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2010年中國統計公報看中國
2011/03/06 18:15:30瀏覽868|回應2|推薦15

2月2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從公報中,可以了解以下主要經濟指標數據。

一、總量再上一個台階,超日已成現實

初步核算,2010年中國GDP總量爲397983億元,按國際彙率計算,超過日本4000多億美元,正式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按可比價格計算,GDP同比增長10.3%,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

從1970年以來,中國經濟總量大部分時間位居世界前十,只有在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于人民幣大貶值,有幾年掉出過前十之列。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厚積薄發,開始在10年之內接連超越意、法、英、德、日等國,躍居世界第二。2001年超越意大利、2005年超過法國,2006年超過英國,2007年超過德國,2010年超過日本。

在1990年,美國GDP是中國的15倍左右,而到了2010年,中國已經上升到美國的40.1%了。

偶的個人看法,假定以最樂觀的情況預測,在2020年左右,大陸的GDP就將超過美國而重新回到世界第一的傳統地位上(按照一些經濟學家的看法,中國人保持世界經濟第一的頭銜達1800年之久)。如果比較保守的考慮,在2030年後這種趨勢將極爲明顯!

二、工業規模躍居世界首位

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資料,按照國際標准工業分類,如今在22個大類中,我國制造業占世界比重在7個大類中名列第一,15個大類名列前三。目前工業産品産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0種,粗鋼、煤、水泥産量已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水泥産量2009年已占世界總産量的60%。2010年粗鋼産量占世界鋼産量的44.3%,煤炭産量占世界總産量的45%。

2010年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爲8.9%。重點電子通信産品中,手機、計算機、彩電、數碼相機、激光視盤機2009年産量分別占全球的49.9%、60.9%、48.3%、80%和85%,電子通信産品貿易額占全球15%以上。

2010年與1949年相比,粗鋼、原煤、發電量由15.8萬噸、0.32億噸、43億千瓦時分別增加到62695.9萬噸、32.4億噸、 42065.4億千瓦時(全口徑爲42280.15億千瓦時),分別增長3968倍、101倍、983倍。汽車由1955年的0.01萬輛增加到2010 年的1826.99萬輛。彩色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微型計算機和手機等一大批新興電子産品産量也呈迅猛擴張之勢,彩色電視機由1971年的0.02萬台左右增加到2010年的11830.0萬台(其中液晶電視8937.5萬台);電冰箱由1957年的0.16萬台左右增加到2010年的7300.8萬台;房間空調器由1978年的0.02萬台增加到2010年的10899.6萬台;微型電子計算機由1986年的4.21萬台增加到2010年的24584.5萬台;手機由2000年的5248萬部增加到2010年的99827.4萬部。

工業增加值從1952年的119.8億元增加到2010年16003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從1952年的28.3億元增加到 2010年1-11月的38828億元。中國工業總産值和制造業總産值均已躍居世界首位,工業增加值和制造業增加值也上升至世界第1位。

這里有另外的一組分列數據可以參考:

基礎工業數據:

1、 粗鋼産量: 6.27億噸, 同比增長9.3%, 占世界總産量的44.3%,超過第2-第20名的總和;

2、 鋼材産量: 7.98億噸, 同比增長14.9%

3、 水泥産量: 18.68億噸, 同比增長15.53%,占世界總産量的60%;

4、 電解鋁産量:1565萬噸, 同比增長21.4%, 超過世界總産量的65%;

5、 精煉銅産量;457萬噸, 同比增長10.6%, 占世界總産量的24%;進口429萬噸,消費當量達880萬噸,超過世界總産量的50%;

6、 煤炭産量: 32.4億噸, 同比增長8.9%, 占世界總産量的45%;

7、 原油産量: 2.02億噸, 同比增長6.9%; 進口2.39億噸,同比增長17.4%;表觀消費量達4.39億噸;

8、 乙烯産量: 1418.9萬噸,同比增長31.7%, 世界第二(美國第一);當量消費2400萬噸,自給率約爲59%;

9、 化肥産量: 6740.6萬噸,同比增長5.6%, 占世界總産量的35%;

10、塑料産量: 5550萬噸, 同比增長20.9%, 占世界總産量的20%;

