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01 02:25:40瀏覽1051|回應2|推薦12 | |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3周年! 歐洲的危機主要在於其歐元的先天不足與後天失調。 但是歐洲危機的烈度與影響對於世界的沖擊有多大?歐洲會以什麽方式“二次探底”?歐元會大幅度再貶值嗎?這些都是很值得思考的。 我認為持續貶值應該是歐元區各個頭頭腦腦的一個的“不能說的決定”,也是他們應對一些困難的最優辦法。 就歐元來說,從歷史經驗來看,如果就歐元面世11年來對美元比價總體走勢,當前歐元對美元比價完全處於正常範圍——歐元還有貶值空間。在1999年1月4日,歐元正式掛牌交易。當天,紐約匯市歐元對美元比價為1比1.1806。如果以周平均匯率計算,從1999年年初問世,到2004年9月份的四年多裏,歐元對美元比價一直在1比1.23以下。換句話說,以周平均匯率計算,歐元自問世以來,對美元比價有一半時間在當前水平以下。歐元比美元的歷史最低點在2000年10月29日。當時,紐約匯市歐元對美元比價一度曾降至1比0.8226的歷史最低水平。 從歐元區國家經濟基本面看,短期內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不如美國。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明兩年,歐元區經濟預計將分別增長1.0%和1.5%。這不但低於美國而且也低於日本。 低於美國可以說是美國需要的“政治正確”,低於日本不能不說就有點“太搞了”。誰都知道,日本經濟的疲軟是結構性的,不是日本自身調整可以克服的。美國,歐洲市場消費力降低,日本國內市場飽和也非一日了。中國市場對於日本的意義更多還是“未來式”,日本國債問題的風險在也不容小視。 而歐元區國家的一些根本性競爭優勢依然是存在的。無論是在技術創新,還是在大企業和大品牌上,或者是在相對發達、完善的金融市場方面看,放眼全球,歐元區仍具有較強競爭力。碳政治上歐洲的強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歐洲的戰略潛力遠沒有枯竭,歐元區的抵抗力絕對不是人們認為的那樣差。 因此,我難以相信日本的經濟增長預期會高於歐洲。因此,這樣的預測與市場輿論不能不懷疑是“做空歐洲”的一種手段。因此對於現在一切來源於美國的咨訊,偶都要“擠擠水”。 克魯曼的獨立性在面對中國人民幣問題的時候已經破產了。在我看來,克魯曼只是美國政府與華爾街的一個“操盤手”。沒有任何違背美國利益的經濟學家可以在《紐約時報》獲得長期的推薦與吹捧。因此對於克魯曼的言論,偶的看法是更要放進“微波爐烤一烤”。 歐洲危機的嚴重性在於對金融市場的沖擊——歐元的震蕩會波及整個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從而會帶來歐美國家財富的收縮,並由此造成投資和消費信心的疲軟,這樣就會進一步惡化歐美經濟的基本面,出現所謂的“二次探底”。但是金融市場經過美國次貸的打擊已經有較強的心理承受力。市場上現在的流動性經過各個政府拼命的灌水,其實是蠻充足的。加上世界各個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目前來看還未有馬上退出的可能,因此歐洲危機“二次探底”的嚴重程度可能被市場高估。市場情緒在危機背景下總是傾向於高估風險,而這種情緒常常是被華爾街所鼓吹與利用的。 華爾街做空歐元的力量的一貫套路就是利用希臘經濟存在的缺陷開始不斷打擊歐元:他們在高位借入歐元,然後集體大肆拋售,打壓歐元。歐元下跌後,再買回歐元,償還借入的歐元,以獲得豐厚的差價收入。而美國經濟的虛弱也需要資本由全球回流美國:歐洲美元,中東美元,亞洲美元,拉美美元通通都要!華爾街的利益與美國的利益在這個問題上形成了黃金交叉! 個人覺得應該警惕這種美國操縱輿論與三大評級機構來控制市場預期的手法!我們要有獨立判斷與對於基本面的深刻理解! 其實美國能夠利用希臘打擊歐元,根本上的原因是歐洲現在困難的根源是政治與體制上的。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的根源就是這個國家經濟的運行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希臘經濟發展相對歐元區較為落後,但是高福利、高公共服務的謀求方式讓其政府處於一個持續高支出高財政負擔的不利狀態。而希臘實體經濟的活力非常有限,造船和旅遊等主打行業又十分依賴國際市場。因此,一旦外部需求大幅下降,希臘的收入能力就出現了巨大的缺口。 而希臘靠債務生活,自己國內的稅基又十分狹小,政府支出又不斷提高。