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直銷的保養品]有沒有問題?
2009/12/27 17:05:24瀏覽2483|回應0|推薦1
  這是一篇網友的留言提問,裡頭有兩個關鍵點,頗值得大家去關心,我借用這個機會來談。這一篇先來「談直銷」。下一篇再來「談排毒」。

*****************

老師您好:

我留意到有部分保養品,使用後會有一段時間可能出現長痘痘(或是暗沉等其他不好的膚況),
業者稱那是"排毒現象"有人叫它:"好轉反應""重建期"等等,
這類產品第一個共通的特色就是高昂的價格,然後撐過那段長痘痘期後,皮膚將有"極大"的改變。
觀察使用者的反應也是如此,痘痘出油黑斑暗沉均單靠此產品獲得重大改善了,神奇效果感覺跟擦了類固醇有得拼。

湊巧的是,這類產品我看到都是出現在直銷方式的品牌中,百貨專櫃及開架品目前我還沒看過標榜"排毒後改善"的,在我的認知中,皮膚唯一排毒的途徑不就是流汗而已?

我沒有親自用過此類產品,但是對它的說法感到懷疑,
有友人用得很好而加入了某直銷品牌,她宣稱他們有化驗過不含類固醇。
我觀察了一下那些產品,要不是根本沒成分標示,
要不就是"好看"到不具參考價值(全是看起來很天然的東西,沒寫半個人工成分)

當然標示不清的產品我個人不會去用,問題就在於她不斷鼓吹身邊的人用,
不少人聽到這麼有效,何況也還沒看到誰用出問題來,區區的成分標示不清,又怎麼能阻攔被愛美慾望沖昏頭的人呢?。

想請問老師,真有辦法藉由保養品讓皮膚排毒,而讓皮膚變這麼好嗎?
若有,原理又是什麼?
很抱歉,這問題好像把老師當仙姑了,因為我實在沒辦法弄清它的成分。
如果這產品的說法安全可行,僅只是標示不清,那還不打緊;
若此產品真的有安全顧慮,希望有個具體說法阻止親友去用,在此先謝謝您!

*****************

台灣有多少家直銷商?   

在台灣,有報備的直銷家數,2005年左右達最高峰,有七佰多家,實際有在營運的家數近300家。2008年總計竟有448家直銷公司向公平會撤銷報備,正式退出直銷的行列。也就是有在運轉的直銷商,總數就是300家左右。

賣化妝品的直銷商很多嗎?

根據2005年公平交易會調查顯示,多層事傳銷事業銷售額,結構如下:

營養保健食品,298.43 億元 (43.65%)

美容保養品,148.17 億元 (21.67%)

衣著與飾品,54.45 億元 (7.96%)

清潔用品,38.57 億元 (5.64%)

有多少人加入直銷?都有在買嗎?業績都能拿得到獎金嗎?

2005年加入直銷的人數,超過400萬人。(這種數據是逐年統計的,不是從過去一直累加上來的)

2005年直銷商訂貨人數,是152萬人左右。(訂貨率高達38%)

2005年獲得獎金人數,是86.4萬人(領到獎金的有57%)

直銷的保養品成分標示不清嗎?

我所接觸、互動有銷售保養品的直銷商,在成分的誠實標示上,都符合政府的所有規範。也就是「化粧品之標籤仿單說明書)或包裝,應依中央主管機關之規定,分別刊載廠名、地址、品名、許可證核准字號、成分、用途、用法、重量或容量、批號或出廠日期。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指定公告者,並應刊載保存方法保存期限」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第六條的規定!

消費者要瞭解,直銷只是化妝品的銷售通路之一,可以在市面上流通的化妝品,不論通路為何,都必須「照規矩」來。標示不清,何必研究效果的神奇?這已經宣告直銷商存心欺騙與不誠信了,為何還要拿錢、拿自己肌膚的健康來跟一個銷售的騙子打賭?

今天,台灣要「規規矩矩」做直銷,從化妝品催生的過程來看,是極其艱辛與嚴苛的!每一款產品的誕生,都像是含藥化妝品一樣,要先向公交會報備「全成分」「全比例」「盒身瓶身上的標籤用字」「產品名稱」,全部過關,才能生產上市。而所謂的全成分、全比例,還要生產製造工廠拿工廠登記證、蓋公司章、負責人章來「擔保與承擔責任」。

跟一般的化妝品牌相較,這種嚴格的差異性,相信接代工化妝品工廠更能感受到。

所以,問題不在直銷的保養品能不能相信,而是消費者必須用更正確的方法,來判斷什麼才是守法守紀的產品。

 

我接受過健全直銷商的課程邀約、活動邀約、贈言邀約。我協助的企業體也包含經營直銷事業者。當然,也婉拒過不誠信直銷品牌的邀請,瞭解直銷也有存心騙吃騙喝的人在經營。

有「膽識」邀請我去上課、參與活動的直銷商,必然會遭遇我的「刁難」,資料、產品等等的確認與查證(譬如說取得USPxx專利、擁有XX技術),我不會跟經不起確認查證的產品連結在一起。而從直銷人獲得獎金的人數比來看,我也願意相信,選擇一個好的直銷體系(產品與制度皆然),可以讓具有銷售長才的人當事業來經營。

( 休閒生活美妝保養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schange&aid=362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