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靈性文明 (2001年 發表)
2010/09/25 03:05:20瀏覽4198|回應37|推薦107

(2/13/2022)
新儒學正在改良中國的社會主義,孔子學院卻不見容西方。以老莊思想聯結基督教,或可建立平等的對話平台,開啟善的交流。



(2010年記)今欣見兩岸爭相復興孔學,特將十年前(2001刊於《金山論壇》)的這篇文章置頂。文中提及中華文化"文藝復興"一詞呼應了近日劉兆玄先生提出的觀點。

(文)和人一樣,「文明」亦有上智下愚。最高層次的文明或可稱之為靈性文明。然而當個人的靈性智慧提升到了某種程度後,也就不存在著所謂的文明或文化了。「朝聞道,夕死可矣」,古今哲人苦苦思索的道理,其實就是「無道理」。

東周的老子是在「去智」,祛除「分別心」之後,才參透生死,順應了自然大道。後人極留痕跡地描述了當他騎牛西行前,是應守衛的要求,才留下了一生智慧的結晶。一篇五千字的道德經,隱晦莫名中,卻又透著清朗。兩個世紀後莊周抓住了那吉光片羽,洋洋灑灑地企圖以時人能懂的寓言來傳其道。

藉著文字留下的智慧,是否就成為他們力主去智的反諷?這些超越文明框框的自由人,冒著被時人譏為飾智驚愚,或被後人歪曲解讀的危險,以有限的文字來傳達無限。也因此哲人雖已遠,其氣仍沛乎蒼冥,繼續感召著有同樣追求的人。這裡面沒有神化,沒有儀式,沒有應許。

中國哲學的優異性之一,在於其不受神的干擾。這種真智超越了宗教、種族、性別的文化藩籬。而幸運的中國人,因一脈相傳的文字,文化背景,對此靈性智慧,特別容易會心領悟。這是任何意欲「脫古」或「去中國化」者,所無法進入的層次。

西方的文明很容易懂。因以人為本位的思維,邏輯清晰,文字條理分明,規矩井然。以此衍生的文化,完全充分地應人的需要而發展。為了感官肢體的更大舒適與便利,發明就層出不窮了。當心思藉科技日益機巧,慾望貪念便相對地過度刺激,使此文明不免流於形下物質。其致命點在於不知適可而止,張力已瀕臨界,卻仍要再更多、更快、更遠。

十四世紀的西方人,因回頭思索古希臘先哲的理論,找到了人的力量,走出了黑暗。自此奠定了理性邏輯思維模式。希臘文化可謂是西方文明的源頭。然而,大哲如亞里斯多德,據說臨終前是處於半瘋狂狀態。不難想像這位重邏輯的哲人是如何地陷入了自設的知識迷障裡,把學問鉅細靡遺地分類再分類,而導致了神智焦躁。

他的學生,來自馬其頓的亞力山大,挾利劍橫掃千軍,戰無不克,最後也因日漸狂亂,不知為何而戰,而致眾叛親離,客死異域。我們隱然地預見了西方機械物質文明,帶著類似的瘋狂因子,一步步地走向了自我毀滅的軌轍。

每個文化都有盲點與暗角,都需要藉其他文化來提點,修正及照亮。故沒有任何一個文化,該因不適潮流而被淘汰,甚至滅絕。中國人一直沒有像西方文藝復興那樣的時機,可以回頭思考與實踐古文明智慧。與希臘文明同期的東周可謂東方文明的基石,然而其九流十家,百家爭鳴的多元智慧,自秦重法家,漢尊儒術後即嘎然而止。所幸那些智慧種籽從未滅絕。在逐漸僵滯的社會制度中,總會在一些人心中繼續萌芽,茁長,傳承。