11、化纖産量: 3090萬噸 , 同比增長12.44%,占世界總産量的42.6%;

12、玻璃産量: 6.3億重量箱,同比增長10.9%,超過世界總産量的50%

工業産品數據:

1、 汽車産量:1826.47萬輛,同比增長32.44%,占世界總産量的25%;

銷量1806.19萬輛,同比增長32.37%,超越了美國創造的新車銷售1750萬輛的歷史最高紀錄。

2、 船舶産量:造船完工量656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4.6%,占世界總量的爲41.9%;

新接訂單量752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90%,占世界總量的48.5%;

手持訂單量19291.5萬載重噸,占世界總量的40.8%;

其中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訂單量所占世界份額均比2009年有較大提升;

出口額首次突破400億美元,同比增長42.07%。

從這個船舶工業的情況看,未來十年韓國與日本的造船工業將面對巨大的壓力!某個含義上講,全球中等規模而無特殊優勢的船舶工業體都將死亡!

3、工程機械産量: 590億美元,同比增長20%,占世界總産量的43%(工程機械: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起重機、混凝土泵 、叉車、壓路機等)

4、計算機産量:2.46億台,同比增長35%, 占世界總産量的68%,份額比2009年提升8個點;

5、 彩電産量:1.18億台,同比增長19.5%,占世界總産量的50%,份額比2009年提升2個點;

6、 冰箱産量:7300萬台,同比增長23%, 占世界總産量的65%,份額比2009年提升5個點;

7、 空調産量:1.09億台,同比增長35%, 占世界總産量的80%,份額比2009年提升10個點;

8、 手機産量:9.98億部,同比增長61%, 超過世界總産量的70%;份額比2009年暴增20個點;

9、洗衣機産量:6100萬台,同比增長21%, 占世界總産量的44%,份額比2009年提升4個點;

10、微波爐産量:6800萬台,同比增長12%, 占世界總産量的的70%;

11、數碼相機産量;8200萬台,占世界總産量的65%;

12、數字電視機頂盒:1.5億台,占世界總産量的73%;

輕工産品及其他:

1、紗産量:2717萬噸,同比增長17.5%,占世界份額的46%;

2、布産量:800億米,同比增長6.2%

3、黃金産量:340.876噸,同比增長8.57%,世界第一;

綜合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四點:

1.中國大陸的世界工廠地位進一步鞏固!2.2008年經濟危機在整體上沒有打斷中國大陸工業化擴張的趨勢。中國經濟對于全球的經濟貢獻率超過50%,而世界對于中國産品的需求還將保持一定剛性!3.從大陸工業化結構與比較優勢看,以印度爲代表的其他金磚國家的工業化道路基本被中國大陸堵死!目前情況看,我們贏得了小弟在《淺論印度的民主與經濟的一角也說“龍象之爭”》一文中表明的最好結果!4.人民幣在國際貿易體系的結算可以在未來十年加快進行!

三、能源生産能力大幅提高

經過60余年的發展,中國能源工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實現了創紀錄的飛躍。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由1949年的185萬千瓦,發展到2010年的 96219萬千瓦,其中2010年新增9118萬千瓦,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連續十多年穩居世界第二位(2010年的數據顯示已經超越美國)。原油年産量由1949年的12萬噸,到2010年的2.03億噸,使我國一躍成爲世界前五大油氣生産國。原煤産量從1949年的0.32億噸,到2010年的32.4億噸。

1949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産量僅0.237億噸標准煤,能源産品主要是少量的煤炭和石油,能源消費以煤炭爲主,占全部能源消費95%以上,全國僅有爲數不多的城市擁有電力供應。煤炭産量僅0.32億噸;原油産量僅12萬噸;煉油加工能力僅17萬噸,加工原油11.6萬噸;石油品種12種,汽油、煤油、柴油的産量只有3.5萬噸,潤滑油、潤滑脂40噸。石油産品無論數量、品種還是質量都遠遠滿足不了國內需求,90%以上石油産品依靠進口。發電裝機容量僅1850兆瓦,年發電量43億千瓦小時,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居世界第25位,人均用電量僅9千瓦小時,全國沒有一個超高壓電網。

