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08 10:55:13瀏覽1676|回應5|推薦26 | |||||||
中國時報 2008.12.08 天堂不撤守─一個四川小女孩的純真盼望 陳長文 各位在讀報的此時,我和紅十字會同仁們,正在從高原上偏遠的理縣前往成都的路上。幾天前,我再度踏上了四川的土地,除了訪視汶川大地震的災區、捎送物資為災民送暖外,也希望透過此行,看看在震災甫過半年的此時,我們還有什麼沒做的?還有什麼可做的? 猶記得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傳來,電視不斷傳送著一幕幕親人離散的畫面,至今仍在我心頭縈繞不去。不只中國大陸民眾,整個台灣民眾的心頭也為之劇震。台灣民眾不分黨派,大家同心協力,用最溫暖的行動,表達我們對震災的關心,我一直覺得,那是兩岸人民最接近的時刻。 這些情景雖已間隔半年,卻歷歷如昨日一般,人道價值超越了政治的判斷,紛紛擾擾的政治口水不再,我們看到的是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最聖潔的人性光輝。雖然,這半年來,許多新的事件如全球的金融風暴或許帶走了人們的注意力,但半年前台灣捎送到四川的愛心,卻如種籽一般已漸漸萌芽,引領著災區民眾走出創傷。 以紅十字會為例,我們滿載著台灣民眾的愛心捐款,總計要投入約新台幣十五億元幫助川甘陝的地震災區重建復原。我方要協助重建四十四所學校、四十三所衛生院及一所殘疾人康復中心。而這個計畫將使超過三萬二千名的學生與一五○萬以上的災民受益。此外,我們也補助受災學校的貧困學生就學,並和國內多個非營利組織或大陸民間團體合作,推展社會服務方案,希望協助弱勢災民早日回歸正常的生活。 在這一趟訪視中,從成都到映秀(震央),再到阿壩州(羌藏自治州),我們轉達了台灣關心與具體的計畫,更親身感受了災民的悲苦與難以描述的無助與無奈,也深刻體會生活在高原的弱勢人民的需求。當映秀鎮的萬人塚映入眼簾,這一場地震活生生的毀去了一個城鎮,平日同時生活在俊山秀水的鄉親,今日卻不分男女老少,共葬一塚,怎不令人感傷? 另外,在映秀鎮發放棉被給災民時,一位廿多歲的年輕女士從我手中接過棉被,我問她結婚了沒有?她答道:「當然。」我又問她孩子多大呢?她眼眶一紅說道:「孩子沒有了。」我又問她先生呢?她回答道:「先生也沒有了。」我忽然有些後悔問了她這些問題,只能默禱著這棉被能在冬寒裡,帶給她一些溫暖。 我們也造訪若干被地震摧毀的學校。德陽的天河國小、壽豐中學以及成都市金牛區的解放北路第一小學,都被地震摧毀了校園。天河國小和壽豐中學的學生目前都只能在板房(我們稱的組合屋)內上課,夏時熾燠,冬難禦寒;第一小學學生則被分散到其他學校上學。他們都期待著學校重生重建,讓他們可以安心的上學。 在壽豐中學結束訪視正準備登車離去時,我看見幾個記者正在訪拍一位坐在舊校園廢墟裡的小女生,我趨前在她的身邊坐下,和她聊了一會兒。小女生落落大方,非常的聰明伶俐。我問起她的父母親,小女生眼眶泛紅地告訴我,她的父親遠在蘭州做工,母親則在省城裡工作。原來她是個「留守兒」,也就是父母親都到外地打工,而單個兒留在學校,得自己照顧自己的孩子。 和她談話裡,早熟的她,眼神與談吐充滿堅強。她語氣堅定的告訴我,她要做個有用的人,因為,她沒有什麼可以回報給許多幫助他們的人,只能期許自己當個有用的人,將來有力量可以幫助別人。 台灣人民對四川震災所付出的關心與努力都是值得的。小女孩緊緊的記住了來自遠方的關愛,也因此給了自己一個要茁壯長大並關愛他人的未來許諾。正是這樣的純真盼望,讓我們的世界充滿希望;也正是這樣的純真盼望,讓我們覺得,那令人辛酸的震災背後,仍有一盞盞溫暖的燭光正熾、正亮。 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會長陳長文(右) 4日出席中國四川成都市金牛區解放北路第一小學重建奠基典禮,小朋友們把紅領巾獻給陳長文等台上貴賓。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97年12月4日 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會長陳長文(右), 6日前往中國四川馬爾康縣探訪大骨節病患者,不但受到當地村民熱烈歡迎,同時感謝來自台灣的關心。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97年12月6日 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會長陳長文(左)、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江亦曼(右2),6日共同攙扶一名四川大骨節病患者並前往她的家中慰問。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97年12月6日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陳長文五日深入汶川大地震受災最嚴重的映秀鎮,發送台灣民眾愛心捐款購置的棉被,高齡79歲的老婆婆曹桂華情不自禁的感動落淚。中央社記者郭萍英四川省映秀傳真 97年12月5日
