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別再頂著【成分達人的頭銜】騙人騙己了!
2012/12/02 20:58:30瀏覽6787|回應0|推薦0

前幾天接觸一個「橄欖葉萃取」的原料,看原料商所做的實驗資料,所涵蓋的效能,有點驚訝!
心裡突然間有種[頓悟+慚愧]的感覺!
我們時常會認為,橄欖葉,菁華處不就是「橄欖多酚」,效果不就是「抗氧化」!?也習慣用表淺的常識認知,去解讀化妝品成分表的效能。

頓悟的是除非我能掌握全世界訊息萬變的每個原料萃取的細節、深度瞭解並試驗每一種萃取液,否則,不要輕易用自己僅有的知識,去推斷這些寫著「萃取液」為通稱的原料效能。
簡單的「橄欖葉萃取」「杓藥根萃取」「綠茶萃取」,因為萃取技術的不同、取出的成分種類與比例的差異、保存活性技術的差異,就可以創造出的天差地別的效能
[
橄欖葉萃取],讓我對十年前開啟的「讀標籤看效果」的推廣,感到慚愧

 

2002年之前,為了推動台灣化妝品的「全成分登錄」能早日實現,我用很大的力氣在推動這個與先進國家同步的法規規範。
2002
年之後,看到很多品牌不把這件事放在眼裡(特別是剛起步的本土品牌) ,所以,藉著當時我在媒體的廣大人氣與資源,極力地強調成分欄可以獲悉產品的真實樣貌。這無非是企圖透過消費者重視成分完整登錄的力量,來促成化妝品產業人能跟上國際的腳步。我在2002年與2004年出版的兩本書彩妝商品您選對了嗎? 優質保養品選擇策略,也都刻意以商品的全成分來剖析其價值。

但是,隨著網路的群社與交流越來越發達,以成分論斷產品的風氣越來越盛行。當論斷人的角色,由專業人,轉成各式各樣無師自通的達人時,現在變成一個好的成分,可以被吹捧上天譬如富樂烯、藍銅胜肽、EGF..;但一個舊問題,可以把產品污名化(譬如:ParabenSLS、丙二醇、酒精..


我的慚愧,還摻雜著我的無奈無助與始料未及吧!頓悟,則是有感而發。

因為國際命名的約制,原料名稱的呈現上不是CTFA的美式規則,就是INCI的寫法。所以,以CTFA的寫法,千百類不同品種的海藻萃取,也只能以Alage extract的方式表達。這時的門外漢成分達人,又如何知悉海藻萃取是個別有洞天的大學問。
而就連我自己,也會認為「橄欖葉」總不會像海藻種類繁多吧!就是橄欖葉啊!但我對橄欖葉萃取的認知,在看資料後,就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原先的想法太偏執絕對。
依此類推,「我不懂」的植物萃取真相,應該是很多的。我一直相信科學,定性、定量、新鮮度、純度、不純物....,都是讓數據說話的科學證據。但科學必須再加上試管效能測試、臨床實際使用驗證、長期追蹤監測的確認...

 

回頭到最簡單的配方端來說,原料的存在,還不等於效能的存在還要看是否有合宜的配方功力啊!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schange&aid=709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