2010年,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32.5億噸標准煤,比上年增長5.9%。煤炭消費量增長5.3%;原油消費量增長12.9%;天然氣消費量增長18.2%;電力消費量增長13.1%。全國萬元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4.01%。主要原材料消費中,鋼材消費量7.7億噸,增長12.4%;精煉銅消費量792萬噸,增長5.1%;電解鋁消費量1526萬噸,增長6.0%;乙烯消費量1419萬噸,增長32.3%;水泥消費量18.6億噸,增長 14.5%。

2010年,我國新增煉油能力約3000萬噸,一次原油加工總能力已突破5億噸。全年成品油産量2.53億噸,同比增長10%。其中,汽油産量 7675.3萬噸,同比增長5.1%,煤油産量1714.7萬噸,同比增長15.3%,柴油産量1.59億噸,同比增長12%,生産環節柴汽比爲 2.07。

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4.39億噸,同比增長13.1%,這是我國原油消費量首次突破4億噸,增速也創下自2005年以來歷史新高。在工農業生産增長強勁拉動下,國內成品油表觀消費量達到2.45億噸,同比增長10.2%,其中,汽油表觀消費量7158.2萬噸,同比增長 5.1%,柴油表觀消費量1.56億噸,同比增長12%,煤油表觀消費量1756.3萬噸,同比增長16.7%。消費環節柴汽比提高至2.18。

有兩項數據特別值得指出:

1、電力:新增裝機容量9118萬千瓦,總裝機容量達到9.62億千瓦(美國爲10億千瓦),同比增長10.07%;

2、發電量:42065億度,同比增長13.2%,占世界總發電量的22%,首次超越美國(美國2010年約爲41100億度),躍居世界第一;

3、能源:一次能源消費量爲32.5億噸標准煤,同比增長6%,首次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此外比較參考美國的數據發現——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2月18日發布的2010年12月份淨發電量的快報數顯示,2010年12月份,美國淨發電量快報數爲3612.1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1%,全年爲41199.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3%。美國發電廠用電率一般在4.8%左右,以此測算,2010年美國總發電量約爲43277.25億千瓦時。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行業數據,2010年中國全口徑發電量爲42280.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1%,相當于美國總發電量的97.7%。全年全國發電累計廠用電率在5.5%,以此測算,淨發電量爲39954.74億千瓦時,相當于美國淨發電量的97.0%。

2010年,美國電力零售量爲375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3%;中國售電量爲3528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1%。中國售電量相當于美國的94.1%。

總的來看——發電量、能源消費雙雙超越(或基本持平)了美國,電力裝機容量與美國基本持平——100年來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這些是非常硬的指標,它表明了工業實力的消漲——世界權力結構與經濟中心向亞洲轉移的趨勢在這幾個數據面前分外清晰!這不是可以注水的數據——因爲這些與上面基礎工業的發展速度保持一致——這是需求拉動而非“政府工程”。

四、交通運輸方式取得跨越式發展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舊中國交通運輸業非常落後,而且發展十分緩慢,裝備破舊,民間運輸工具主要以畜力車和木帆船等爲主,廣大內地普遍處于十分封閉的狀態。當時,全國僅有8.07萬公里的公路,其中鋪有路面的僅占40%;鐵路營業里程僅2.18萬公里,全部是蒸汽機車;內河航道7.36萬公里,其中水深1米以上的航道僅2.42萬公里;民航線路1.13萬公里,僅有12架小型飛機、12條短程航線和30多個只能起降小型飛機的簡易機場。全國主要運輸方式客運總量僅爲13695萬人,貨運總量僅爲16097萬噸,約有一半的貨運量是由人力和畜力車及木帆船完成的。

到1978年,全國運輸線路總里程已經增長爲123.5萬公里,其中,鐵路5.2萬公里,公路89.0萬公里,內河航道13.6萬公里,民用航空航線 14.9萬公里,管道運輸0.8萬公里;全國鐵路複線里程只有7630公里,電氣化里程只有1030公里;鐵路機車擁有10179台,其中蒸汽機車 8039台,占機車比重近80%;公路中高級和次高級公路占的比重狠小,僅爲16.0%,路面鋪裝率只有73.1%,絕大部分爲砂石路面,等外公路占 40%以上,沒有高速公路;汽車缺重少輕,性能差,油耗高;內河航道大都處于自然狀態,沿海港口深水泊位僅133個,港口機械設備落後,運輸船舶少;民用機場只有78個,機場設施落後,飛機陳舊。

