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得自韓劇的省思
2012/01/05 16:20:25瀏覽175|回應0|推薦0

  電視上幾部韓劇不停的在上演著,大長今、同伊、李(示示)、商道、醫道..等,曾經我簡約地認定:韓劇的專長就是宮廷戱。

  不過,最近我改觀了,事情不是那麼簡單,這些宮廷戯其實行銷的是文化,更精確地講是儒學文化,令台灣人、中國人、日本人、東南亞..整個儒學文化圈的人一看就感動的儒學文化。

  對台灣來說,承襲的儒學文化本來就是少而薄,在短短的四百年記事史中,明鄭固然以儒教治國,但國祚畢竟才二十多年;有清又以府治來看台灣,從未予重視;日治就更不用談了;國府遷台以後,雖曾以儒學對抗紅色大陸的批孔揚秦,亦不過是政治宣傳,多流於形式而已。

  對中國來說,紅衛兵和批孔揚秦的結果,使整個神州大陸儒學凋零殆盡,空留下一些文物、史蹟與廣土眾民,卻已靈氣不再,固然可以利用這些文物、史蹟與廣土眾民演出一些如遼、金、元史等與邊疆或少數民族有關的歷史劇,卻無法表現出中華尤其是儒學文化原有的厚度。

  對日本來說,德川時期的儒學固然是厚實的,但一來,由於它的儒學和化甚鉅,以「侍=武士」的形態表現,自有其特色,早已風靡於世,而與原鄉的儒學文化相距太遠(其實有點類似春秋末年或戰國初年時的儒學),二來,自明治以後的脫亞入歐及平成以後的經濟大蕭條,更使儒學一而再、再而三的褪色,在儒學自不具代表性。

  於是可以展現儒學特質的,在全世界竟然只剩下南韓了,這十年來南韓儼然成了儒學文化的代言人;南韓的歷史劇就是抓住這項特質而風靡起來的,不只是許多台灣導演所主張的製作費多寡的問題而已。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aude0317&aid=600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