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25 17:36:03瀏覽667|回應0|推薦0 | |
從仁與禮來看孔子學說的內聖與外王
《論語・憲問(14・42)》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這句話是孔子答子路三問「君子」的回話,即孔子對「君子」的要求是由修己開始,而以安人、安百姓為最終目的。「敬」尚在誠、正、修的範圍,「安人」為齊,「安百姓」則達於治矣。 至於「修己」,依《論語・述而(7・6)》謂: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其中言及「仁」及「藝」,「藝」為禮、樂・射、御、書、數,包含「禮」;游於「禮」在「修己」時為習禮,延伸至「安人」、「安百姓」時則為踐禮。 《論語・顏淵》謂:仁者,愛人。《中庸》謂:仁者人也。孔子講「仁」,然《論語・里仁》則進一步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即,「仁」是融和愛心與恕道的一種圓滿和諧的精神狀態,是道與德的基礎,也是前述誠、正、修等「修己」及「齊」、「治」、「平」的核心。 而,「禮」是藝的一種,指的是生活的規範和條理,包括政治制度、社會習俗和個人行為,因此居於「修己」與「齊家」、「治國」、「平天下」間之橋樑地位。 「修己」以仁為核心、以「治國」、「平天下」為最後目標,即為「內聖」;「治國」、「平天下」以「修己」為基礎、以「仁」為總綱即為「外王」。而,「仁」之內聖須以「禮」等六藝來演習,「治國」、「平天下」等之「外王」則須以「禮」等六藝來實踐。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