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肺經養生
寅時,03:00---05:00,肺經
肺,黃帝內經:「相傅之官」,相傅是指皇帝的老師,從人體本身來看,位置高於心臟的器官就是肺,而心為君主之官,位置 高於 君主。人體之氣機是從肺經開始,肺經主一身之氣,主治節,03:00---05:00,人體氣血重新分配,而此時人應睡的最沉,若此時會醒來,就說明氣血不足。
肺經起於身體中部,並向下走,與大腸相聯,繞轉後,經過橫隔膜及肺,與肺相接,經脈從腋下分出,向下走沿著手臂側,經過肘窩(肘部摺位),及至腕部,並走在腕動脈血管之上,從手拇指分出,另一支脈則從腕後分出,並於食指尖,與大腸經相接。
「肺主氣,司呼吸」,中醫認為肺主一身之氣,負責管理呼吸活動。肺是「氣」之交換地方。吸氣時,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氣」,並往下輸送,與其他氣結合而成「宗氣」。呼氣時,肺則排出體內的濁氣。肺的呼吸正常,則氣道暢順,呼吸均勻調和。若肺功能失調,則呼吸功能減弱,從而影響氣的生成,並引致氣虛等症狀。肺主一身之氣,故肺氣虛時可見體倦無力、氣短懶言、自汗等氣虛的症狀。
「肺主宣發和肅降」,中醫認為肺有宣發和肅降的作用,宣發是指升發和發散的意思,而肅降則指清肅和下降的意思。肺的宣發特性可表現為將濁氣發散並排出體外,亦可表現為將津液及水穀精微散布全身,達至皮毛。此外,透過汗液分泌的調節,肺將衛氣宣發至體表﹝中醫稱為皮毛或腠理﹞。如外邪犯肺,肺氣失宣,可引起氣滯胸悶、咳喘等症狀。如病邪犯肺,則可使其肅降功能失常,引起咳喘或水濕停留、尿少、水腫等症。
肅降特性是指肺氣具有向下的通降和保持呼吸道潔淨的作用。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氣﹝空氣﹞,並將脾傳輸的津液和水穀精微向下布散;另外肺亦有肅清呼吸道的異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潔淨及健康。
宣發和肅降對人體的健康非常重要,若肺失宣降﹝宣發與肅降﹞,會出現咳嗽、喘促、胸悶、自汗﹝即身體於平靜時仍然容易出汗﹞及痰濕停聚等。
「肺通調水道」,肺能通調水道,意即肺能疏通調暢水液行與排泄的通道。肺通調水道的方向與氣之宣發肅降的方向相同。透過宣發作用,肺將水液輸送至皮毛,並化成汗液排出體外,這就是身體的發汗程序。透過肅降作用,肺將水液輸送至腎,經過腎的氣化作用轉化為尿液排出體外。如外邪襲肺,肺氣不宣,肅降無能,水液不得通調,則可出現小便不利、浮腫等症。故有「肺為水上之源」的說法。
「肺朝百脈,主治節」,「朝」指聚會,肺朝百脈,意即透過血脈將全身的血液聚合於肺。如前所述,肺主一身之氣,中醫認為血倚靠氣的推動才能運行全身,血液在肺進行了呼吸作用及氣體交換後,便會運行全身。此外,通過氣的運行,肺亦負責調節體內津液分布。由於氣對全身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故肺對氣的調節即中醫所指「主治節」對身體亦非常重要。
「肺開竅於鼻,其華在毛,上連於喉」,「其華在毛」指可通過皮毛的表徵觀察肺的健康狀況。按中醫理論「皮毛」指身體之表,而肺可謂是主體表的器官。肺透過控制皮膚、汗腺及毛髮,調節了整個發汗的過程。此外,肺更將衛氣宣發於皮毛,對抵御外邪有著重要的作用。若這功能出現問題,即中醫所指的肺氣虛,則衛氣亦會因而不鞏固,身體抵抗力減弱,引致疾病如感冒、傷風等。