在人本的物質文明與神本的宗教文明衝突益見尖銳的今天,人類需要一個更超然的思想來引領出路。中國古文明正提供了這個大方向。道家的列子藉童子之口,曾清楚地提出「物類平等」的主張。老莊的自由平等思想,之所以凌駕西哲,即在其根除了人本主義的迷思,這將是解構人因「分別心」所築起的文化藩籬的最有效力量。

去除「人本」,不是反人性,而是藉求知來認識人性,以自發的靈性來去偽智。人是習慣複雜的動物,即使老子也是在遍覽群書,深刻思索後,才得到超脫偽智的真智慧。莊周也需藉不斷地辯論,批判,才讓自己的觀點更清楚。這些過程,其實是相當儒家的。儒學或新儒學是種知性文明,可視為過渡到靈性文明的必要階段。

目前的中國,或可利用其尚不民主的現行體制「優勢」,在強力「師夷人之技」時,同時行之以改良的儒學。重視「誠意正心」的人文教化。當理性強固後,再逐步減輕五倫的框架。只有當大多數人成了知性人後,靈性文明才有可能實現。長路漫漫。且就循著大方向,邊想,邊做,邊走吧!

(寫於2001年)

--------------------------------------------------------------------------

(寫於9/24/10)

(簡答格友,有關儒學)


孟子認為孔子是個“集大成者”,敏而好學的他所集的是在他之前黃河流域先民傳下的人生智慧,以其靈性一以貫之。這個思想家貫通了人性本質,並為後世開啟了自處待人之道。孔子不是先知,不是神,或許他曾發過些小牢騷,不小心被弟子給記下了,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如”君子遠庖廚“……等等今日看來政治很不正確的話,這更突顯了他的可愛,他是個活生生的男人,自有其愛慾情仇,這並無損他的透徹智慧與人格高度。他從未企圖塑造聖人的形象。

他的警世之言超越種族性別,孔子教人要當君子,不要做小人,看,多明確!
他所講的 “仁,忠恕,孝道,誠心,知恥,克己復禮……”都是人性最高,最美麗的境界。他認為人性本善,要大家愛這個世界,瞧,多簡單!但最貼近真理的簡單素樸卻也是最難做到的,他教人往自己的內心去看,這很難!

他真真實實地教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用的是淺顯的文句,沒有語意的含糊,詞彙的瞹昧,他從不裝神弄鬼。一介布衣的孔子所創的儒學影響了後世2500年,除了中國人,還有日本,韓國,越南人。以儒家為核心的中華文化,精美絕倫,反映的是人文細緻的光輝。它不用靠武力傳播,人們接近它,通常是因為感受了其中的美好,而自動地接受了熏陶,代代傳承。

把儒學放在心中的人,可以讓人從外表看出,無論男女,都是謙謙君子,文質彬彬,毫無戾氣,這就是教化之功了。因為人和野獸間的差別其實是很小的,文明的外衣一戳即破。真正受到儒學影響的人,會有不忍人之心,雖然這個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儒學幫助人類放大了這個天賦。孔子教我們九思,告訴我們遠離險惡人性。他希望我們享受人生,不靠神鬼之力,就能達到四端平衡。那是由自內煥發的活泉,甘美不絕。

其學說或曾被政權誤用,有惱人的層層階級與程度不同的剝削壓迫,但不可諱言,這個框架,幫忙抑制了狂野的人性,維繫了人倫,與社會的安定。政權有消亡更迭,但儒學中所倡導的人生真諦永不會被封建僵化或物慾橫流的社會所窒息。

孔子講的是你是我是他,超越時空地界,共同的美。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iao&aid=4442820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刁卿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2/22 10:25

我認為中國國學與博雅教育,將會是修正西方極端思想的立基,也是還原基督道德精神的良藥。

西方唯我獨尊的霸權已將人類集體命運推向懸崖,我們需要更清醒的聲音來導引,遠離兇險。

God Bless!