希臘長期以來不得不依賴向歐盟發達國家舉債借錢來維持希臘的開支。當歐洲經濟整體向好,歐元推動歐洲生產資料與資本在歐洲範圍裏自由流通的巨大能量使得人們認為希臘經濟未來的收益足夠保持流動性不會枯竭。 然而,歐洲高福利民主制度已經走進了一個困局,我在過去的文章裏把這個叫做“民主的僵屍樓梯”。顯然,這樣的政治困境綁架了經濟,束縛了歐洲的競爭力與歐元的彈性空間。因此當美國引爆次貸危機,全球陷入流動性危機的時候,希臘主權債務已無法通過展期的方式繼續維持這一債務狀態了——歐洲與歐元的暴露出來的縫隙就像一個裸體的處女出現在男澡堂一樣醒目——不發生些“不得不說的故事”那就不是人世間了! 現在總的來看,克服這個危機需要的是歐洲國家間的協調與智慧。美國攻擊歐元也不希望出現全球經濟秩序的總崩潰——這是與美國的國家根本利益相沖突的。歐美矛盾的加深其實還是在世界經濟秩序與全球化體系下一種話語權的爭奪。歐洲一直還是有野心的,希望分享更多的權力。 中國不能指望美歐會以死相拼——歐洲最終與美國達成妥協,獲得一定的戰略利益,但又屈從於美國的金融霸權估計是歐美矛盾的最終結果。我一直認為歐美最終會聯合對中國施加壓力,而不是中國與歐洲聯合對抗美國。這是美國主導的全球化下的利益格局決定的! 要特別指出的是我認為歐元在這次危機中不會消失——歐元區的形成發展歷經半個世紀,我過去一直強調這個貨幣是歐洲的戰略貨幣與政治貨幣。如果歐洲還有一個“齊唱歡樂頌”的“歐洲之夢”,歐洲就不可能放棄歐元!歐元的背後是千年來歐洲統一的夢想!難以想象放棄歐元後歐洲經濟與政治的動蕩會是多麽劇烈——這是歐洲世界地位的總崩潰!這在現有的全球經濟格局下,足以把世界所有主要經濟體橫掃一遍。美國也許是唯一相對獲利的一方,但是付出的代價是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食物鏈可能面臨斷裂——現有全球化格局可能因為歐元區的全面解體而出現巨大的系統性風險而當機! 歐洲不願也不能讓歐元毀於一旦,終結歐元倒退回去是死路一條,而且成本也更高。 考慮到歐元區快速擴大後的種種問題,歐元的改革必然是未來的主題! 之前deutschina兄談到歐元未來可能消失,但是我認為歐元未來不會消失而是會出現“歐元區”的“收縮”。現在可以來談談我的理由。 要知道歐元的核心是法德軸心。這個軸心在過去的“區域規模效應”未能給歐元提供“價值保證”,反而增加歐元分裂的長期風險。原因就是這種優勢地位未能在“歐元區”顯現出其“大股東的資本價值”——歐元區真正是一個“大鍋飯”。 歐元區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債務問題而是歐元貨幣制度的重建問題。歐元區經濟一體化的制度模式非常獨特——在分散的“財政”與統一的“貨幣”制度下,貨幣一體化使貨幣區內各國失去了獨立的貨幣政策能力,但各國獨立的財政政策則有超支的內在動力。早在2003年,歐洲的政治聯盟進程已明顯陷入停滯。其部分原因在於,經過接連的擴大之後,歐盟已成為一個過於龐大的“大鍋夹生饭”。 區內部分經濟體的赤字規模實際上就已經超過了3%的安全控制線。如核心國的法國與德國,當年赤字規模占GDP比例分別達到4.1%和4%。在無獨立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的環境下,赤字財政成為大部分歐元區國家刺激經濟的主要手段,增發國債便成為各國傾向性選擇。这造成赤字和債務負擔普遍超標,旨在確保歐元區財政紀律的《穩定與增長公約》事實上已經破產。 而歐洲整合、單一貨幣區建構,事實上肯定是先有利於歐元的“大股東的”。這在長期趨勢下反而加劇了歐元區內發展的不均衡。道理很簡單,法德擁有歐洲最好的工業體系與科研實力,同時政治上又很強勢。那麽,歐元區與歐洲統一市場出現前,歐洲其他國家還會有一定關稅與貿易壁壘來保護本國的弱勢行業,還有利用貨幣貶值來維持本國工業的出口生產與基本市場的能力。但是歐元區出現,貨幣統一等於歐洲沒有制造業比較優勢的國家全體放棄了對於本國市場的保護,結果自然是整體成為了法德的產品市場而失去了競爭的能力。 根據歐盟委員會近期的歐元區季度報告,歐元區16國的競爭力差距逐步擴大,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10年間,德國、芬蘭等國家的競爭力相比其他成員國穩步提升,德國的GDP獨占歐元區GDP總規模的1/3。特別是2002年歐元現鈔流通後,德國從2003年到2008年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地位,而其區內貿易比例高達70%。相比之下,包括歐元區三個大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特別是希臘和葡萄牙都出現了競爭力大幅下降,實際有效匯率被高估。