涕是由鼻粘膜分泌的粘液,並有潤澤鼻竅的功能。鼻為肺竅,正常情況下,鼻涕潤澤鼻竅而不外流。若肺寒,則鼻流清涕;肺熱,則涕黃濁;肺燥,則鼻乾。
鼻為肺之竅﹝肺的門戶﹞,亦為身體內氣出入的通道。若肺失調,則鼻會受到影響,例如,肺氣不利,則見鼻塞流涕、嗅覺不靈、打噴嚏等。此外,喉與聲帶亦與肺相連繫。有時候,肺虛會引起聲音嘶啞、失音等。
肺,主聲:聲音的產生與肺的功能有關。肺氣充足人的聲音宏亮,肺氣虛弱的人聲音低微。風寒襲肺時,肺氣閉塞,可出現聲音嘶啞或失聲。
肺之志為憂(悲)。憂愁和悲傷,均屬非良性刺激的情緒反映,它對於人體的主要影響,是使氣不斷地消耗。由於肺主氣,所以悲憂易於傷肺。反之,在肺氣虛時,機體對外來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下降,而易於產生悲憂的情緒變化。
肺臟屬呼吸器官,肺與心臟之間的血液循環稱為肺循環,心臟藉肺動脈將全身回歸到右心房的靜脈血,由右心室送入肺部,肺由靜脈血取出二氧化碳,注入氧氣變為動脈血,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由左心室再送往全身。空氣中的氧氣只有在負離子狀態才會被身體吸收,空氣中負離子缺少會使人變的緊張,焦燥不安,要改善空氣品質,必須先增加空氣中的負離子。
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的主要功能是排泄糟粕(廢物)。飲食經脾胃小腸消化吸收後,糟粕進入大腸然後排出體外。大腸有病,如排泄功能減弱則便秘;排泄功能亢進則泄瀉。
肺功能失常時,身體疲倦無力,氣短懶言,咳喘,易出冷汗,呼吸不順連帶鼻塞流涕,嗅覺異常;肺另有調節水份功能,往下輸送至腎臟,異常時則水溼停留上半身,尿少,水腫.肺能將空氣與胃中營養送至皮膚與毛髮表面,使皮膚毛髮潤澤,汗孔開合正常,使皮膚能抵抗外界刺激和病菌,若肺失衡,則皮膚會乾燥,敏感,毛孔粗大,沒有光澤.以傳統美容保養很難改善這種內在原因造成的皮膚問題。
咳病由「內外合邪」所致,在《素問.咳論》的原義為外感寒邪,寒飲內停,邪氣以從其合,「形寒寒飲則傷肺」內外合邪致肺咳。臨床上肺系疾病的發病常因感寒而發,既使在炎熱的夏季也常因納涼感寒,冒雨涉水而發病,現代人慣用空調帶來居處的寒涼以及寒冷的環境引起的咳病最為常見,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咳嗽常常復發於冬季,正是因為冬季寒冷,寒邪最易鬱閉肺氣,導致肺氣上逆而咳之故。寒飲指過度生冷的飲食,因為肺脈起於中焦脾胃,生冷過度,寒氣循經脈使肺氣受寒凝滯而產生咳嗽,這種情況常見於脾胃陽氣虧虛之人。在臨床上常見的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等疾病常因飲食寒涼、冷飲而發,現代人嗜食冷飲的飲食習慣導致的咳病正是寒飲傷肺的體現。故肺系疾病的預防應外避虛邪賊風,避免形寒傷肺,內調飲食,忌食生冷寒涼,適度的應用空調和冷飲,順應自然,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
若凌晨03:00---05:00時醒來,是很危險,尤其老人,又出現大汗淋漓的現象,這是身體不好的警訊。一些心臟病患常會猝死於03:00---05:00,由於此時身體對氣血的需求量都大增,就會加重心藏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