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署名「顧景舟」的高仿壺
2007/11/26 18:50:05瀏覽10476|回應0|推薦1

*

*

署名「顧景舟」的高仿壺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唯有上過手,仔細玩味后,才能分清真與仿,這些壺,工藝都很好,但是,土質不對,都是近二十年仿的。

 

 

顧景舟作的壺

 

  顧景舟,本名顧景洲,1915年生於江蘇宜興川埠鄉上袁村,顧景舟可以說是歷代紫砂陶藝名中,名號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後改名為景舟、名號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壺叟等。曾自創堂號為自怡軒。他在壺藝上的成就極高,技巧精湛,取材甚廣,可說是近代陶藝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聲譽可媲美明代的時大彬,世稱「一代宗師」、「壺藝泰斗」。

 

  其少年即立志于紫砂陶藝創作,從其祖母邵氏學藝,潛心磨練製作技巧,方二十便己身列紫砂名手之林。數十年來飽覽歷代紫砂精品,深入鑽研紫砂陶瓷相關工藝知識,旁涉書法、繪畫、金石、篆刻、考古等學術,豐富的人文素養加上精練制壺技藝,醞釀出其在紫砂創作上的獨特藝術風格,同時,顧景舟對於紫砂陶傳器鑒賞亦有高深獨到的造詣。

  他的紫砂作品以茗壺為主,年輕時先由方器入手,兼做圓器,隨著其與書畫界的交往,逐漸偏重光素器型的製作,最後是以幾何形壺奠定其個人風格,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創作方向。作品特色是,整體造型古樸典雅,形器雄健嚴謹,線條流暢和諧,大雅而深意無窮,散發濃郁的東方藝術特色。

  他還與名畫韓美林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張守智教授合作制壺,為砂壺的發展注入現代美學概念。開創紫砂茗壺造型的新意境。

 

顧景舟·仿鼓如意壺

蓋印:顧景洲,底印:足吾所好習而老焉。此壺在嚴謹的構思、做工下,呈現一股行雲流水的爽利感,線條起承轉合間流暢合理。壺肩如意刻花與流、把上的刻線,使通壺充滿湧動的態勢,並適切地表現紫砂的質感。

 

 

標題:顧景舟·高虛扁壺

蓋印:顧景舟·生於乙卯把印:壺叟底印:陶壺外史壺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圓扁胡蘆,長流的轉折呼應重心略向上的環形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蓋鈕巧妙地凸起令壺的重心上移,腹似虛實有通壺顯得精實有社...

 

顧景舟-鷓鴣提梁壺

蓋印:景舟。變化提梁的型式及空心蓋鈕以虛親寶,塑造耐人尋味的效果。壺身成短圓筒狀,線條洗練明確,與蓋和提染渾成一體。配以較長的流,更有畫龍點睛之妙。

 

顧景舟-雨露天星提梁壺 

韓美林設計,蓋印:顧景洲,把印:壺叟,底印:景舟制壺,銘:兩三點雲不成雨,七八個星猶在天。直線與弧線交錯運用,轉折處明快流利。提梁及蓋的造型設計突出,形成方中有方、方中帶圓、圓中含方的構圖。

 

 

 

顧景舟-高腰線提梁壺(五頭)

蓋印:顧景洲,底印:荊南山樵。壺身以鼎,以圓弧線條構成,力求渾圓飽滿,唯圓柱提梁框出一片正方,虛實相應,更添此壺神韻。壺肩飾以三道圓環,有效地平衡視覺重心。

 

顧景舟-均玉壺

蓋印:景舟,底印:顧景舟。壺身做圓角方柱體。圓口,短坡頸,小圈足,橋形蓋鈕塑來大有古意。無論整體或局部造型皆可見方中寓圓之意,有如天地方圓,和協統一。均玉壺高:9公分寬:18.5公分

 

 

 

顧景舟-上新橋壺

蓋印:景舟,底印:中國宜興。圓扁腹身。肩上帶一環,蓋口一環,蓋中間再一環,如水波蕩漾,上有橋形鈕立於其中。此壺線條處理得圓潤通融。環形把手上塑一平背與蓋鈕呼應,又似一葉過橋小舟,亦利於提握。