經過60余年的發展,交通運輸設施網絡里程從1949年的18.74萬公里發展到1978年的123.51萬公里,2008年已經達到473.18 萬公里(不含村道),分別是1978年的3.8倍,1949年的25.2倍,2010年進一步增加到704.27萬公里(含村道)。其中,2010年公路里程爲398.4萬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新增8258公里,達到7.41萬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全國農村公路里程達到345.50萬公里;鐵路里程9.10萬公里,是1949年的4.2倍,其中電氣化鐵路里程達到4.2萬公里,占46.2%,電氣化鐵路運營里程躍居世界第二;高速鐵路里程新增 1554公里,投入運營里程達8358公里,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高居世界第一。

2010年全年貨物運輸總量320億噸,比上年增長13.4%。貨物運輸周轉量137329億噸公里,增長12.4%。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 80.2億噸,比上年增長15.0%,連續7年蟬聯世界第一,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24.6億噸,增長13.6%。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4500萬標准箱,增長18.8%,連續8年蟬聯世界第一。2010年世界十大集裝箱吞吐量港口,中國占據六席,上海已成爲世界第一大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港口。

2010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9086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284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9.3%,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6539萬輛,增長25.3%。民用轎車保有量4029萬輛,增長28.4%,其中私人轎車3443萬輛,增長32.2%。

需要強調的數據是這幾個:

公路:新增公路通車里程10.5萬公里(含高速),公路網總里程達到398.4萬公里;新增高速公路8258公里,總里程達到7.41萬公里(美國9萬公里);

鐵路:投産新線4986公里,其中客運專線1554公里;投産複線3747公里;營業總里程達9.1萬公里(僅次于美國),其中高速鐵路8358公里。

大陸內部物流系統的建設是具有世界意義的一個戰略工程!假定大陸內部能夠形成較低成本而通達的物流體系,這將標志著13億人口的共同市場與産業基地將有基本堅實的基礎!未來中國內部循環經濟的某些端倪將在這不斷延伸與提速的物流基礎上實現!

五、郵電通訊業突飛猛進

建國初期,全國(除西藏)只有26328處郵電局所,其中自辦局所4868處,郵路總長度僅70.6萬公里,而且這些設施大都設在城市,廣大農村狠少,農民用郵極爲困難。

到2010年底,全年局用交換機容量減少2707萬門,總容量46559萬門;新增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6433萬戶,達到150518萬戶。固定電話年末用戶由建國初期的21.8萬戶增加到29438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19662萬戶,農村電話用戶9776萬戶。新增移動電話用戶11179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數由1988年末的0.3萬戶增加2010年末達的85900萬戶。其中,3G移動電話用戶[11]4705萬戶。年末全國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15339萬戶,比上年末增加9244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86.5部/百人。互聯網上網人數從1997年的62萬人增加到4.57億人,其中寬帶上網人數4.50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4.3%。

同時,根據現在兩會的最新消息,中國大陸將很快在十個主要城市推出基于中國標准的4G網絡運行!由于中國主要電信運營商均准備升級服務,中國對4G技術的LTE網絡投資額2011年有望增加一倍,達到1億美元,2014年中國投資4G網絡将达13億美元。

六、科技實力明顯增強

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由2005年的2450億元增長到6980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占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32%提高至1.75%,其中基礎研究經費328億元。

從國際比較來看,據世界各主要國家均爲成員的《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顯示,2010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超過1.2萬件,排名從1997年的第22位躍升至世界第4位,僅次于美日德三國。

2008年,我國SCI論文達11.67萬篇,排名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如果扣去香港(9216篇)、澳門(148篇)、台灣(23755篇)同胞的發表數量,僅統計內地科技人員的發表量9.55萬篇,則列名世界第四,排在美國、英國、德國之後,超過了日本,也比上一年提升了一位。英國1999年的SCI論文數是9.2萬,2005年突破11萬,用了6年時間;我國2007年的論文數接近9萬,到2008年就突破11萬。