台灣愛心捐款援建四川阿壩州康復中心奠基 【大紀元12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萍英四川阿壩州6日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陳長文今天與中國大陸紅十字會副會長江亦曼、大陸殘疾人聯合會代表在四川省阿壩州藏族羌族自治州共同舉行殘疾人康復中心奠基動土儀式,這座由台灣民眾愛心捐款興建的康復中心預計1年完工,估計將有7萬多人受惠。 陳長文今天前往四川省阿壩州藏族羌族自治州探訪殘疾人士,並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援建汶川地震災後工程之一的殘疾人康復中心與江亦曼等人在預定興建的地點舉行奠基動土儀式;當地民眾扶老攜幼到場親眼目睹康復中心奠基,並對台灣愛心捐款興建康復中心表示極為感謝。 現年42歲的藏族婦女三朗頭表示,很高興台灣對阿壩州的關心,這裡居民都知道台灣要在當地蓋一所康復中心,協助殘疾人康復,也都非常感激台灣同胞的愛心。 陳長文表示,康復中心的興建,除了硬體工程之外,未來完工後,如何有計畫的提供致殘災民和鄰近殘疾人口的康復服務工作,如何培養足夠的復健醫師與治療人員、增強殘疾人士的支持網絡,以及對殘疾人士生活從事整體關照等,均有賴海峽兩岸紅十字會和大陸殘疾人聯合會進一步的規劃與合作,畢竟康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持續的投入與專業人才的培養及訓練。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援建的這所康復中心所在地--阿壩州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區,也是大陸羌族的主要聚居地,地處偏遠,加上山區道路難行,外界並不容易進入。 由於中國大陸目前已進入冬季,阿壩州首府馬爾康縣當地氣溫低達攝氏零下11度,河流開始結冰,山壁間的流水也凍成冰柱,陳長文及中華民國紅十字會一行由中國大陸紅十字會副會長江亦曼、馬爾康縣縣長以及當地紅十字會人員陪同,由馬爾康縣府所在地翻山越嶺兩個多小時幾經波折才抵達藏族聚居的朵渣村。 根據統計,汶川大地震使得阿壩州新增2160名殘疾人口。此外,根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的資料,阿壩州原有殘疾人士就多達10萬5000人左右,幾乎佔全州總人口的12.23%;但在地震前,當地卻沒有一所綜合性的殘疾人康復中心。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表示,為提供因地震致殘的災民必要的服務,並因應當地殘疾人口的需求,因而決定將殘疾人康復中心建在州府所在地的馬爾康縣。據統計,當地殘疾人士將近1萬人,加上相鄰的小金、金川、阿壩、若爾蓋、紅原、壤塘、黑水等7縣共有殘疾人6萬1762人,康復中心建成後初估可服務的總人口數超過7萬1382人。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指出,此次投入人民幣700萬元(約合新台幣3416萬元)參與此間殘疾人康復中心的硬體興建工作。在硬體工程部分,紅十字會將與財團法人台灣營建院合作,協助大陸紅十字會與殘疾人聯合會,興建硬體康復訓練中心,包含病床、康復諮詢科、肢體康復科、聾耳康復室、低視力康復室、腦性麻痺與智力障礙兒童康復室、社區康復部、精神康復室、門診室、義肢裝配站、輔助器具供應站、基礎設備購置等等。 至於在軟體服務上,包括康復中心的運作、專業治療師和醫師的培訓、各項康復服務的提供等,紅十字會將結合台灣或是大陸當地團體,共同投入康復中心的培訓與服務工作。 康復中心投入運作後,預料將可有效緩解馬爾康縣及附近8個縣、約7萬餘名殘疾人康復的問題;康復中心也預計定期向社會宣導基本康復知識及一些常見病的預防與治療常識。 陳長文表示,汶川地震讓兩岸人民充分展現人道的關懷與善意,殘疾人康復中心是中華民國紅十字會這次汶川大地震災後硬體重建的其中一個項目,紅十字會未來將和台灣非營利組織或大陸民間團體合作,以康復中心為基點,推展相關服務或訓練方案,協助這群弱勢災民和鄰近社區的殘疾人口早日回歸正常生活,以硬體結合軟體的方式,為災民提供實質服務。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