 

 

 

 

 

※宜興壺公-鮑建南先生發表於66期《紫玉金砂》的「漫談顧景舟大師的藝名與壺上用印」,清楚敘述了顧景舟先生的藝術創作歷程,非常值得參考,特轉載如後:

顧景舟-藝海一舟、揚帆遠航

漫談顧景舟大師的藝名與壺上用印

  記得初次見到壺藝大師景舟先生的紫砂茶壺印款(壺上用印)和聽到景舟先生有關藝名的解釋,是在1974年年底。那時筆者隨老師張志澄(高級茶藝工程師,宜興縣林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四0年代被民國政府命名的茶果農藝高級工程師)拜訪景舟先生。在顧氏中,景舟先生和張工談茶論壺,越說越投機。景舟先生一時興起,將自己所用的茶壺印款拿給張工看,將自已的藝名來歷一一講給張工聽,只因筆者當時未曾準備,錯過了記錄機會,甚是可惜。

壺款反映出作者素質與修為

  七0年代底,八O年代初,筆者抽調至丁蜀鎮文化館(站)負責全鎮的文物普查,因景舟先生民國期間壺上用印已屬文物普查範圍之故,即陪同朱可心(紫砂壺藝大師)、李壯大(原宜興陶瓷陳列館館長,文物普查領導小組成員)、華蔭棠(著名工商人士,藏壺、鑒賞)等人來到顧氏中,將景舟先生早年用印一一登記,並請景舟先生就自己的藝名一一作了講述。記得當時還有一些景舟先生收藏的清代名印章(也含仿古印章),因尊重景舟先生的意見,未作登記。後筆者著手準備《景舟傳》資料搜集整埋,又一次次對景舟先生的藝名、壺上用印,向景舟先生作了採訪並記錄在案。現將景舟先生的藝名、壺上用印作一探析,不當之處,謹請方指正一二。

  紫砂茶壺印款,既具有書法藝術、籇刻藝術的傳統文化內涵,又具有表昭作者身份、藝名,體現作者意趣、愛好,作者思想、活動,作者追求、抱負等等作者本身的文化素質與修為,還具有紫砂工藝實用裝飾的文化關係與文化情趣,這三大效用自印款在壺上銘用開始即顯示出來。大凡名人名、名號名作,無不在茶壺印款上十分講究。而卓著成就者如時大彬、陳鳴遠、顧景舟等就更勝一籌,更為講究。

  綜觀現代壺藝大師顧景舟的壺上用印及所出現的藝名,無不反映出顧景舟各個歷史時期的思想活動、藝術追求、抱負理想、心境愛好。從顧景舟的藝名隨著時代的變化,可以看到顧景舟從藝歷程中的曲折迂迥,成藝過程中的心境意趣,而最終昇華至一種回歸的自然境地和自然心態;平衡的、坦然的、淡泊的、歸宗的,猶如禪機、悟性,正道得果一般。

墨緣齋啜墨苦讀、自鐫壺款以明志

  顧景舟原名顧景洲。顧父顧炳榮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之古訓,要顧景洲發奮讀書,用知識出人頭地,錦繡河山,故取名景洲

  墨緣齋,為顧景洲就讀於蜀山東坡書院時書齋的題名。顧炳榮從小就督寫顧景洲學文習字,每日啜墨不止。顧景洲牢記古訓父教,用墨緣齋激勵自已用功學習。民國十三年、十四年(19241925年)江浙軍閥齊盧之戰,禍及丁蜀地區。顧氏道中落。三年之後,顧發生一場火災,中財物化為灰燼。顧無力供奉顧景洲繼續讀書,顧炳榮即要顧景洲在中研習,繼續在墨緣齋自學深造,以待業與資足再就學機會。

  墨緣齋制墨緣齋景堂制墨緣齋意堂制景記,為顧景洲早期初制水平壺壺用印款。因境困窘,生活所逼,顧景洲祖母說服顧炳榮,在1932年初帶顧景洲學制水平茶壺。數月後,顧景洲學成後自製水平茶壺,即在壺底使用墨緣齋制印款。接著又在壺底使用墨緣齋景堂制印款,並在壺把或壺蓋上使用景記印款。後又接用墨緣齋意堂制印款,把款用景記印款。壺款俱是顧景洲親自鐫刻,表明了顧景洲喜美術,習書法,好舞文弄墨之志向,並用壺來反映其自己的這一觀點。

