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12/02 20:58:30瀏覽7001|回應0|推薦0 | |
前幾天接觸一個「橄欖葉萃取」的原料,看原料商所做的實驗資料,所涵蓋的效能,有點驚訝! 我頓悟的是:除非我能掌握全世界訊息萬變的每個原料萃取的細節、深度瞭解並試驗每一種萃取液,否則,不要輕易用自己僅有的知識,去推斷這些寫著「萃取液」為通稱的原料效能。 2002年之前,為了推動台灣化妝品的「全成分登錄」能早日實現,我用很大的力氣在推動這個與先進國家同步的法規規範。 但是,隨著網路的群社與交流越來越發達,以成分論斷產品的風氣越來越盛行。當論斷人的角色,由專業人,轉成各式各樣無師自通的達人時,現在變成一個好的成分,可以被吹捧上天(譬如富樂烯、藍銅胜肽、EGF..);但一個舊問題,可以把產品污名化(譬如:Paraben、SLS、丙二醇、酒精..)!
因為國際命名的約制,原料名稱的呈現上不是CTFA的美式規則,就是INCI的寫法。所以,以CTFA的寫法,千百類不同品種的海藻萃取,也只能以Alage extract的方式表達。這時的門外漢成分達人,又如何知悉海藻萃取是個別有洞天的大學問。 回頭到最簡單的配方端來說,原料的存在,還不等於效能的存在,還要看是否有合宜的配方功力啊!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