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的思辯──讀秀赫《嬰兒整形》
2015/11/23 15:03:58瀏覽567|回應0|推薦7

時下是個美貌至上的年代。透過媒體的不斷再現以及商業廣告的操作,追求身體的「美」成為一種趨勢。人們追星、選美、修圖、在意拍照的角度,無關乎性別,大家都想朝自己的理想美趨近。尤其,當醫美科技日趨進步,人們更是趨之若鶩。美貌不再只是基因決定論,人還可透過後天敷臉、保養,甚至整形微調來修飾改造。至此,身體的美感成為醫學與商業上的可控變項,成為可買賣投資物事。

《嬰兒整形》所涉的主題關於「美」,尤其是在科技時代下對於「美」的再思考。主角徐絮似乎為了讓女兒符合一種「美」的標準,將嬰兒的她送去接受科技的「微調」。這微調造成道德上的矛盾、心境上的衝突,以及美的真假問題。一來,剛出生的女兒對於這場不可逆的動刀沒有決定權。二來,這樣的手術是否有必要性?沒動刀的結果會不會根本一樣?再者,這樣的美算是自然美、人工美、真美,還是仿造美?尤其戴醫生曾說,他動整形手術時,一位他在瑞典遇見的白人女性的面貌,是他「心中最底層的圖案」。

小說中巧妙地在整形的敘述外,加上「繪畫」的敘述,使彼此交相建構出一個更大的格局。這兩者的類型看似相去甚遠,卻在小說中顯得有些若即若離。繪畫作為一種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所能描繪的不只有美,醜惡也能入畫,而整形的出發點則是只想產出賞心悅目的美。繪畫無疑是一種藝術,但整形算是「技術」還是「藝術」?兩者都有創造美的驅力,但整形又更近於一種修飾技法。而戴醫師的女兒依希又把繪畫視作一種整形,因為繪畫並不似攝影捕捉真實,而是經由畫家思考而再現的「加工」產物。繪畫與整形,兩者都不自然。

在如此的兩相比較之下,小說似乎不斷探問:美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美與科技彼此的界線又在哪?小說開頭作者引了一句康德的話「若作為科學而被認為是美的話,它將是一個怪物。」這顯示「美」並不能如科學研究般以客觀證據佐證,因為審美帶有主觀情感。以科學證據來論斷美醜,就不屬於審美了,且將是荒謬的[1]。幫嬰兒的外貌整形調整,並就此預示嬰兒未來會往美的方向生長,這過程便暗示了某種科學驗證後的自信,並相信「美」存有客觀性(否則如何調整、預測?)。然而,美的面向複雜,外在的美,並不是一切。過度信仰科技對外在美的「創造」能力,將忽略內在、靈性的美等內心層次。雖這些心靈類項無法被統計、測量,但卻也屬於審美的一部分。欣賞藝術品而覺得美,我們並不老是看它的表象呈現,我們還看它的寓意、精神、情感,這些潛藏於內裡的,便是心的層次。

《嬰兒整形》以多視角方式,輪流呈現FatherMotherDaughterDoctor四個人物的心思與自白,一面推展情節,一面也不斷交替思辨著美的概念。文句充滿哲思以及相當精采準確的比喻。作者深入地透過整形的議題,為現代科技下的「美」闢了一條思索的途徑。


[1] 引文中的「怪物」一詞,原德文用的是”Unding”,英譯為”Absurdity”或"Nonentity",意味「荒謬」。

※《判斷力批評》(Critique of Judgment)的相關段落引文:

There is no Science of the Beautiful, but only a Critique of it; and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beautiful Science, but only beautiful Art. For as regards the first point, if it could be decided scientifically, i.e. by proofs, whether a thing was to be regarded as beautiful or not, the judgment upon beauty would belong to science and would not be a judgment of taste. And as far as the second point is concerned, a science which should be beautiful as such is a nonentity .

(Kant, Immanuel. Critique of Judgment. trans. J. H. Bernard. 1914.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2005. p.110)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joea03021&aid=36553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