刁卿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2/13 10:27
到目前為止,我讀過《道德經》最好的英譯及解析,是在賴中生先生的udnblog

《聖經》與《道德經》,交感相通。

孔子學院既無法成為被西方接受的交流平台。那麼試試以老莊思想聯接基督教義,建立屬靈的對話。西方或會較有感吧?

http://blog.udn.com/superson2/102863132


bl01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1/31 20:45
有位長者看了臺灣最近一連串的文化改革,要求我定義「臺灣文化」,以及「臺灣文化」如何脫離「中國文化」而自成一個文化體系。這個問題看似輕描淡寫,但牽涉了臺灣幾個世紀的社會發展,而事實上,我曾經在披露〈畫商的訪客〉的創作內義時,觸動了這個議題而寫成〈複述與重構的囚禁〉,獲得《中外文學》的激賞,但因為稿長,所以他們要求我刪除五萬字,並重新將之整理為一篇兩萬字的論文。我深知精簡的重要性,所以將之改頭換面,濃縮為四萬字,但還是不成,編輯不肯答應,而我卻黔驢技窮了,於是〈畫商的訪客〉從1/14/1999書面通知採用以後,一直等到7/2002才予以刊登,最後〈複述與重構的囚禁〉還是被《中外文學》遺棄,以至一直沉淪至今。

     

〈複述與重構的囚禁〉觸及了臺灣文化、中國文化、西方文明等議題,對身歷其境的人可能有釐清的功效,但可能需要一點「社會學」的基礎,否則不免有霧裏看花之憾。這點,社會學家或許可以幫點忙,也可用來矯正當今社會與文化推動者的無知、低俗與偏頗。請到百度網盤打開檔案,https://pan.baidu.com/s/1qZZVBAk

   

〈畫商的訪客〉在刊登前傳閱了三年半,但瞭解「觀念藝術」的讀者闕無,誤會文化內涵的解讀倒愈來愈多,而且很多解讀原本不應產生,但因對佛法的詮釋不當而觸動;及至二○○二年七月刊登在《中外文學》以後,這些誤讀不止直截對文本的「觀念藝術」展現提出了質疑與批判,更引起「畫商」與「訪客」兩位主角本人的抗議,於是興起了我不眠不休地在他們的解讀裏引申、辯解,而有了這篇「後記」──其敘事本身正自詮釋「因緣法」的奧秘。

     

這個整理與書寫的過程很長,論點也很零亂,而且因為牽就「個體完整性」,很多論點也因為「個體差異性」的頑執,而充斥著矛盾。《中外文學》的編輯在這個「完整性與差異性」的衝突裏,適時地提供了「故事的複線發展」與「文學的形式存在」兩個概念,讓我在往後的書寫裏,逐漸融會「畫商」與「訪客」兩個主角,而且充分賦予了我一個結合「觀念藝術」的動態影片與「畫幅呈現」的靜態文字的契機,然後我才有了引申「畫商」與「訪客」的時代意義的想法。

     

我與《中外文學》編輯的這個互動因緣是很殊勝的。我不止因之而有了詮釋〈畫商的訪客〉的兩個複線發展,而且更以之深入故事,而了解自己如何藉文學形式來呈現小說的思想內涵。

     

故事的複線發展之一說明了「觀念藝術」因為「文字呈現」雖有原貌呈現與次第顛倒,但原本無關次第,因其重複呈現的特質,故只能嘲諷「觀念」的存在,所以「觀念藝術」這麼一種藝術形式原本具有「本質與存在」的矛盾,而「本質與存在」的探索是哲學與宗教上的一個難題,在佛經繁衍的歷史裏其實早已存在,最有名的就是維摩詰居士示疾以說明「存在」本具的「非存在」意涵,所以這個先衛的「觀念藝術」本身就有「存在」與「非存在」的哲學檢驗意義。

     

故事的複線發展之二則說明了「觀念」操控著人類的文化進程,所以〈畫商的訪客〉意圖解決「文化」與「文明」的混淆,就有了一個詮釋「後六四」的大陸文化氛圍的內義,於是「畫商」代表大陸的時代文化的意義就清晰了起來,而「訪客」所代表的臺灣文化時代意義也呼之欲出了,但因為這兩者在其本土的發展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擠,所以「畫商」與「訪客」只能在中國境外結合。
刁卿蕙(ctiao) 於 2018-02-02 10:25 回覆:

谢谢来函!