武陵逸人滬仿古、漂泊不定似浮萍

  曼晞陶藝,為顧景洲跟隨儲銘學藝時所用之藝名印款。1933年下半年,顧炳榮為顧景洲的前途著想,先後懇請陶刻名手陳少亭、書法潘稚亮收徒傳藝,末成。顧炳榮又懇請制壺名程壽珍收顧景洲為徒,又未成。後來,顧炳榮再三相邀蜀山制壺好手儲銘至中邊制壺邊傳授顧景洲技藝,事成。

  儲銘,又名臘根,號大匠巨人,龍溪山人,時稱洋桶王(紫砂洋桶茶壺制得獨好)。顧景洲自1934年開始隨儲銘學藝整整二年,儲銘傾心傳授洋桶壺矮石瓢如意仿古掇球線圓圓刻等款式。至顧景洲會獨立做茶壺,即用藝名曼晞陶藝之印款。曼,代表美,意顧景洲壺藝初成,已能親手製作。晞,是曙光初露的早展,意顧景洲壺鋒初露,看到前途,看到光明,快到大顯身手的時候。

  武陵逸人,為顧景洲應上海郎氏藝苑之遨,仿古作陶間所用藝名印款。1936年,上海古董商郎氏藝苑主人郎玉書走訪宜興丁蜀上袁村等地,看中顧景洲所制矮石瓢等傳統壺款式,聘顧景洲至上海仿古,所制傳器嚴謹典雅,工整精緻。一年後顧景洲回鄉制壺,即開始用藝名武陵逸人,表露自己瀟灑飄逸的當年個性,朝氣蓬勃的向上精神,也表達自己奮發向上的遠大理想和追求靈秀風格的奮鬥目標。

  自怡軒,為顧景洲被聘為上海標準陶瓷公司堆塑制模室任技師期間所用藝名印款。1942年,財大氣粗的上海標準陶瓷公司聘顧景洲至公司,任堆塑制模室技師,並制翻模具。工餘閒瑕,顧景洲仍制壺不輟,並自我感覺良好,自我欣賞陶醉。有時興起,在壺身鐫銘短詩茶話、格言事,並署號自怡軒主人。這是他思想意識上首次不把制壺當成純粹活計,而是把制壺、生活與藝術結合掛靠,把做壺與閑玩聯繫起來,把欣賞與情趣溝通的內心表露。

  瘦萍老萍,為顧景洲從滬歸來後所用藝名印款。1942年年底,顧景洲從上海標準公司回鄉後,生活的艱辛使他飄泊不定,且因他在滬制壺仿古而不為鄉制壺圈內人所知所識所承認,終日為生活而奔忙,像浮萍似地四處飄泊又體弱多病,瘦骨嶙峋,故用瘦萍為藝名。在多災多難的歲月,在艱苦生活的磨練中,顧景洲逐漸成熟,他把飄泊不定,走南闖北,創蕩江湖自喻為雲遊四方的俠客,並以老萍取代瘦萍。這是顧景洲生活在抗戰最艱難歲月的真實寫照。

與藝術往返交流

足吾所好玩而老焉

  荊南山樵荊山壺隱,為顧景洲與滬上書畫交往後所用藝名印款。1948年後,顧景洲與滬上書畫名吳湖帆、江寒汀、唐雲、王仁輔、來楚生等開始交往並受其影響,開始萌發高士隱居的想法,開始反思自己。他開始步人成年期,逐漸走向成熟。他只想像樵夫隱居在深山,高興時做做壺,高興時看看書。他以隱士自居,開始學些歷史文化知識,開始鑽進書堆裏埋頭讀書,開始打下理論基礎,隨時等侍出手的機會。

  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得一日閑為我福,為顧景洲成名後所用藝名印款。1948年,顧景洲在滬上仿製時大彬《僧帽壺》、陳鳴遠《四方壺》獲得成功。顧制僧帽壺、四方壺極為精緻,獲得各界好評,贏得鄉宜興紫砂同業公會的承認並為時人稱謂方器高手之美譽。顧景洲為榮譽而驕傲,更加勤奮,埋頭製作,以閑玩情趣來調節自己的疲勞和辛勞,親自鐫刻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得一日閑為我福之藝名章,既是顧景洲內心的真情流露,也充分體現出顧景洲對事業的忘我精神。他對紫砂已入了迷,愛得發狂,愛不釋手,忙得一天都不得閒,忙得一天都沒時間休息,故發出得一日閑為我福之感歎!

