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歸「以人為本」的保養初衷
2009/12/31 20:40:44瀏覽1370|回應0|推薦2
  2009年最後一天了,2010年我要利用這個園地,給化妝品消費者(一般網友)怎樣具建設性的觀念呢?

一直以來,除非是新書宣傳期,電視節目的邀請,經過溝通後,幾乎是敬謝不敏,不會成行的。我的理由很多,首先我沒有明星臉、不做華服、無袖、低胸、緊身時尚、亮眼飾品等打扮。再來是,我的「原則太多」。基本上,我不是電視節目要的「菜」。

聖誕節我飛長沙,應邀錄了湖南衛視「百科全說」的節目。這是個在中國晚上七點半~八點半黃金時段(週一~四)播出的大型脫口秀節目,收視率全國第一。  

節目在121才開播,這個邀約從11月初就開始,連續三次的邀請溝通,直到導演傳來已播出節目的帶子(劉鏞、劉紀輝、曲黎敏)之後,我點頭去一趟。

中國也許比較保守、傳統,所以反而有空間製播真正「寓教於樂」的節目?!把在各領域術有專攻的知識性人物一一的請上台。把劉鏞從美國請來、把我從台灣找來,撇開出席費不說,光張羅機票航班飯店食宿接送,就夠忙的了。節目的主軸是繞著邀請的來賓來發揮的,一氣喝成的50分鐘錄影,沒有置入性行銷包袱,只希望用輕鬆愉快的方式,將正確的保養訊息傳達給觀眾。

回程路上,我確實一直在想「寓教於樂」這件事,為什麼台灣的節目沒有空間這麼做?一定要嬉皮笑鬧、素人、達人、藝人、主持人齊聚,你一言我一語笑鬧無理頭的進行,分享些個人心得、個人見聞,然後呢?節目內容正確度有待商榷,觀眾獲得的訊息不正確,....

今天電視新聞記者(非美妝線)問我幾個「犀利」的問題,我回答的頗有壓力,因為這是民視議言堂要做的題。

她問:在電視上常露臉上節目又自己有開業有保養品牌的醫師,依老師的看法,他們說的保養方法可信度如何?(這可是有點出姓名的問法

又問:很多有經營品牌的知名人物,教導大家的保養方法,是正確的嗎?(連記者都不相信這些人說的話

再問:正確的保養品使用程序,應該是什麼順序?(他或許覺得我最公平客觀,可以給觀眾一個光明的指引方向

 

我的答案是:如果是置入性行銷的邀請,那來賓就一定是以看得到的商品來說明保養的程序。譬如說:有洗面乳、化妝水、精華液、眼霜、乳霜,那麼專家來賓,就一定會將這五瓶產品排出順位來教導大家怎麼使用。絕對不可能丟下精華液或化妝水不管!簡單的說:上節目的人,是「以物為本」,讓人去遷就物。

什麼是「正確的保養程序?」,答案是「以人為本」,讓物去遷就人。換言之,如果你是年輕人,用洗面乳洗完臉,覺得肌膚很舒適、不乾燥也不緊繃,那麼「保養」,洗臉就夠啦!

化妝品(保養品、彩妝品皆是)是因為個人的不同需求而誕生出各種不同款式樣貌的。所以,把選擇權還原到「人」,以需求為選項的導向就對了。

這個大環境「釋放」保養化妝訊息的源頭,主要來自化妝品經營者,所以久而久之,消費者聽到的保養方式,就都變成「全套的」!

而化妝品的過敏、不適等現象,問題往往出在絕大多數的人,並不需要「全套」的保養品

期待這個園地,給消費者的是另一種回歸需求、瞭解自我的真收穫。

( 休閒生活美妝保養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schange&aid=364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