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策期許》
用「假設的同情」 克服信任障礙
第1062 期 2008-03-30 星期日
作者:陳長文
三月二十二日新總統選出,但台灣仍千頭萬緒!經過八年虛耗,台灣用「百廢待舉」形容也許過重,但至少是「困難重重」!在環環相扣的問題中,「兩岸問題」是牽動台灣所有問題的核心,如何處理,勢將是未來四年,我們觀察新總統──馬英九的重要指標!
馬英九從政以來,一直被政治對手扣上「中共同路人」的帽子,在還沒有權力主導兩岸問題時,就已被對手強浸在「紅墨缸」,現在兩岸問題的決策權杖已然在手,可以想見,在全身沾滿紅墨汁的情形下,他如何既能開拓兩岸關係,打開台灣核心之結;復讓台灣人民,尤其是根深蒂固懷疑馬英九會賣台的綠營,對他安心信任。這一點,既需要智慧,更需要耐心!
如果馬英九能克服這一層「信任障礙」,就等於跨出了成功的一步;接下來,兩岸具體政策該怎麼做?筆者有幾點淺見:
一、非「善意」不能竟功:無論就兩岸的人民或者主政者,「善意」的立基點,就是「假設的同情」。英國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嘗言:「批判別人前,先要有一種『假設的同情』。」也就是「同理心」的發揚,凡事先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所有的爭議才能回歸理性討論,而這種立基於「假設的同情」所創造的「善意」,一旦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精神,所有相關政策的釐訂與施行,才能避免「末日機器」對撞,才有經濟榮景可期。
二、「存政治之異,求歷史文化之同」:兩岸「合」則利,「不合」則害,中國政治制度與我們的差異,基於主客觀的現實,我們固然應有善意的期許,但也要勉力尊重對方政經運作下,並不令人滿意的現狀,畢竟「大國以力,小國以智」,唯有如此,才能善用兩岸關係優勢,務實取得兩岸經濟文化具體的結果。當然,中國方面也應展現「以大事小」所應有的謙卑、誠懇,開啟兩岸的善意循環。
三、堅持「-中各表」的共識:馬英九兩岸政策的核心主軸是「不統、不獨、不武」,如果將之比喻成產品,那麼將此產品輸出唯一通路就是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這是兩岸政府與人民再難尋得的「最大公約數」與「最大善意解」,只有在「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基礎上,「兩岸關係」才能回歸到經濟、民生活路、農產交流、漁權協定、貿易往來、海空航運、乃至延伸出來的司法互助等實務框架裡;然後所有的政策走向,亦將豁然開朗。
四、恢復海基會的功能:讓兩岸兩會(海基、海協會)恢復體制內對話窗口,當互信趨於穩定;即可考慮邁進「官方會談」,待時機成熟時;兩岸領導人亦應選擇適當地點會談。
一九五八年的今天,海峽兩岸處於戰爭狀態,「武力解放台灣」與「軍事反攻大陸」,是兩岸唯一的政治思維;二○ 0 八年的今天,兩岸經貿依存的關係,已超越表象的政治隔閡,試想,再經過五十年,二0 五八年的今天呢?我們的子孫當家主政之時,我絕不相信「統獨」的魔咒還能延續。我深信,兩岸絕不僅共創和平共榮,而是共同追求「世界福祉」;既然時問會解決所有的歧異,又何須急於一時?
最後,馬英九雖以五八%得票率當選,換句話說· 但仍有四二%的選民對他有疑慮,還好馬英九在性格上並不獨斷,其一貫溫和謙卑的人格特質,也是許多人支持他的原因,秉持這樣的性格;循序不躁進,應能在任內開敔兩岸和平與繁榮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