您的理论观点深奥,的确颇难理解,不得编辑青睐,可想而知。为您加油。(或可推出“老妪能解"版,是幸!)


bl01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0/05 18:27
我已將《慧能與玄奘》上傳至「百度網盤」了,http://pan.baidu.com/s/1hsy5qfE

或請上「知乎」網站,由我的簡介亦可下載。網頁如附,https://www.zhihu.com/people/lin-bin-mao/activities

這是《象學無象》的第二輯。至此,我以甲骨文回應中國的「文化、思想、道德」就算告一段落了。

bl01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6/04 20:50
我退休以後,花了一點時間把我們討論過的"思想與文字"的糾葛,整理為"懷疑與恩寵的故事"的一個章節。請上所附鏈接檢視之。https://1drv.ms/b/s!AjXHsFFg5Akxc-QPWGbiz1Kpjyo
刁卿蕙(ctiao) 於 2017-06-18 08:58 回覆:
Thanks!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小說乃戲言
2011/03/21 06:56

名字並不重要  總持而已矣  我也非因有意隱之  乃順緣為之  因您的版面要求註冊  我只好也成立了一個部落格  但又不知道接下來要怎辦  只好讓它懸著

小說乃戲言  因我不知如何尋其管道  對文學人士建言  但現在的文人  思想鄙俗  所以只好將思想埋在小說裏  對一些機制裏的人物進行我的論說  但遭了很多罵  也接過旅居洛杉磯的文人的電話  教訓了我兩個小時  說我把一羣衣食父母都得罪了  以後的作品出版機會也被封殺了  夏志清教授給我寫了一封信  說我直言直語  人家對我不開心了  所以我後來就不寫小說了  最讓我遺憾的是 中外文學因我一篇黏膜過於入骨  從此改版  只登學術性論文  我雖然沒辦法求證  但從改版的時間看來  正是我的小說替力挺我的主編惹了禍  讓我懺悔不已  從此我就不再投稿了

您乃我輩中人  文字犀利  思想高妙  善根福德因緣具足  有諸護法護持  甚感欣慰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不暇自勉
2011/03/20 21:36

差點著了您的字限之道  再說說您的格友所引的阿房宮賦  …秦人不暇自哀  而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  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然後做出一個莫名其妙的結論  不同時空的文明  永不止境  文明僅是歷史的迴旋  好像受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嘆之蔽  真是要不得  杜牧地下有知  當不願阿房宮賦被如此濫用

我曾因澳門回歸  不旋踵卻發展為東方賭城  哀傷不已  故仿阿房宮賦之氣勢與微言  造澳門賦一首  逆溯而上  以賦拒賦  破史入事  借古開今  自出機杼  曰

嗚呼  礙出入者  出入也  非門也  仰門者  門也  非回歸也  嗟乎  侌昜渾淪一為象  '日出'朏以為昒  戼丣入五七之時  則昜气於春門秋門而有形  化文而國興也  澳人不暇自勉  而國人勉之  國人勉之  而不從之  亦使國人而復勉國人也

抱歉我忘了'日出'這個字怎麼念了  有些糊塗  再也找不到這個字了  當然這樣的文字在當代是沒有人要讀的  我有自知之明  所以寫完了就往抽屜一丟  但也想在此勸勉國人  當知文化者  以文化之之謂也  在文裏自化  非它化之謂也  切莫再以文明攪和  懵懂也 

刁卿蕙(ctiao) 於 2011-03-21 04:28 回覆:

在別處看到您以真名"林彬懋"留下自己的詩,應是您吧? google了一下您的作品,是聯合文學小說獎得主,文采沛然。

非常榮幸您屢訪本格,留下寶貴想法,您的留言我總拜讀再三,沉思良久。

此賦用字奇詭,字典也不管用,還在尋思中。

但總體精神素與本人的觀點相合--"當知文化者  以文化之之謂也  在文裏自化  非它化之謂也  切莫再以文明攪和  懵懂也  “,誠哉斯言!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分別意識
2011/03/20 20:45

您的格友提出了一些很有趣的議題  我也來藉貴寶地發表一些看法

分別意識不是佛學專用  而只是佛家將它學問化了  中文有幾個字可以參詳  一為八  別也  其字象分別相背之狀  十二緣起的第八支為愛  不是偶然  為自我執取的顯現  也是末那識的我執有人我分別意識之肇始  從深觀緣起來看  分別意識可以一直推至如來藏藏識之間不可分的如如不動之狀  一動  大千世界始成  不動  則為聖者  易傳以幾者動之微將之涵攝  與佛學無涉  神者伸也  知幾其神乎  非智  乃直覺  無智亦無得  是理非事

再看四字  一二三同體  至四則變  變則分別矣  但因數成於三  故其變至為不安  乃併八為四  是曰分而包之也  四字乃造  再以十二緣起觀之  第四支為名色  是法相的肇始  也是戰國時期喧鬧一時的名實論的內涵  前三支分別為無明行識  緣名色則為藏識  不緣而與名色合一  則為如來藏  這是法相唯識的內涵  不宜只論唯識  不論法相  解深密經可參詳之

最後看子字  子上象首  中象臂  下象股  因在褓中  故一而不兩者  要注意的是小兒之手不能下垂  故上揚也  以此時之囟門未閉  可通爻義  故有孝字  不是從老之孝  而是從爻之孝  再然後有教字  所以一個執棒之教師其實是為一個雙手上舉的孩子講如何上探爻義的  即至雙手下垂  分別意識就出來了  這時大約是三歲  所以教師應該是當孩兒有了分別意識之後  教其尋其無分別意識的可能  當然關鍵點是教師必須先知無分別意識  也是為何世間智一路下滑  只能教導孩兒分別意識的原因  其結果當然是大分特分了

這些其實都是很純樸的  也都發展於佛學大本未傳  老子未至函谷關前  不宜以後論前  當知前為止舟  不前而前  後超前  而後有前  是中國傳統思想  不是外來哲學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法當應捨 何況非法
2011/03/19 20:11

誠然如此  中外哲學關切的都是如何在現世安身立命  如何提升生命層次與價值  但卻有了義與不了義之分  儒家玄學其實很純樸  其之所以過度演繹  是後人懵懂  卻非原始儒家玄學出了問題  我是從您的雕塑看出您的彌綸思想  世所稀有  當荷護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格格有皇家氣象
2011/03/18 20:09
格格不能聚賢  但有皇家氣象  這是裝不來的  從您諸多文章讀來  您的思想與儒家相應  但不是老夫子的儒學  而是儒家玄學  您已經在裏面了  卻又排斥  不知為何   
刁卿蕙(ctiao) 於 2011-03-19 11:06 回覆:

謝謝,您這樣的評語,不是頭一回聽到。我想除了"前世因果"之說外,主要靠的還是後天自我的修煉,我應該做得還可以吧?

儒家也好,老莊玄學也罷,其實中外哲學關切的都是同一件事--如何在現世安身立命,如何提升生命層次與價值。

玄學因人的好複雜本性,常過度演繹,反倒讓人在現世活得不真切。若將寶貴的時間投注在鑽研不可解神秘哲學上,就常會流於在名詞上窮工打轉,對靈智反而會是拖累了。

我對玄學只採了解而不深究的態度,對於信仰更是如此。我認為單純的事物,才真能有助直覺的開發。

頁/共 4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