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29 14:30:52瀏覽3371|回應3|推薦7 | |
有時候對於愛情的記憶,不僅僅只是關於愛的對象,更多的是對那一段時間、那一個地點的回憶;有時候對一個人的無法割捨,也不僅僅是難以忘記那個人,更放不下的,是相戀時的自己。
這部片是2006年唯一入圍坎城影展競賽的華語片,由於片中激烈的性愛場面和觸及『六四』事件而引起爭議,導演婁燁也因中國當局拒審,最後以未通過電檢就參展,被處以五年禁拍電影的處罰。政治並不是《頤和園》的主題,導演只是以愛情為線索,重現了那個時代的氛圍和心情,而性愛和『六四』在這個故事裡,都是無可迴避的。
很喜歡『六四』時曉軍來找余紅的那幕,在混亂環境下余紅欣慰的表情,那是看到親人的心安,可是在和曉軍回鄉後,她又去了另一個異鄉。也許她心中還有無法平息的想望,於是在一個又一個的異鄉,試著去建立自己的生活,她曾經想用日記讓不倫戀的唐老師了解她,卻被拒絕了,只能用身體接近對方。吳剛是唯一接納、包容她的人,但她仍為了現實的因素離開他。
影片前段激烈的性愛場面,在『六四』男女主角分別後慢慢減少了,女主角日記的旁白到後段也漸漸靜止了,不再那麼激烈的接觸和思考,熱情一點一滴地被生活磨蝕,重逢只是讓人認清,一切都是滄海桑田了。 片名《頤和園》,是男女主角相戀時攜手同遊的地方,這個在中國歷史上經歷戰亂和政治變遷的著名園林,後來變成北京的約會聖地。在頤和園的湖上,男女主角相互依偎的舟中,也許是他們最接近對方,最能和諧共處的時刻,然而這個時刻已經一去不返了,人們終究會離開避暑的頤和園,投入人生的炎夏,再經歷秋去冬來的必然。 『六四』是電影的高潮,但之後的變化更是導演想探討的,余紅和周偉、李緹、若古的心境轉變有那一代年輕人的部分縮影,影片後段也呈現了中國現代化的近況。 女主角余紅是故事的重心,她是個很真的人,倔強而脆弱的活著,生活的混亂也傷痕累累,希望忠於自我,又不得不做出妥協。郝蕾敬業的演出戲中的性愛場面,但她深刻詮釋余紅十幾年來的變化,才是最出色的。 導演成功的重現了『六四』的氣氛,可是真正具感染力的,是他把當時年輕人內在的躁動和外在的混亂結合在一起,讓沒有經歷過那個時期的人,也能體會到那樣的渴望和激情。而在愛情故事的背後,道出自由和夢想的追尋和失落,是最動人之處。
《頤和園》http://www.taipeiff.org.tw/2007/ch/film_2_c.php?id=000123 導演婁燁來台相關報導:http://www.taipeiff.org.tw/2007/ch/news_c.php?id=000036 有一種東西,它會在某個夏天的夜晚像風一樣突然襲來,讓你措不及防,無法安寧,與你形影相隨,揮之不去,我不知道那是什麼,只能稱它為愛情。(摘自女主角余紅日記) 婁燁《頤和園》後的作品:禁忌的自由─《春風沉醉的夜晚》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