何在?少了這一種宏觀,就容易成為不公義法律的冷漠共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漢謨拉比法典中明言了法律的目的之一:「為使強不凌弱,孤寡各得其所。」希望在這一波民法繼承編的修法過程裡,法律人能有更多覺醒,回到為弱者伸張正義的「法律初衷」!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vchen&aid=3000961

 回應文章

mousking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說的太好了!
2009/06/11 09:55
雖然說惡法亦是法,但知法者不加以伸張,啟不是罪過!法律人如都有悲天憫人之心,相信社會會更合諧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每次都是陳長文律師說了我才知道
2009/06/02 02:30
很驚訝的發現,原來法律人的初衷是「為弱勢者伸張正義」。我還以為是「贏」呢。

i~Rober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贊成免除父債子償
2009/06/01 20:08

不能上一代無能負債累累

要下一代償還....

否則, 不該來的倒楣的下一代永無翻身之地



江雅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很棒
2009/06/01 17:55
說得太好了,如果法律人的心能夠softer and warmer,很多事情就不用搞到天怒人怨之後再來收拾殘局了。

J教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支持論點
2009/06/01 16:27
每次在外面演講時,不管主題是什麼,總是會宣導一下限定繼承及拋棄繼承的觀念,很高興看到這次修法通過,也期待許多遭逢繼承債務劫難的朋友,能藉此脫離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