藝海一舟、勇往直前

  宜興人,為顧景洲四0年代末所用印款。至四0年代末,顧景洲步人成年期,已不像青年時期那麽富有幻想,那樣鋒芒畢露。他用宜興人為壺用印款,是成功後的謙虛表現,通俗而平凡,淡化自己以往強烈的名利觀點,也顯示顧景洲成熟地走向中年老成期。

  景舟制陶景舟制壺景舟手制,為顧景洲改名後所用印款。1948年秋,在豐收季節,取得豐碩成果的顧景洲,接受藝人藝海一小舟,鼓足風帆,勇往直前的建議,顧景洲改名顧景舟。在這個字上,顧景舟曾解釋藝海一舟,即是把自己的命運隨著藝海的一舟而搏擊,永不停息,永往直前!這意味著顧景舟的崇高理想和目標追求,是要當一舟之,掌一舟之。而不想再當一舟之上的水手,撐篙、拉線、搖櫓。景洲景舟,是顧景舟思想上的一大飛躍,也顯示了顧景舟的雄心壯志。

  啜墨看茶,為顧景舟帶藝徒後所用藝名印款。1955年底至1956年初,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成立,並設立紫砂工藝班,招收藝徒61名,由朱可心、顧景舟等七人擔任技術輔導員。顧景舟收受徐漢棠(入杜前即隨顧學藝)、李昌鴻、沈巨華、束鳳英、高海庚等為藝徒,精心培育,耐心傳授。顧景舟用啜墨看茶來比喻制壺人的個性培養、文化修為,用深入淺出的道理來教育藝徒,一遍遍反復解釋修心養性和做壺的關係,以至藝人在心態平和,心境平衡的狀態下,心領神會其制壺工藝之要領,最終達到形、態、氣、神、韻之最高境界。這是顧景舟對下一代藝徒的殷殷期望和苦口婆心,也表達了顧景舟對其藝徒的一種特殊的授藝方法與心得體會。

  壺叟景舟七十後作,為顧景舟晚年成熟期制壺印款。人至將老,名利淡泊,制壺不息,追求不止,所制之器,已達到出神入化之至高境界。幾乎無可挑剔,無瑕可擊。年紀已老,技藝愈高,取名壺叟,是對自己所追求的紫砂光貨素器一派裸胎藝術的肯定和驕傲,也是對自己獨特的靈秀藝術風格的肯定和驕傲。注:壺叟之印原用於在上海仿作的供春款作品上,老年時顧景舟乾脆作為自己的別號,用於自己的作品。

有志者事竟成、幹古傳萬人贊

  顧景舟藝名,壺用印款之多、之廣,可以說是當代紫砂藝輩中無與倫比,無人超出的,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史無前例的。顧景舟藝名的變動異化,豐富內涵,正體現出顧景舟一生的坎坷命運,畢生追求,藝術情操,思想活動,興趣愛好,以及他的抱負埋想,這也正應驗了中國人的一句格言:有志者事竟成!

  顧景舟所取藝名的壺上用章,款式多變,章法講究。有自刻章::墨緣齋制墨緣齋景堂制墨緣齋意堂制自怡軒得一日閑為我福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啜墨看茶景舟七十後作等等,水準、風格摹前人遺意,留藝世間意明志。有書法、篆刻、金石為其所刻,如景舟制壺景舟手制為上海書畫金石來楚生所篆。顧景舟為吳湖帆得意門生所刻制。荊山壺隱陶壺外史得意甚愛為金石王少石所刻。八O年代後期與著名書畫韓美林合作專用章歷下美林成為藝緣的印證。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1405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