2008年我國表現不俗的論文數爲1.06萬篇,占論文總數的11.5%。2008年我國表現不俗的論文數中,80%由高等學校貢獻,近19%産自研究院所。其中化學、物理、數學、電子通訊與自動化、生物等五個學科表現不俗的論文最多。但是,化工、食品科學、力學、農學和能源科學等五個學科産出的表現不俗的論文占其全部論文的比例較高。

1999年至2009年(截至2009年8月)我國科技人員共發表論文64.97萬篇,排在世界第5位;論文共被引用340萬次,排在世界第9位,比上一年度統計時提升了1 位。平均每篇論文被引用5.2 次,比上一年度統計的4.6 次又有提高。這與世界平均水平10.06仍有不少差距,但要看到,世界科技強國日本直到現在也還沒有達到世界平均被引水平。過去十年間我國材料科學産出的論文占世界該學科論文的17.4%,排在世界第2位,僅次于美國,其被引用次數排在世界第3位。

2008年,EI數據庫2008年收錄期刊論文(核心部分)總數爲39.68萬篇,其中中國論文爲8.94萬篇,占世界論文總數的22.53%,超過第2名美國5.42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內地機構産生的論文爲8.5萬篇,比2007年增長了12.3%,占世界總數的份額爲 21.5%,較上一年度提高了2.9個百分點,以此數據排名,也排在世界第1位。收錄香港論文3994篇,占世界論文總數的1.0%;收錄台灣論文 12046篇,占世界論文總數的3.0%;收錄澳門特區論文66篇。

ISTP 2008年共收錄中國香港特區論文2874篇,比2007年的2464篇增加了16.6%,占世界論文總數的0.6%。ISTP 2008年共收錄中國台灣省論文10040篇,比2007年的6838篇增長了46.8%,占世界論文總數的1.9%。2008年ISTP共收錄中國澳門特區發表的論文66篇,占世界論文總數的0.01%。

七、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改革開放以前,由于我國經濟總體上處于封閉狀態,進出口始終在低水平上徘徊。1950年我國進出口總值僅11.35億美元,1960年38.09億美元,1970年45.86億美元,到1977年發展到148.04億美元,28年對外貿易額增長了12倍,1950年至1977年年均增長9.9%。

1978年以後,通過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領域,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了對外貿易快速增長。2010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972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7%。其中,貨物出口15779億美元,增長31.3%;貨物進口 13948億美元,增長38.7%。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83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26億美元。

特別是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抓住國際産業轉移的歷史性機遇,成功應對各種挑戰,對外貿易贏得了歷史上最好最快的發展時期。2001年我國進出口總值爲5097億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 1萬億美元大關,2007年再破2萬億美元大關,2010年逼近3萬億美元大關。2001-2010年,我國進出口總值合計16.24萬億美元,占我國 60余年進出口總值的81%以上。

我國從小額逆差轉變爲巨額順差,從外彙極度短缺發展成爲外彙儲備全球第一。1950-1977年,由于各年的進出口規模較小,各年的貿易差額也較小,其中新中國成立的頭6年全部爲逆差,平均每年逆差約8.5億美元,其後年份爲小額順差或逆差;1978年以來,隨著進出口規模迅速擴大和出口競爭力顯著增強,相應的順差大幅增加。1995年貿易順差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 167億美元。2005年一舉突破1000億美元,2007年突破2000億美元,2008年接近3000億美元,2010年在減少順差的目標下,加大進口,順差減少至1831億美元。貨物貿易的大額順差導致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出現了長期順差狀態,外彙儲備大幅增長,2010年末超過2.8萬億美元,成爲全球外彙儲備第一大國。2010年經常項目順差達到3062億美元,金融和資本項目順差也達到1656億美元,繼續呈現雙順差態勢。

我國的出口總值在1950年全球排名列第27位,經過30年徘徊到 1980年上升到第26位,此後排名直線上升,1990年列第15位,2001年列第6位,2004-2006年穩居第3位,2007-2008年上升到第2位,2009年超過德國躍居第1位,2010年以較大優勢繼續蟬聯第1位。我國已成爲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加工生産基地。

八、“引進來”與“走出去”齊頭並進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利用外資以對外借款,特別是政府貸款爲主,且總體上呈現出數量擴張的特征,形成了以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爲主的外商投資格局。總體上看,利用外資規模較小,質量較低;總量少,單位項目投資量小。1983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22.6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9.2億美元;1990年,實際使用外資102.9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34.9億美元。

