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方傳臚壺
2024/01/07 14:12:06瀏覽406|回應0|推薦1

四方傳臚壺

偶然看到這四方傳臚壺,台灣早年暱稱「四腳豬壺」的製作,工藝繁複,即使今天有輔助模具可使用,看起來依然工序繁複,有幸早年收了五把這樣的壺。

四方傳爐壺,古樸典雅,渾厚端正,方中有圓,圓中寓方,曲線強勁有力,有青銅器般的威嚴與穩重,富含古韻,堪稱佳品。自古以來宜興眾多製壺藝人均有製作,但都公認傳爐壺頗為難做,因此壺市場上比較少見此壺。

  就其形式來說,傳爐為傳統壺型,至清末改為四方傳爐,歷久彌新。其中最著名的是~1937年壺藝名家俞國良用“大紅袍”泥料做製的一把四方傳爐壺,方圓相濟,挺勻有力,色澤紅豔,光彩照人,是傳爐壺式的經典之作。另外,現藏於香港茶具文物館的傳爐壺,為清末兩江總督端方在宜興定製,從手法上看,應為俞國良所作,只不過在傳統的基礎上稍加改進,蓋紐改為橋扭。

  傳爐名稱的來源可能性有二:

  其一是古代道家煉丹所用之丹爐,藉以求壽成仙。今以陽羨砂壺,仿傳爐之型,飲茶延年。

  其二、金殿傳臚(爐),明清時代在殿試後兩天,皇帝召見新科進士。考取的進士們身著公服,頭戴三枝九葉冠,恭立於安門前聽候傳呼,然後與王公百宮一起進太和殿分列左右,肅立恭聽宣讀考取進士的姓名、名次。這就是“金殿傳臚”。“臚”有陳列的意思,“傳臚”就是依次唱名傳呼,進殿晉見皇帝。因此將壺名取為傳爐,有取其諧音並自勉之意。

1930年代李寶珍款紫砂"四方傳爐壺"

1920年代胡耀庭款紅紫砂"四方傳爐壺"

1926年俞國良款堆泥紋飾紫砂"四方傳爐壺"

1936年俞國良款紫砂"四方傳爐壺"

1930年儲銘製、任淦庭刻朱泥「四方傳爐壺」,陳鳴遠款則稱「無垢壺」。

臉書影片網址: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go16UaWhfihonAQhrwKjP5AbBaBLk4uKZwKZjNrCVcAcehUcXNX3m7GmrHU8UGDyl&id=100000860460230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18022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