希臘等國勞動力成本較低且缺乏金融資本,自然成為資本的凈流入國即債務國,嚴重靠資本借貸支撐,透支消費,政府財政債務化。 同時作為上面兩個現象的背反,歐洲也出現了貨幣紅利和貨幣責任的不對等,“搭便車”現象突出。這也是歐洲小國願意加入歐元區的一個重要利益驅動。歐元區這種貨幣聯盟的利益具有公共產品的特徵,因此聯盟中的每一成員都有以最小的代價謀求自身最大化利益的內在動機:利用歐元帶來的穩定貨幣環境、包括較低的匯率波動、穩定的物價、低廉的融資成本和廣闊的金融市場來謀求自己國家的利益,掩蓋其生產率低但勞動成本高等結構性問題。這個看看希臘就很清楚了,不必多言。 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實際反映歐元區統一貨幣政策、獨立的財政政策、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三者之間的矛盾! 因此,基於上面的理由,法德,特別是德國其實是希望保存歐元的。但是,歐洲“發動機們”肯定也會借這個危機來謀求在歐元區裏更大的金融權力,這也是應付國內政治壓力的一種必須。這種權力無疑是希望在歐洲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上獲得更多歐洲國家的主權讓渡——歐元區的經濟聯盟已經借這個危機開始試圖超越貨幣制度本身,而開始向獨立主權國家的財政政策延伸。凡是不支持這樣改革的歐洲國家,可能在未來會被排擠出歐元圈——要不就是弱國不甘如此而出走,要不就是強國聯合而自為——歐洲需要一個貨幣堅挺但差異化更小的貨幣聯盟! 歐元的前途維繫於歐洲國家對於“統一歐洲”的戰略意志有多堅定,願意為此付出多少政治代價!歐元的問題本質還是政治問題! 最後掃一下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大陸外匯儲備在人民幣全球結算前確實面臨了使用不了,保值困難的問題。但是在人民幣進行全球結算的新背景情況下,這個高位的外匯儲備的戰略價值其實是大大提高了。事實上,一個全球結算貨幣能夠被廣泛接受,其關鍵取決於其幣值與匯率的持久穩定。最重要的是,在一旦遭受拋甩時,仍能保證不會發生惡性貶值。因為毫無疑問,如果一種貨幣匯率急劇貶值,必然會導致其持有者遭受嚴重的損失。中國手中持有較充足的外匯儲備事實上是把人民幣的國際信用與美元信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捆綁——從而能在一定時期內保證當人民幣的國際持有者在全球各地向中國銀行進行兌換時,中國銀行能夠按銀行固定牌價為其兌換美元。 由於中國經濟的強勁發展,中國生產力是創造財富的生產力,而不是消費性的虛假繁榮——而人民幣信用與美元信用通過高額外匯儲備進行捆綁——這實際上為人民幣的超量發行奠定了基礎。在2005年以來,中國印了全世界最多的錢,仍然沒有人敢來對賭人民幣貶值!這就是高外匯儲備的信用加中國生產能力強勁的實體經濟聯合起來的威力——中國的M2事實上是世界最高的,但是人民幣還是面臨升值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全球結算的人民幣進一步超量發行肯定是100%的事情——那麽這些外匯儲備的效應是被更多的放大了。 何況,全球主要貨幣都在灌水的情況下,誰不打開印鈔機誰就面臨出局!這樣外匯儲備的金融核彈效應就很明顯了。要是美元與歐元敢於啟動惡性貶值,人民幣也將跟隨貶值——但人民幣貶值的同時,高額的外匯儲備拋售本身將使得對手貨幣的貶值速度更快更不可控制——人民幣的相對強勢地位可以保障中國活得好些。因為中國本質上現在是一個生產性的制造業國家,而不是一個虛擬經濟為主體的後現代國家——人民幣失去外匯儲備還有生產能力這個支柱,而美國不敢拿美元這樣搞——美元超量發行的信用是需要中國這樣的國家背書的。 因此美國無法像收割東南亞貨幣一樣攻擊中國——一方面是中國金融的封閉性,一方面是利益關聯,一方面是顧忌中國高額外匯儲備的壓力。 我認為未來人民幣長期保持相對穩定是正確的——大幅度升值與貶值都是自殺。人民幣需要學習德國馬克的穩健——只要中國還是一個負責任的勤勞國家! 美國在未來肯定會用更加激烈的手段來維護其帝國利益,這點我與MaJoke老哥看法一至。但是我相信美國不會完全採用貨幣匯率沖擊的辦法而是會更多依靠軍事力量在金融與能源上作用——總之諾貝爾和平獎發給奧黑根本註定就是個悲劇! 總之,人民幣的國際化面臨的情況是最為復雜的。我認為全球化到頂後會有一個回落的過程,人民幣的國際化必須先從區域化開始——鑄幣稅問題需要保持克制。人民幣上路了,這是漫漫長徒,失敗與風險始終存在——但這也是成王成聖的唯一之路!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