20世紀90年代,中央確定了積極合理有效利用外資的方針,吸收外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1992-2000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3233億美元,年均利用外資金額達到359億美元,是1986-1991年的10倍多。 2001-2008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5043億美元,年均630億美元。

2010年,全年非金融領域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057億美元,增長17.4%。非金融領域外資主要分布在制造業和房地産業兩大領域,2010年分別占總額的46.9%和22.7%,兩者合計占了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的69.6%。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只有少數國有企業主要是貿易企業走出國門,開辦代表處或設立企業。隨著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03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29億美元,2008年上升到407億美元,2004-2008年年均增長69.6%。2010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額59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6.3%。

1976年,我國的對外承包勞務隊伍第一次走向國際舞台。1979年合同金額僅0.5億美元,1989年爲22.1億美元,2008年爲1130億美元,2009年達到1137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989年爲16.86億美元,2008年爲651億美元,2009年爲866億美元,2010年達到1011億美元。截至2010年底,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4356億美元,簽訂合同額6994億美元;對外勞務合作累計完成營業額736億美元,簽訂合同額760億美元。我國已經從改革開放之初僅有幾家企業發展成爲一支由1000多家企業組成的門類比較齊全、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隊伍。

比如,此次在利比亞撤出的35860人就基本分屬十余家中國公司——他們基本包括了國家基礎建設的方方面面。

九、結束語

總的來看,2010年的統計數據在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顯得極爲耀眼!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我們在相當行業上還缺少全球品牌與創新領導者的地位!中國的規模決定了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保持最大規模的工業能力來消化人口與推動城市化——但是這不等于這種規模就無需在效益與環境保護上堅持高標准,這也不等于我們可以漠視創造財富背後包含的分配財富問題!

我就用兩段話來表明我們的雄心與期望吧:

1,當全球自蒸氣機發明而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人類一切文明與進步都與一個國家的工業能力與基礎密切相關!美國鋼鐵大王說,每一塊鋼鐵里都隱藏著一個國家興衰的秘密——而某個意義上講——工業化的實質就是把“鋼鐵”變成“機器”。誰有更多的鋼鐵,誰研制的機器越先進,就代表誰的國力越強,民力越盛,反之亦然。一個“買機器”的國家,永遠不會成爲強國。一個滿足在“金融創新”里的國度,也不會成爲永久的強國!這是歷史告訴中國人必須牢記的原則。我們曾經沒弄明白這個道理——1840年來中國人用100年的流血把這個道理刻到了骨頭里!這些血離我們並不遙遠——2011年的中東——這樣的血依然在一些民族與國家里流淌——而他們還將流淌!現在,當十幾億人一門心思“造機器”時,必將撼動整個世界。只有構建出世界上最強大的民生産業聯合體和軍工産業聯合體的國家,才能攀上世界食物鏈的頂峰!英、法、德、俄、美、日均是如此,自18世紀以來均是如此——而中國亦將如是,中國企業亦當如是!寇可往,我亦可往,寇可爲,我複亦爲——讓我們向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大工業強國邁進吧!

2,“我們在規劃中盡量要體現擴大內需的導向。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調整需求結構。我們要把擴大內需作爲一個長期的方針,作爲我們發展的基本立足點,所以在“十二五”規劃中對這些方面建立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是一個重點。我覺得還有一個值得向世人宣示的,就是我們堅持了民生優先的原則。就是要讓全國各族人民能夠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果說我們過去的五年規劃比較注重增長的話,那麽我們這一個五年規劃更加突出了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對“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解讀。

願上天保佑中國!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ol17909&aid=4951251

 回應文章

紫气东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惯例自顶一下!
2011/03/22 23:59
(*^__^*) 嘻嘻……,刚看到部落格点击过二十一万了,惯例自顶一下。要低调,要低调,呵呵。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小夜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好專業阿.....@@
2011/03/07 21:34
天祐中華~~中國加油!!!
Peter Schiff!美國人...╭∩╮(︶︿︶)╭∩╮
紫气东来(cool17909) 於 2011-03-08 18:13 回覆:
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